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膠片時代,大家都只能通過相機的光學取景器來進行取景構圖拍攝,儘管存在眼平取景和搖屏取景兩種不同的取景方式,但跟如今許多相機的翻轉屏實時取景相比,構圖取景的局限性要大了許多,尤其是高角度或低角度取景構圖時,使用翻轉屏拍攝構圖要方便不少。不過大家應該也發現了一個顯著特點,不過最近許多相機新品都開始向著側翻屏的設計逐步演化,如富士的X-T4以及索尼的ZV-1和A7S3,但這樣的設計有人給予了好評,但也有人十分唾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次就來聊聊五花八門的相機翻轉屏設計,以及它們的拍攝利弊。
一.上下翻轉屏
上下翻轉的設計主要分為3種類型,第一種是支持向上90度,向下約45度翻轉,常見於索尼A7和A7R系列以及尼康的Z系列全幅微單相機,而索尼和富士的一些APS-C微單相機也都一直沿用這個設計,其好處就是在橫構圖時無論是高角度還是低角度都能很方便的進行構圖取景,腰平取景也不在話下。但其缺點也很顯著,就是屏幕不能180度翻轉自拍,而且由於只支持上下翻轉,因此在豎構圖取景時,翻轉屏也並不能提供取景便利。
為了服務自拍需求的用戶,上下翻轉設計也就有了另外兩個變種,一種是支持向上180度翻轉,像索尼A6600和佳能M6 Mark II都是這類翻轉屏。而尼康Z50以及前不久奧林巴斯剛發布的新機OM-D E-M10 Mark IV都採用了屏幕向下180度的翻轉。二者都能實現自拍功能,但也同樣各有利弊。
上翻屏的設計自拍拍照的確很方便,但在拍vlog視頻或用閃光燈拍攝可就不太方便了,由於相機的熱靴接口也位於頂部位置,因此安裝熱靴麥克風或閃光燈甚至是引閃器等配件後,這些配件就會擋住屏幕取景。另外雖然也能通過側面外接麥克風來解決熱靴麥擋屏幕的問題,但在上翻屏相機拍攝vlog時,人眼會不自覺的向上瞟屏幕查看構圖,眼神容易飄忽,因而在拍攝vlog時體驗效果並不十分優秀。
相反,在屏幕向下翻轉時,人眼平視的餘光掃到下翻屏的眼神是比較自然的,因此向下翻轉的屏幕在拍攝vlog時取景構圖都能更加自然,但其也較大的缺陷問題,一是不能平放在桌面進行自拍取景,二是相機要安裝腳架時,腳架也會擋住下翻屏,這時候就需要外接一些第三方配件,將腳架移動至手柄位置安裝就能解決下翻屏的取景問題。
二.側翻屏
不過無論哪種上下翻轉的屏幕,都無法解決縱向構圖方便取景問題的痛點,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有了側翻屏這個設計,側翻屏的相機設計常見於佳能的單反和微單上,最近發布的EOS R5和EOS R6依舊還是沿用這一設計。而索尼前不久發布的A7S3也終於改用了側翻屏,它所帶來的好處相當明顯,首先就是縱向構圖時也能夠輕易的使用翻轉屏進行高角度或低角度的拍攝,在橫構圖時也同樣如此。想要自拍時也只需要將屏幕向外展開後翻轉就能進行自拍構圖,也不影響熱靴配件和腳架的安裝。
而且,這個側翻屏設計能讓相機屏幕內轉收納,關機後也能有效保護屏幕免受劃傷侵害,同時還支持在使用取景器觀察時,左手能夠在拉開的屏幕上拖拽對焦點快速移動方便進行構圖拍攝。而在視頻拍攝上,側翻屏的腰屏取景方式能在視頻取景拍攝時操控更加舒服。也正因為如此一些微單新機都開始普遍採用了這個設計。但同時也有人對這個側翻屏的設計相當唾棄,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側翻屏幕展開後和鏡頭並不處於同一軸心線上,很難實現一手調節變焦環一手點擊屏幕觸控操作,握持和操作拍攝體驗會有些難受,鏡頭與屏幕之間的位置關係也會讓人感覺有些彆扭。並且在側翻時相機還無法安裝使用L型快裝板。要使用L型快裝版的話就只能將屏幕收起來拍攝了。
另外設計考慮不周的側翻屏在視頻拍攝上往往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反作用,由於相機的外接接口普遍位於一身的側翼,這時候要說外接接口數據線較多時,沒有優化好的側翻屏會被這些接口連接線幹擾,像索尼A7S3和松下S1H兩款相機儘管同為側翻屏設計,但S1H的側翻就不會被接口連接線幹擾,而A7S3的側翻屏顯得就有些稚嫩了。
三.三軸翻轉屏
其實既能支持縱向高低角度翻轉取景又能實現取景同軸的翻轉屏設計也有,一些翻轉屏就做到了既支持上下翻轉,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側翻,但保證了取景同軸,如富士的X-T3,松下S1和S1R都是這類設計,當然這類翻轉屏的問題也都一樣,就是不能自拍構圖。
那麼有沒有一種翻轉屏既能方便構圖取景,又能自拍構圖,還能實現取景同軸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以前索尼在A卡口相機上採用的三軸翻轉屏設計,如A99II全幅單電相機可以向上翻轉134度,向下約180度, 順時針翻轉180度, 逆時針翻轉90度。這個三向翻轉屏設計可以說是索尼A卡口相機中最為值得稱道的設計之一,不過似乎這種設計可能會增加重量和體積,亦或者就是索尼自己擠牙膏,E卡口的微單相機卻沒有沿用這一設計,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遺憾。
說一千道一萬,相機的翻轉屏設計的確方便了我們從多個不同角度進行取景構圖,當然各種翻轉屏都有其特點,也都有其局限性,靈活運用不同翻轉屏的特點來揚長避短,能讓我們的拍攝質量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