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軒在2007年,因為專輯《酷愛》的火爆和好評如潮,再加上以前的積累,張敬軒得以在紅館開他人生的第一場演唱會,張敬軒從廣州走向香港紅館,花了九年的時間,期間,他被人騙過三萬塊,說可以帶他去香港當明星,收到錢後人就消失了,然後張敬軒寫了很多,唱了很多歌,2007年,夏秋時分,香港環球唱片公司旗下歌手張敬軒發新唱片,粵語專輯《酷愛》一上市便在香港好評如潮,鋪天蓋地的娛樂新聞都是對於張敬軒的讚揚,新上位的張敬軒人氣飆升,真正走紅云云。
其實追本溯源,張敬軒哪裡是新上位,多少年前《斷點》在內地也紅極一時過,再推算去,他可以算是唱了有八年的歌手了,從少年唱到青年,廣東唱到香港,從小公司唱到環球片。大概惟獨這一年,算是很圓滿很圓滿。 然而掐指算算,這一年他也不過26歲,從以前參加很多活動都是一個小透明,到現在可以和曾經是偶像的陳奕迅,容祖兒並肩高談論闊,旗鼓相當。
在當年,張敬軒還是默默無聞的時候,活動總是默不作聲,沒有一句多話,也不會花言巧語搶鏡頭,就總是躲在一邊,好友關智斌,張志恆,吳浩康,餘文樂……他們都會把張敬軒拉出來,推到鏡頭那裡去。就這樣他便在心裡永遠記得他們的好,永遠心存感謝。
後來張敬軒便幕後寫一首歌叫《預言書》給關智斌來唱,又親自做了監製,打榜後拿到冠軍的成績,他們關係很好,感情深厚,久而久之香港媒體便傳他們是同志伴侶都不避嫌,不過林深見鹿,海藍見鯨,鍾情於他的自然不會理會這些閒言碎語的輿論暴力。
回到張敬軒音樂道路最重要的專輯《酷愛》,我想很多歌迷除了對《酷愛》的情有獨鍾之外,專輯裡的另一首《追風箏的人》更是印象深刻。
那初戀彷似流沙 吹散無從留下你的風箏飄過籬笆 撲向短促豔美落霞你變了個插畫家 我變了個作曲家各有各路線分岔
據說這首歌的靈感來自卡勒德胡塞尼小說《追風箏的人》,整首描述的也是年少離別的初戀故事。小說中寫道:「……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過去二十六年裡,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
這段話,仿佛寫的就是當年26歲的張敬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