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職工·李 影
她重基礎、提技能,
帶領團隊多次獲得護理技術操作一等獎;
她重質量、提內涵,
推動科室開展新業務、新技術;
她用一雙勤勞手,一顆同情心,
將「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貫穿工作始終。
——授予「鄭醫好職工」李影的頒獎詞
「儘自己所能,做著該做的事……」當問到對好職工的感悟時,李影這樣答道。
謙遜、低調是李影給小編的第一印象,也是她的行事風格。
27年的護理之路,李影說總是不失良師益友的幫助,所以一路坦蕩。通過半日了解,小編認為許是她的豁達心態和冷靜處事,讓種種困難和瓶頸都不值一提吧。
成長的過程,她常常把自己「忽略」
對自己的努力,她總是「輕描淡寫」;對別人的幫助,她卻「滔滔不絕」。
她說要感謝自己成長道路上的護理前輩,教會她如何在管理上公平公正、做好人文關懷;在業務技術上培養在實踐中掌握技能要點。
當李影還是一名普通護士時,就喜歡在忙碌的一天過後,利用晚上的時間看書學習,對自己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通過「常學習、常思考」來提高業務能力。幾十年如一日,直至現在她還堅持用這個方法讓自己不斷進步。
對於患者,重感情的李影時常抱怨自己有太多的無奈和無能為力。她經常會反思是不是自己技術不夠精湛?是不是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懷?身為一名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和敬業心時刻在督促著她。
我們眼中的醫護,也許已經見慣生死病痛,對一切都比較淡然。可對於李影來說,和患者的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會在記憶裡留下烙印。
當時李影還在在普外科擔任護士長,患者王先生因為腸瘻入院,有一次,王先生在進行鼻腸管注入營養液時發生堵塞,值班護士怎麼都通不開,情急之下醫生就要把患者送往介入室重新放管。「先別著急,我來試一下。」趕來的李影了解情況後,在注射器裡放入少量的碳酸氫鈉緩緩推入,堵塞的管子慢慢被打開恢復通暢。這次事件,讓王先生和家人對李影建立起深深的信任。
十個月,李影和王先生一家像家人一樣相處。無奈王先生最後病重轉至ICU。彌留之際,渾身插滿管子的王先生無法跟家人交流,李影就用文字記錄,做他們之間的「傳話筒」,一次次傳達他們之間的心意。她只想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無奈王先生還是離開了。
「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可那一刻的我卻無能為力,真的非常自責……」李影回憶道。
王先生家人在處理完後事後,又專門回到醫院向李影道謝:「老王雖然走了,但是您對我們的恩情,我們一輩子都不會忘。」
在骨科二病區擔任護士長時,一位腰椎管狹窄術後的患者也給李影留下深刻印象。
80歲高齡的劉阿姨,在腰椎管術後腰腿疼明顯減輕,可是在拔除尿管後尿滁留,不得不重新留置了尿管,進行膀胱衝洗時劉阿姨都會覺得下腹疼痛,所以心理負擔很重。外出開會的李影剛回到科室,劉阿姨就拉著她的手,傾訴自己的不安。
李影決定親自給劉阿姨行膀胱衝洗,她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把膀胱衝洗的生理鹽水加熱至38-40度再進行快速衝洗。整個過程李影都守在劉阿姨身邊,不停陪她聊天緩解緊張,劉阿姨立刻覺得腹痛緩解了,非常順利地排尿。這可解決了劉阿姨的「心頭大患」。劉阿姨出院後每次來複查,都要拉著李影嘮嘮家常,她笑著對大夥說「每次有小李在,我都特別安心……」
「我們的團隊,個個精兵強將!」
李影「直截了當」的行事風格,讓團隊成員之間溝通無障礙。大家工作上出現問題時,李影總會當面指正,當事人可能一時無法接受。事後,李影都會找來當事人耐心講明原委,幫助他們打開心結。
提起團隊,李影從不吝誇讚。就是這樣一個團結優秀的團隊,經常在各個大賽中獲得榮譽。
2011年,醫院工會和護理部組織舉辦院裡舉護理技能操作競賽,護士長李影臨時外出學習,決賽前一天才趕回醫院,沒能陪大夥一起訓練,讓李影十分懊悔,可成員們在大賽上的優異表現讓李影驚喜不已,他們一舉奪得大賽第一名。
在護士長缺席的情況下,小夥伴是怎麼做到的如此優秀呢?後來李影才得知,當時的心肺復甦模擬練習室每天都有排期,小夥伴們就利用大家最後一波訓練結束後,凌晨2點開始練習直到天亮,只因他們心裡有個共同的信念:沒有護士長指導,我們必須比別人更努力,不能讓護士長失望。
劉志昂
「我們護士長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特點』。因為她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理念融入到工作和管理的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家。」
「護士長業務能力強,注重科室人才培養,生活中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像自己的家人,經常幫助我們排憂解難。」
李民
馮利娜
「護士長胸懷寬廣、公平公正。經常鼓勵、鞭策我們年輕人,會給我們提供發展的平臺和機會。生活中的關心也讓我們覺得她像個大家長,特別溫暖!」
供稿:宣傳部 李琰
編輯:韋萬方
圖片: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