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陸太攀蛇經常在河灘地上幹硬的泥巴裂縫中獵食嚙齒類及小型有袋動物。
內陸太攀蛇在捕食或受到驚擾時會將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來,攻擊速度極快,幾乎快到人眼無法看得見,是世界上攻擊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獵物還沒來得及反應,已被它的毒牙連續咬了二三下。 內陸太攀蛇 當它採取防禦姿勢時,身體會抬離地面。內陸太攀蛇為卵生蛇類,每次產約12~20枚卵。
第二名(亞軍):棕伊澳蛇,中名:棕伊澳蛇(King Brownsnake、Pseudechis Australis)
分布:澳洲(不含南部)及紐幾內亞南部。棲地範圍相當廣,從熱帶森林到沙漠均有分布。
資料: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樹林、沙漠,以蛙、蟾蜍、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每次產下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產18-22條幼蛇,日夜均會活動。棕伊澳蛇,這是澳洲分部最廣的毒蛇。本種在紐幾內亞南部也曾有發現紀錄,但據最近的研究顯示,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個新品種。
第三名(季軍):太攀蛇,學名:Oxyuranus Scutellatus,英名:Coastal Taipan
分布:分布於澳洲北部、紐幾內亞,資料:體長約兩公尺。
棲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食,卵生。生態習性:太攀蛇是行動快速的哺乳動物殺手,日夜均會活動,毒性強烈,每咬一口釋出的毒液已足夠殺死150人,本種蛇也是紐幾內亞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兇;卵生,每次產下3~22枚卵。
第四名:東部虎蛇,學名:Notechis.sp,分布:澳洲,資料:體長約兩公尺
棲息於樹林、草原,以鳥類、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東部虎蛇,是世界上蛇類毒性排行榜第四的毒蛇。
第五名:眼鏡王蛇。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
主要分布於印度經東南亞至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一帶的森林中,以其他蛇類為食。
已證實體長最長為5.6公尺(18尺),但大部分不超過3.6公尺(12尺)。眼鏡王蛇有護卵巢的習性,一巢卵有20-40枚,置於雌性用樹葉築成的窩內。若有掠食者或人類靠得太近,守護在一旁的父母就會攻擊來訪者。並非所有的眼鏡蛇都產卵。
第六名:巨環海蛇,Giant Banded Sea Krait,學名:Laticauda colubrin
分布:澳洲東北部。
巨環海蛇體長約兩公尺。棲息於海洋,食物以魚類為主,卵生。
第七名:虎蛇,學名:Notechis.sp,英文名:tiger snake
分布:澳洲,資料:眼鏡蛇科(Elapidae)爬蟲,學名為Notechis scutatus, 產於澳大利亞。
其毒液含凝血劑和神經麻痺劑,常使人斃命。向人攻擊之前,頭和頸部膨脹成扁平狀(眼鏡蛇的方式)。虎蛇為常見種類,南方地區的沼澤地數量極多。體呈多種顏色,一般有褐色和黃色條紋。平均體長1.2公尺(4尺)。
第八名:黑虎蛇,Black Tiger Snake,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塔斯馬尼亞島。
黑虎蛇體長約1.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世界最毒10大名蛇中黑虎蛇排在第8位。
第九名:南部棘蛇,學名: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分布:澳洲,資料:體長約50公分。棲息於乾燥多石的灌木林,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胎生、膚色淡褐、淡紅或灰色,綴有深色箍環,蛇身粗厚,體長約45-60釐米。
南部棘蛇 生活在澳大利亞大部、巴布亞紐幾內亞及附近一些島嶼上,多在沙地上生活,有完美的保色以及劇毒液,不過危險性不及虎蛇和眼鏡蛇科大毒蛇。
第十名:西部擬眼鏡蛇,學名:Pseudonaja Nuchalis
分布:澳洲。
資料:體長約1.5公尺。棲息於樹林、草原、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卵生。
它是世界上毒蛇排行榜上第十毒的蛇。全世界3000種毒蛇中僅約15%被認為對人類是有毒的。在美國約有25種蛇是毒蛇或有毒性唾液分泌物,除阿拉斯加,緬因州和夏威夷外,其它各州的毒蛇都是本地的。大多數系被響尾蛇咬傷而且幾乎所有死亡者均被響尾蛇咬傷所致。西部擬眼鏡蛇 珊瑚蛇佔所有蛇咬傷的。
每年被動物園,學校,養蛇場,業餘和職業養蛇者所收養的進口蛇咬傷約100例,多數被咬者為男性青年,其中50%是中毒的,而且多發生於故意玩弄蛇或使蛇惱怒的時候。
第十一名:黑曼巴蛇(學名:Dendroaspis polylepis)
資料:為眼鏡蛇科的一員,是非洲最長、最可怕的毒蛇,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速度可達16~20km/h,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平均全長為2.4m,最大可達4.48m。
黑曼巴蛇適應力強,喜歡生活在乾燥的環境中,常常藏匿在廢棄的白蟻丘、枯樹洞或巖石縫隙中。多在地面活動。日行性,捕食小型哺乳類、鳥類、蜥蜴和其他蛇類。
第十二名:五步蛇,又名尖吻蝮(學名:Deinagkistrodon)
資料:五步蛇,顧名思義,民間誇張說被它咬了以後,踏出5步內必然毒發身亡,可見其毒性之大。據了解,這種蛇頭呈三角形,背部有灰黃色菱形斑塊,常活動在潮溼的巖壁、灌木叢和農宅內。其毒性可大於眼鏡蛇,有關消息稱,被五步蛇咬傷的統計死亡率為24%,咬成重傷的傷者死亡率達70%以上。五步蛇又稱尖吻蝮、百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百花蛇、中華蝮等,是省級保護動物。
歡迎評論區留言,談談你的看法!
如果想聽鬼叔講古代異聞,上古異獸、妖怪傳說
就關注這個號
▼
異聞錄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