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度過一生在我們看來是可悲的,而最大的敵人就是「孤獨」。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來說,孤獨無疑是最可怕的,但是,在自然界中,並不是只有群居動物,大多數的動物還是獨居的比較多。我認為自己度過一生的動物,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僅在發情期與同類相處,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度過的,另一種則是無論生老病死,都是自己度過一生的。
那麼,有哪些動物是滿足上面兩種條件的呢?我們一起來盤點幾種。
在以上兩種情況的動物中,凡事獨居的動物,它們都有固定的發情期,而在發情期時,雌性和雄性會短暫的相處,此後再分開,雌性生育後代與後代有一段相處的時間,所以,雌性獨居動物的一生不能說自己度過的,而能夠滿足一生自己度過的獨居動物,就剩下了雄性獨居動物。比如老虎、花豹、平頭哥蜜獾、北極熊等等。
下面我們主要說一下嚴格意義上的自己度過一生的動物
嚴格意義上的自己度過一生的動物也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被迫,第二種是本性。
01 被迫孤獨終老的動物
在世界上有兩種動物,確切的說是幾隻動物,這幾隻動物組成了2種動物,一種是象龜,一種是斑鱉。相信許多小夥伴都聽過「孤獨的喬治」,當然這個喬治不是小豬佩奇的弟弟,而是一隻加拉帕戈斯象龜平塔島象龜的名字。早在1971年,美國的軟體動物學家在平塔島上發現一隻巨大的平塔島象龜,這隻象龜長1米,體重接近100公斤。由於象龜本身體型就比較大,所以遇到一隻如此大的象龜,原本也沒有什麼稀奇的。但是,在1971年時,這隻平塔島象龜就已經是其亞種下唯一的倖存者了。根據生物學家的研究發現,這隻象龜的年齡約在60-90歲之間,是一隻雄性象龜。由於全世界僅剩下這一隻了,所以,如何讓它的基因延續成了問題,但是苦於沒有同亞種的雌性繁殖,所以生物學家讓它與其他亞種的雌性象龜繁殖,雖然雌性象龜成功產卵,但是由於生殖隔離,卵始終都沒有成功孵化。
到了2012年,世界上最後一隻平塔島象龜「孤獨的喬治」死亡,至此平塔島象龜滅絕。孤獨的喬治從發現之前就一直孤獨地活著,一直到死。這是真正的自己度過一生的動物。而它的滅絕被迫的,原因就是有人將山羊帶上了平塔島,山羊逐漸的發展壯大,使得平塔島植被退化,讓這種以植物為食的象龜最終滅絕。
除了平塔島象龜外,斑鱉也是如此。早在2019年以前,全世界範圍內一共有4隻斑鱉,兩隻生活在越南地區的野外,2隻生活在我國的蘇州動物園中。由於越南的兩隻斑鱉沒有抓到過活體,所以無法判斷性別,而在我國的兩隻斑鱉,正好一雌一雄。但是,就在去年的4月13日,我國的雌性斑鱉由於人工授精失敗,經全力搶救無效後死亡。至此,斑鱉全球範圍內僅剩了3隻,而我國僅剩一隻。
雖然斑鱉在我國有一雌一雄,但是它們幾乎沒有什麼交集,這正是需要人工授精的原因。所以,斑鱉同樣也是自己度過一生的孤獨動物。
02 習性導致的自己度過一生的動物
在自然界中,想要自己度過一生並不容易,除了上面兩種稀有到極致的動物外,其他的動物大都需要繁殖,而繁殖就需要與其他動物互動,那就不能算是自己度過一生了。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而例外的這些動物必須具備兩個要素,第一就是獨居,第二就是無性繁殖。
其實,能夠滿足以上條件的動物是存在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燈塔水母。燈塔水母因為有著「返老還童」的能力而被人熟知,它就是一種不需要兩性繁殖的動物,它的繁殖靠的是性成熟後的細胞分裂,也就是分裂生殖。而且它們產出的後代也不依靠它們生存,而是生下了就能自理。
因此,正是這種生殖習性(分裂或者出芽)導致的它們不知不覺地成為了自己度過一生的動物。
總結
動物需要自己度過一生的條件比較的苛刻,它必須要滿足獨居且無性生殖的特性,再者就是這種動物已經稀有到只剩下自己了,就像孤獨的喬治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