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可以是跨物種的和平——訪臺灣原住民的良食英雄

2021-01-13 何以為食

「我生來是要改變這個世界的,雖然我只是一個小老太婆,但我相信人的潛能是無窮的。我們因良食英雄大會匯聚一堂,一點一滴集合大家的力量繼而形成一股思想的潮流,傳播素食環保的健康飲食觀念,意義非凡。」亞磊絲·泰吉華坦說話時,臉上爽朗澄澈的笑容總是很有感染力。


亞磊絲·泰吉華坦

臺灣花蓮縣布農族人,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多元文化藝術團團長,國際創新創業發展協會(文創)理事,兩岸經濟和信息化產業聯合發展協會兩岸文化召集人。由於父親是部落長老,大家習慣叫她「公主」。


今年八月,首屆良食英雄峰會將在揚州舉辦。作為會議嘉賓之一的亞磊絲·泰吉華坦將分享她感人至深的動物情緣與大地般的慈悲與智慧,讓我們一同期待吧!



大地與山的智慧


亞磊絲·泰吉華坦來自於臺灣南投縣,布農族人。南投縣是臺灣唯一一個不沿海的縣,海拔將近四千公尺,是臺灣的高度地標,居住在此的布農族可以說是純粹的山的民族,他們對大山和大地的熱愛常溢於言表。


亞磊絲·泰吉華坦說,她從小就聽爸爸反覆說到一句族語,大意是人類不能隨便和大地開玩笑,大地養育了我們,是我們得以站立生存的地方。布農族人對於大地的那種崇敬,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雖然我們沒有像一般都市社會那樣物質繁華、也不太善於自我表達,但守護大地、敬畏大地的觀念牢牢紮根於布農族人們的心中。我們守護大地這個概念跟現在的拯救地球的概念是一樣的。」


亞磊絲·泰吉華坦當過18年的老師,在學校裡教資賦優異班(天才兒童集中教學),這讓她有機會見識每個生命的無限潛能。退休後,她把目標放在促進原住民族與社會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的事務上,成立了多元文化藝術團,演繹並傳播各民族的表演藝術。此外,她還與200多所學校合作文化課程,協助企業和民間組織設計文化活動、體驗營等,並發起成立了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協會,試圖從推動產業發展的角度來幫助原住民的民族產業與主流社會產生互動聯接。



因工作需要,亞磊絲·泰吉華坦接觸到了兩岸的少數民族以及世界範圍內的少數民族,她不斷透過文化藝術、交流訪問和學習去理解生命本質。


尊重動物朋友 尊重生命本身


在亞磊絲·泰吉華坦的眼裡,萬物皆有靈,動物是朋友而不是食物。



「假如說我們的愛能夠給予所有的物種和生靈,我們會了解其實人類不是唯一的靈性動物,很多狗、牛、蛇等動物的靈性很高,有的甚至比人還高。那些牛羊原本活的多麼快樂,但我們卻要剝筋取骨,吃它們的肉,它們最終把一切都獻給人類。它們的皮、毛、骨頭等全部都奉獻給人類使用。」



也因為這樣的想法,亞磊絲·泰吉華坦在這幾年開始運用劇場的方式來提醒人類與動物、倡導所有物種之間能夠和諧相處。就在去年,亞磊絲老師與北京國家戲劇院合作一個劇場表演叫做團仔圓妞,也就是借用貓熊的眼睛看人類現在的行為,看人類如何對待地球。另外現在在廈門也推出一個動物的戲劇。


 

亞磊絲·泰吉華坦講了一個布農族的故事。

在照片裡她脖子上的項鍊的圖騰紋樣是百步蛇的紋樣。直到現在,布農族族人們和百步蛇是好朋友,這個菱形紋也是百步蛇「授權」布農族當作一個美學來運用的。這裡還有一個典故,傳說中布農族跟百步蛇曾經有過交惡,原因是有一個懶惰的媳婦兒,家人不在的時候懶得做飯竟然把一條百步蛇給活活餓死了。其實,這百步蛇是前來他們家奉獻它身上的紋路讓這個媳婦兒學習織布的,結果卻被餓死了。待大家都知曉緣由後,紛紛以百步蛇身上的圖案為紋樣學習織布,自那時起布農族的族人們紛紛發願,從此以後看到百步蛇不隨便傷害。



「從小我也是和百步蛇一起長大的,它們不會隨便咬人,只是遇到的時候學會避開互相尊重就是了。」 亞磊絲·泰吉華說。

 

和平不僅需要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需要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


亞磊絲·泰吉華坦說,錯誤的飲食概念必然會導致人類錯誤的生活方式,現在很多要命的慢性病症,如心臟病、腦中風、心梗等,這些都是吃出來了,所謂禍從口入。人類迫切需要改變飲食方式,所以素食或者是良食必定是未來飲食選擇的方向,目前臺灣原住民們也正開始討論這些話題,布農族族人們也紛紛在各自部落裡採取飲食健康行動。


「我對素食非常關注,時常和族人們一起分享素食的喜悅,鼓勵他們堅持茹素,因為素食不僅健康而且環保。素食和良食的這種概念一旦被推出和被大眾接受,我們人類對於愛的解釋也被提升到更高一層。」 



亞磊絲·泰吉華坦說,隨著人類的意識越來越提升,對愛的理解也應該越來越全面、愛的意識應該播撒至全物種、全地球甚至是全宇宙的概念、不要讓動物因人類的口舌之欲而受苦受難,這表面上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實質上是長養人類的慈悲博愛之心。



這麼多年來,亞磊絲·泰吉華坦一直堅持無傷害的生活方式,就連她的工作也將這一理念貫穿始終。她在策展工作計劃裡,就給自己設了「兩個凡是」的限制:凡是傷害動物,凡是不環保的事務都一律不參與不策劃。


為了讓原住民們更多地理解她的工作,亞磊絲·泰吉華坦帶他們出訪到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習俗不同宗教信仰的地方,期間也帶他們來到大陸拜訪一些佛教團體或乾脆直接住進寺廟裡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剛開始原住民們都不太習慣,但這些佛教團體、寺廟僧人的善良友善以及周到熱誠的服務,讓原住民們突破了很多觀念的束縛,慢慢地原住民群體裡也出現了許多茹素者。



「我的經歷告訴我,一個人飲食的改變會給整個生命帶來全新的改變,這些改變讓人感覺非常驚訝甚至會脫胎換骨,我越來越相信素食是一件讓人保持身心靈平衡的助推劑。」 


亞磊絲·泰吉華坦說,「素食飲食的選擇,是人類對愛的理解的一次提升。和諧和平的生活方式,不僅僅需要保持人類各民族各膚色之間的和諧和平,更需要保持各物種之間的和諧和平,不傷害,不殺戮。我支持良食英雄峰會,藉此會議宣傳正面飲食觀念,一定會有機會讓人類品質和愛心向上提升,希望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良食英雄們一起加油,共創美好未來。」


文/劉丹,採寫/包凡仁,審核/劉丹,編輯/陳倩倩

相關焦點

  • 臺灣發現錢鼠感染狂犬病 為跨物種傳播首例
    新華社臺北7月30日電(記者裴闖 李寒芳)臺灣動植物防疫檢疫部門30日晚接獲家畜衛生試驗所通報,針對25日由臺東縣送檢一例闖入民宅並碰觸到民眾的錢鼠,檢驗結果為疑陽性,後經基因序列比對後確診為狂犬病。這是臺灣繼鼬獾確診狂犬病後跨物種傳播的第一例。
  • 臺灣原住民持獵槍誤殺泡溫泉鄰居 以為是野豬
    臺灣「最高法院」17日認定,不管是「前膛槍」或「後膛槍」,原住民自製獵槍及自製子彈做為生活工具,不應課刑責;曾遭原住民當成山豬,持獵槍誤射身亡的死者之妻昨控訴,「請嚴格限制原住民製作、使用獵槍,因為我先生就是被原住民用土造獵槍誤殺!」
  • 臺灣沒有「高山族」——不能錯過的原住民旅遊地圖
    那天,原住民導遊朋友就是這樣開車邊講述著原住民的歷史。我問,臺灣有多少這樣的民族?「最早有九個,現在有十幾個,越來越多了吶。」 提到的那些名字裡,有常在電視裡聽到的阿美族,也有名留臺灣影史的賽德克。她說,臺灣沒有「高山族」啊,我們現在都不會這樣講啦!
  • 臺灣原住民歷史大事紀年表(1945—1997)
    「臺灣原住民權益促進會」成立,揭開臺灣原住民運動序幕。  1985年 十二名原住民針對原住民被迫改從漢姓屢生亂倫悲劇一事,在霧社事件紀念碑前靜坐抗議,要求恢復原有姓氏。玉山「國家」公園及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陸續設立,對玉山和陽明山兩地的生態環境具相當程度的保護意義,同時提供給「國人」兼具休閒與知性的旅遊空間。楊逵病逝,享年八十歲。楊逵終其一生,活躍於臺灣文壇。
  • 劫後的悽愴—訪臺北和平醫院洗衣工
    劫後的悽愴—訪臺北和平醫院洗衣工     新華網臺北7月7日電 劫後的悽愴——訪臺北和平醫院洗衣工  新華網記者廖翊 劉衛國  7日下午,在位於臺北市林森南路的臺灣「全民醫療權益促進會」,記者見到了原臺北和平醫院的兩位洗衣工
  • 欣賞臺灣原住民的灣屏東與魯凱及排灣文化
    欣賞臺灣原住民的灣屏東與魯凱及排灣文化幸會!感謝您點開本文,閱讀全文僅需要您一分鐘的時間,喜歡可以點擊關注!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臺灣的原住民文化最特別之處,在於同一個小島上居然產生了多個部族之間文化的歧異性與多元性。
  • 奇食之旅:臺灣原住民「飛鼠肉」,50多萬人的美食,腸子都不放過
    (世界因你而精彩,請為緣分點「關注」)寶島臺灣,與福建隔海相望,在中國地圖上是「雄雞」的一隻腳的位置,另一隻腳是海南島。臺灣的面積約3.62萬平方公裡,比海南要大上800平方公裡左右,總人口有2300多萬,其中原住民有五六十萬人。
  • 臺旅會大力推廣臺灣原住民主題旅遊高端產品
    與會嘉賓【環球網報導 記者李柏濤】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簡稱「臺旅會」)為推廣臺灣原住民族部落深度旅遊,於2014年10月1日制定具體作業要點予以推動,又11月14日結合臺灣原住民主管部門在北京舉辦旅遊推介會,與北京及山東等地組團社業者共同研議包裝原住民主題之高端優質行程產品,開發高端旅遊市場。
  • 再打「臺灣牌」!蓬佩奧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將訪臺
    再打「臺灣牌」!蓬佩奧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將訪臺 2021年01月07日 15: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蓬佩奧宣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將訪臺。
  • 錢鼠感染狂犬病毒跨物種傳播 全球「文獻首例」
    送驗的錢鼠狂犬病毒呈陽性反應 圖片來源:聯合報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農委會」防檢局昨天證實,臺東送驗的「疑陽性」錢鼠檢出狂犬病毒成為疫情爆發第一例「跨物種」案例。  臺「疾管署」:疫情恐到家門口了  臺「疾病管制署」中區防疫指揮官王任賢表示,「狂犬病疫情可能已經跨到家門口了。」  送驗的錢鼠狂犬病毒呈陽性反應,王任賢表示,病毒跨物種傳播是必然趨勢,但由於錢鼠活動範圍比鼬獾更接近人類,「如果有大量錢鼠染病,我們恐怕會很麻煩。」  「這下麻煩大了!」
  • 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島的原住民女子
    【排灣族】排灣族主要生活在臺灣南部山區,屬於較大的原住民族。排灣族有貴族制度,族內分為四個等級。頭目和貴族的房屋裝飾非常華麗,平民需要向他們繳納賦稅。排灣族以墾田、捕魚、狩獵為傳統生產方式,亦擅長雕刻、刺繡。【平埔族】平埔是平地之意,泛指臺灣居住在平野地區的原住民。漢人來臺拓墾定居前,平原地帶(西海岸)就有不同的土著族群。
  • 臺灣寫真:泰雅族織女重返部落 演繹原住民染織傳奇
    原標題:臺灣寫真:泰雅族織女重返部落 演繹原住民染織傳奇  中新社苗慄11月5日電 題:泰雅族織女重返部落 演繹原住民染織傳奇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臺灣苗慄,一個承載她人生和事業的美麗溪谷,泰雅族女子尤瑪?
  • 臺灣單國璽主教蒙主寵召 一生奉獻宗教、原住民等
    昨日,臺灣天主教主教單國璽蒙主寵召,一生奉獻宗教、原住民與弱勢群體。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8月22日,臺灣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於新店耕莘醫院病逝,蒙主寵召,享壽88歲。 今年四月,周大觀文教基金會以單國璽的故事出版了一本漫畫,書名叫做《分享愛》,內容寫的是單樞機的生命故事,基金會準備將賣書所得用來幫單國璽樞機主教完成他人生當中最後的愛與夢想,就是籌設「單國璽教育基金會」,並設立「全球原住民未來之星獎章」,目的是要幫助全球的原住民小朋友;另一方面,也要協助蘭嶼的達悟族人設立罐頭工廠,讓他們可以把捕捉到的飛魚做成罐頭,創造就業機會並增加收入。
  • 蓬佩奧猛打「臺灣牌」,美國務院發聲:他本周不會訪臺
    蓬佩奧猛打「臺灣牌」,美國務院發聲:他本周不會訪臺 楊佳/海外網 2021-01-11 17:52
  • 臺灣寫真:訪臺南,蔡武看見共同的中華文化(圖)
    中新社臺南9月8日電 題:訪臺南,蔡武看見共同的中華文化  中新社記者 劉舒凌 路梅  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一行8日深入探訪臺灣歷史最為悠久,保持較完整的臺南孔廟以及他久已嚮往的臺灣文學館、赤崁樓等文化景觀。  臺南市是蔡武訪臺之行最後一站。
  • 臺灣寫真:訪臺南,蔡武看見共同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一行8日深入探訪臺灣歷史最為悠久,保持較完整的臺南孔廟以及他久已嚮往的臺灣文學館、赤崁樓等文化景觀。臺南市是蔡武訪臺之行最後一站。7日晚抵達此間,他即對前來表示歡迎的臺南市市長許添財及臺灣南部各縣市文化行政部門主管表示,臺南是臺灣知名的文化之都,文化之旅不到臺南就不完整;孔廟、臺灣文學館都是他久已嚮往之地。
  • 算上臺灣16族土著,56個民族還是56支花嗎? 臺灣大陸大不同之【原住民上篇】
    >臺灣有16個部落的原住民大陸有55個少數民族臺灣原住民,這個名字是外來者(漢人、荷蘭、日本、)對臺灣島原先居住居民的稱呼。臺灣的原住民部落雖然各有名字,不過就人種來說,都是原馬來人(與馬來西亞人同源),8000年以前遷往臺灣島居住。與後來從大陸遷入的漢人有所區別。
  • 大陸學者:希望兩岸「和平相處」仍是臺灣主流民意
    2020年底前,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及臺灣國際研究學會共同進行的一項「臺海安全」民意調查顯示,在兩岸關係方面,島內有超過八成(約81.4%)的受訪民眾表示,贊成兩岸人民多交流往來。如果要選擇一個關鍵字或者詞來描述兩岸關係的願景,則有高達九成(約90.4%)的臺灣民眾選擇了「和平相處」。可見,臺灣的主流民意幾乎高度一致地希望未來兩岸能夠和平相處。當然,要使兩岸和平相處,必須滿足和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 「霸氣貓咪和傲嬌駱駝,上演跨物種之戀」:忍不住姨母笑咋回事?
    卻沒想到,被自然界的動物們之間的「跨物種的愛」,給秒了!駱駝,作為沙漠的交通工具,可以說是十分孤獨和寂寞的,它們忍著風沙、暴曬,孤獨的漫步在沙漠上,除了沙漠上的爬行動物,似乎很難找到能和它們一起漫步於沙漠間的動物了。駱駝的主人,一定是極溫暖浪漫的人兒,所以才會養一隻可愛的貓咪,和駱駝作伴呀!
  • [視頻]臺灣原住民狩獵祭 抓野豬比賽妙趣橫生
    進入[中國新聞]>>     CCTV.com消息(中國新聞):    具有臺灣原住民特色的    這場原住民祭典的狩獵野豬比賽,匯聚了各路的狩獵好手,就連來自歐美的留學生也特地組隊來參加。    參賽民眾:「ONE,TWO,ONE,TWO。」    這些學生把野豬扛在肩上,跑回終點,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們表示,之所以參加這項活動,就是要體驗臺灣原住民祭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