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剛博士,現為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公共衛生碩士專業學位(MPH)研究生導師,兼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長期從事軍事口腔醫學、公共口腔衛生服務和口腔醫療服務管理的研究和教學工作,主編和編著出版口腔醫學專業圖書55本,發表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學術論文和研究報告768篇。多篇論文被SCI、Medline、CA等國際權威檢索收錄。
先來說一組由牙籤引發的「血案」……
2019年1月初,西安市第三醫院心胸血管外科主任王紅兵教授在為一名25歲的花季少女開刀治療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過程中,在心臟內意外「收穫」一根長度超過6釐米的木製牙籤。
2018年佛山市中醫院外一科黃子健等報告誤吞牙籤致急性腸道穿孔2例。
而早在2012年吉林省通化市人民醫院金哲俊等報告一例既往有急性闌尾炎發作史2年的患者,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發現1枚長約6.0cm竹製牙籤已致結腸穿孔。
2009年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徐汪洋等報告誤吞牙籤貫穿腸道向後穿刺引發腰部膿腫1例。
2010年山東省臨朐縣人民醫院普外科王英華等報告牙籤致回盲部穿孔誤診為急性闌尾炎2例。
……
人們吃東西的時候,常常會有少量纖維性食物(如韭菜、瘦肉等)嵌塞在牙縫裡,既不舒服也對牙齒有害,應及時將其除去。常言道:「牙不剔不疏」。很多人喜歡飯後用牙籤剔牙,但其實這並不是一種好習慣,經常剔牙的人容易患上牙齦萎縮,並導致牙根暴露。時間久了,牙縫越來越大,食物嵌塞也會越來越重,形成惡性循環。
另外,市場上牙籤質量千差萬別,從飯店公用牙籤筒內抽出的牙籤,其衛生狀況非常令人擔憂,表面細菌含量往往嚴重超標。有的人甚至用小木棍或鐵絲來代替牙籤,不清潔且不說,更容易損傷到牙齦。據報導,曾有用不潔的笤帚竹枝剔牙引起破傷風的例子,不能不引起人們警惕。
那麼,用牙籤剔牙到底好不好?
我們認為,只要使用正確,適時得當,剔牙有益無害。
牙籤最好在牙間有空隙存在的情況下使用,如果牙齦乳頭正常,牙籤只限於用在牙齦溝內。剔牙後,不要叼著牙籤,更不要用牙籤來扎取食物。因牙籤頭部較尖,如果不慎把牙籤吞進肚內,很容易把小腸穿破,會有生命危險。
還有一點特別注意的就是牙籤要放在安全合適的地方。如果家裡有小孩子,不小心讓他拿到,放在嘴裡,有可能會扎到小孩,如果嚴重的話吞進肚子裡,後果會更嚴重。
使用牙籤時,要選擇軟木製成的產品,表面要光潔無刺、尖端不能太尖,應該圓滑,要選擇包裝較好,有廠名、廠址、衛生許可證號、經過嚴格消毒的正規廠家的產品。
長期使用牙籤對牙齒有一定的損傷。如果無塞牙現象就不要剔牙,同時,要養成每天正確刷牙的習慣。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刷牙。提倡用間隙刷或牙線代替牙籤,間隙刷是一種清潔牙齒鄰面菌斑食物殘渣的專用小刷子,牙線是一種為剔除牙與牙之間嵌塞食物而特製的線,使用間隙刷或牙線對牙縫清潔效果非常好,還能預防牙周疾病,因此應大力倡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