帶孩子做客的禮儀和規矩,熊孩子得爸媽自己管這麼教

2020-12-03 幼兒園全攻略

點擊右上角,關注「幼兒園全攻略」。跟寶寶重回幼兒園,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

對於一名手辦或者模型收藏愛好者來說,感到最恐怖的一件事就是「熊孩子要來家裡做客!」

要知道手辦和模型價格都不便宜,更重要的是收藏愛好者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若提前知道熊孩子要來家裡做客,他們肯定會做好周全的作戰準備,以防熊孩子進行破壞。可之所以叫熊孩子,是因為還有一對熊爸熊媽。熊爸熊媽的縱容和無理,終究會釀成大禍。

以前就有一篇報導,在日本的一個熊孩子去親戚家做客。由於防不勝防,熊孩子大肆破壞。男主人直接怒了,向熊孩子父母索要賠償。熊爸熊媽不以為然,覺得幾個小玩具和小人兒值不了幾個錢。結果男主人說被損壞的收藏品價值300多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萬),熊爸熊媽認為男主人是在訛人。結果男主人保存了所有收藏品的收據,熊爸熊媽看到直接傻了。

熊孩子在自己家熊,別人管不了。

若帶孩子去別人家,那請教會孩子做客的禮儀和規矩,熊孩子的爸媽自己管這麼教。

穿戴乾淨,主動問好

想必寶媽們平時家裡再髒再亂,如果有客人要來也會提前收拾打掃乾淨。那麼咱們帶孩子去別人家裡做客,孩子和大人也都要穿戴乾乾淨淨的,以示對主人家的尊重。

而開門後第一件事就是要主動問好,大人要先給孩子做示範向主人問好,如果是第一次見面再給主人介紹自己孩子,孩子再問好。還沒進門,就很好的體現了家庭的整體素質和修養。

跟好大人,不要亂跑

去別人家做客,一般都是在客廳或飯廳活動。如果主人家有小孩,可以讓孩子跟著小主人去兒童房玩。如果主人家沒有孩子,隨便去別人臥室是很不禮貌的。小孩子不會懂這些,所以大人要提前告知到孩子,不能在別人家裡亂跑。更不能像家裡一樣脫了鞋在沙發上又跳又蹦,做客人就要有個客人的樣子。

當然了孩子要一直坐著是不太現實的,主人家沒有小孩那麼肯定不會有小孩子的玩具。父母在出門時,帶上孩子喜歡的繪本或玩具,給到孩子讓他能安靜的獨自玩耍或看書。

想要什麼,得到允許

小孩子來到客人家就像發現了「新大陸」,總會這裡瞧瞧那裡看看尋找神秘「寶藏」。

可再好看的裝飾,再好吃的食物都不是自己家的,想要吃想要玩都需要得到主人家的允許。父母需要教會孩子如果想要什麼得詢問主人「我可以玩一玩那個嗎?」當然不是只要詢問了主人孩子就會得到允許,家長要尊重主人的決定並正確引導孩子「這個不能隨便碰喲,對於阿姨來說十分重要,可不能弄壞了。」

略略幼兒園有一個寶貝叫小可樂,可樂在教室裡在辦公室無論看見桌上或者哪裡有什麼好吃的,什麼都不問什麼也都不說直接就往嘴裡喂。這樣的做法既不禮貌也不安全!想想看要是有壞人給到孩子食物的誘惑,那將會多麼可怕。家長要教會孩子,到別人家做客,哪怕是放在茶几上的零食水果和點心,也一定要先經過主人的同意才可以動手。

樂於分享,不爭不搶

主人家有孩子的話,孩子間更容易玩到一起。可作為小客人,要比小主人更懂得樂於分享。父母最好給小主人帶上一點心意,小蛋糕或者小玩具讓自己孩子拿上作為禮物送給小主人。

這樣小主人也會更樂意分享自己的玩具,不爭不搶,孩子們的友誼也會更加深刻。

用餐禮儀,同樣遵守

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家庭都會有不同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從而她們的用餐禮儀也會有所不同!提前給孩子講解簡單的用餐禮儀就尤為重要。那我們幼兒園3~6歲的小朋友在別人家做客的時候需要知道哪些用餐禮儀呢?

全部入座後,主人家說開始用餐後才動筷。不能用筷子或勺子指著別人說話。用餐過程中儘量保持桌面乾淨。要吃什麼夾不到要小聲給大人講,不能浪費碗裡的食物。最好不要在除了餐桌外的其他地方用餐。吃完了要說「我吃好了,謝謝阿姨,你做的菜真好吃」。

不吵回家,真誠道別

孩子如果吵著要回家肯定是因為覺得主人家沒意思、無聊,要不然就是因為哪裡不舒服或是因為自己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耍心眼。那麼大人在做客前,就需要提前給孩子說明我們會呆多久,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回家,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可以適當與孩子達成一致,如果表現不錯就會有所獎勵!

在離開主人家的之前,要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向主人真誠的表示感謝並道別。

「謝謝叔叔阿姨的招待!」說到這裡略略又不得不提我愛看的蠟筆小新了。哪怕小新他們再調皮再胡鬧,去同學家裡做客進門前會說「打擾了!」,離開前也都會致謝「感謝款待!」

日本人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他們的禮儀教育和禮節培養紮根於孩子。

帶孩子去做客看似一件小事,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成長的重要一步。當好一名小客人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一個熊孩子來說。這一步,是每個孩子都要經歷的。走好這一步,關鍵在於孩子的父母如何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如果熊孩子父母不教?那就別帶熊孩子去做客。否則沒有哪個主人會歡迎!

今日話題:你家有過熊孩子來做客嗎?歡迎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關注;不忘初心,感謝點讚評論。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師,致力於幫助更多的寶媽們!

相關焦點

  • 這3個春節禮儀,父母務必要教給孩子,讓孩子更有教養!|伴讀
    在這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很容易忽略事情就是孩子的禮儀禮貌的問題。餐桌篇飯桌上,很考驗一個人的教養。作家林清玄在《從食物看人的性格》說:「人總是選擇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人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飲食就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 熊孩子往別人碗裡吐口水,父母卻捨不得批評,鄰桌站出來教訓孩子
    於是,兒子就管對方小朋友索要,可人家孩子說,「這是爸爸給我買的,你想要,就管你爸爸要吧!」就這麼一句話,小張的兒子就不樂意了,他就朝對方家孩子的碗裡吐了口水。爸媽要這麼辦:面對熊孩子,爸媽要引導,當孩子表現得極為任性時,爸媽要更加的耐心,說服教育遠比放任不管,更能挽救熊孩子。比如,精神鼓勵,物質獎勵,語言讚美,都會有一定作用。
  • 家有熊孩子,怎麼辦?
    熊孩子確實是挺讓人頭疼的。 我觀察了一下,熊孩子中小男孩比小女孩居多,因為男孩子天性調皮好動,也容易搗蛋。熊孩子自然和男孩子掛鈎的比較多,但也不是絕對的,有許多的小女孩也被稱為了熊孩子。比如:學校的欺霸事件就是熊孩子的升級版,真到那個地步,真是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說,熊孩子啊,從小就需要管教。俗話說:子不教父之過。你不教導他懂規矩,他自然給你立規矩,到那時悔之晚矣。
  • 不想養出熊孩子,6歲前就要這樣立規矩,以後帶娃輕輕鬆鬆
    現在有很多父母對於管教孩子的方法就是打罵了,但是往往沒有注意到的是,當用了這種方法對待孩子的時候,孩子已經和父母的關係疏遠了。並不是不能管孩子,是要正確引導,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錯,懂得什麼是規矩。那麼當自己的孩子不服管時,家長們千萬不要去做三種事情!1.
  • 世界最大的純手工玻璃城堡碎了,是「熊孩子」撞的!
    損壞後作品及被破壞時監控畫面一同展出>>>>「熊孩子」真的管不住? 家長應該怎樣帶孩子逛博物館不少地方都存在家長帶小孩去博物館遊玩,但是不遵守遊玩禮儀的情況。今年6月網友曝光的一段視頻顯示,有家長在參觀上海自然博物館期間,放任孩子站到展臺觸摸標本,一旁遊客紛紛勸說,更有不少小孩提醒:不能摸!
  • 熊孩子「單挑」大鵝,收拾得服服帖帖:這架勢一看就練過
    ,但是它也絲毫不想結束這場「戰鬥」,和熊孩子的戰場從一開始的右側、正面、左側,到最後的後方。強烈的好奇心,會刺激他們去冒險和挑戰,而他們也一般不會看情況控制自己。,對他們的印象都是從動畫片、書籍裡留下的,尤其是小貓小狗,在孩子眼裡只有可愛,但實際上小動物看著孩子盯著自己,會變得緊張,甚至出現攻擊性,尤其是小狗,在小動物眼裡孩子跟成年人是不同的,會引起它們的追逐,甚至捕獵欲望,家長應該讓孩子與這些動物保持好距離,尤其是流浪貓狗。
  • 四名熊孩子把業主的車當滑梯上躥下跳,網友:家長快管管孩子
    熊孩子,真的是一個非常討人厭的存在,小編也遇見過幾次熊孩子,都被他們氣得不行,而最近,在河北石家莊市就發生了一起熊孩子作妖的事件。近日,河北石家莊市,有四名熊孩子在其他業主的車頂上玩耍,他們完全把人家的私家車當成了滑梯,從某個業主拍攝的視頻可以看出,這幾名熊孩子在兩個車上蹦蹦跳跳,甚至還藉助白色轎車和紅色轎車之間的石墩在兩車之間跳躍,真的是把這兩輛車當成了玩具,據業主郝先生表示,那些小孩每天都在那裡,好多業主都反映了好幾次,也不知道怎麼辦,反正拍到就是這一次,平時也有小區裡的人說不是劃了車,就是在上面蹦或者是拍球什麼的
  • 李玫瑾教授:孩子12歲前要立規矩,「該打就打」!不然以後不好管
    李玫瑾教授:孩子12歲前要立規矩,「該打就打」!不然以後不好管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多在12歲至18歲前後。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並且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 還記得「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鋼琴,家長被索賠20萬」這個曾轟動一時的新聞麼?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 熊孩子五分鐘扎破45袋大米,造成1800元損失,其母:米袋有問題
    隨著近些年來網絡的曝光,以及朋友圈的吐槽,熊孩子事件越來越多。像過年的時候弄壞家裡的手辦,把化妝品摔的稀碎,家裡的廚房變成自己的戰場......這樣的事情真的是屢屢發生。但是這些也都是熊孩子在家裡的各種過分行為,如果熊孩子走出家門,又會發生什麼樣的問題?
  • 好孩子都是管的,熊孩子都是慣的:教育路上,永遠別指望孩子「自覺」!
    孩子的身上,往往藏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孩子的言行都會表現得一清二楚。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 父母無知很可怕,別讓孩子的好奇變成惡意!
    人之初,本沒有善惡,但是孩子後來長成了壞人,追其根源,就是因為從小的教育,有些爸媽把孩子養成了品格高尚的人,有些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把自己的一身惡習交接給了孩子,讓孩子成為了他們失敗人生的複製品,這種失敗可能還會升級!
  • 熊孩子把超市桃子戳了個洞,家長全部買回家,店長:歡迎下次光臨
    而說到規矩,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最近很火的德雲社。初中沒畢業的郭德綱,卻把自己同樣初中肄業的兒子郭麒麟教的特別懂規矩。和父親共同參加活動時,永遠慢父親一步,接到禮儀小姐的籤字筆都是雙手接雙手還。沒學歷的老郭,用一種近乎於偏執的教育方式,把小郭教育得有文化、懂禮貌、守規矩。他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兒子,還影響了自己的徒弟們。有一次飯局,徒弟對前輩說了句「廢話」,當場他沒說什麼,飯局結束後直接通知演出部,停了出言不遜的徒弟一周的演出。按理說當時徒弟已經比老師火了,為什麼還要停演?因為這是規矩。
  • 當90後開始當爸媽,人類幼崽的日子變得不好混了,很真實
    文|文兒前段時間,一個萌娃趴在地上大哭年輕爸媽淡定旁觀的視頻在網上瘋傳,逗樂了一眾網友。有人調侃道:「這恐怕是育兒觀一致的人才能體會到的快樂吧」。確實,以前人養育孩子,遇到孩子撒潑打滾、耍無賴,要麼是把孩子打一頓,要麼是照著孩子的需求去滿足。
  • 主人讓薩摩耶陪熊孩子玩,熊孩子走後,主人差點認不出自己的狗了
    當薩摩耶犯了錯後,主人們往往看見薩摩耶無邪的臉蛋也就原諒它們了,不過薩摩耶也會遇到它們的天敵,那就是熊孩子了。熊孩子來主人的家裡做客,大部分孩子都會喜歡小動物的,這個熊孩子也被主人拴在院子裡的薩摩耶給吸引了,於是主人就讓薩摩耶負責陪熊孩子玩耍。可是當熊孩子走了後,主人再去看自己的薩摩耶時,他差點就認不出自己的狗子了。
  • 如何培養孩子講禮貌的好習慣?
    受到我們的影響,孩子在家也會主動問候大人。出門碰到熟人也會主動打招呼,偶爾忘記了,在大人提醒下,也會馬上說聲好。每天早晨,我送孩子到學校,都會看到孩子主動跟門衛叔叔和值班的老師同學問好,放學回家也主動跟老師同學們說再見。二、培養孩子的社會公德心。教給孩子愛護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不隨手扔垃圾,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和孕婦讓座。
  • 熊孩子捏碎超市18包泡麵:孩子越來越「熊」,父母從自身找原因
    二、「熊孩子」背後,多半有一對「管不住」的父母 所謂「管不住」並不是指父母真正的管不住,而是指父母假管、不管、甚至縱容的行為。 2、父母縱容孩子的「熊行為」 曾經有個10歲出頭的熊孩子,在地鐵上悄悄伸手摸了摸身邊女士的腿,這位女士感到自己被冒犯,嚴肅地希望家長能管教一下,沒想到旁邊的家長卻大聲反駁:「他這麼小,懂什麼,你這是在污衊人,真當自己很好看了?」
  • 熊孩子35樓丟礦泉水瓶,路人嚇倒後骨折,法院判決賠9萬,解氣!
    「人之初,性本善」,在很多人眼中,孩子是最單純善良的,即使他們真的做錯了什麼,我們也會因為孩子的「無知」而原諒他們。可就像騎著白馬的不一定是王子,帶翅膀的也不一定都是天使,一些熊孩子正在利用著他們的「年齡優勢」做壞事。熊孩子35樓扔礦泉水瓶致路人骨折這天下午,庾大娘正在小區散步,但沒想到天上突然掉落一個礦泉水瓶。
  • 規矩大於寵愛,身教重於言教:不做疫情之下的「老鼠屎」
    在全民「抗疫」、「防疫」的戰鬥中,全國上下都在宣傳有關疫情防控的措施和注意事項,可總有人置若罔聞,無視這些關乎他們生死的規則,仿佛鐵了心的要做一顆「老鼠屎」。規矩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甚至每天都在說,可是到底什麼是規矩呢?尊老愛幼是為規矩;飯桌禮儀是為規矩;遵紀守法是為規矩。
  • 8歲熊孩子檢討書火了:這樣的孩子,很難讓人不原諒他
    地鐵上,這位媽媽懷裡抱的孩子睡著了,她怕孩子踢到別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髒別人的衣服,就一直保持著用手捧著孩子的鞋子的動作。網友們看了紛紛留言點讚:給這位媽媽點讚!我碰到很多媽媽帶小孩把我踢得髒髒的…… @大風颳來的美少女這個細節很容易被忽視,這是骨子裡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