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最怕「認真」二字。相信不少人對汽車要不要貼膜這個話題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更多的人卻認為:貼吧,反正也花不了幾個錢,就當花錢買一份「心裡安慰」也是好的。他們根本不願意去窮究問底地把一件事情搞清楚。更何談汽車貼膜中的一些關竅?
要知道,膜也分種類,也分優劣,也分價格檔位,也分貼的位置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你關心過嗎?不少人要麼「一棍子打死」:我不相信任何膜,我的汽車也不貼膜,一樣開得好好的。真的開得好好的嗎?要麼「軟耳根」,那些路邊店說什麼是什麼,說怎麼貼就怎麼貼。你的汽車窗膜真的起作用嗎?
為什麼會有汽車窗膜的出現?
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回答另外一個問題,即:太陽光線是由哪些光線組成的。太陽光線主要分為三大類,即紫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簡單來說,紫外線是影響皮膚曬黑的重要因素,短時間的紫外線照射可以殺掉皮膚表面上的細菌,但長時間照射就有可能曬傷皮膚甚至引發皮膚病,還會使車內飾部分加速老化。根據熱量佔比例劃分,紅外線佔的比重最高,為53%,可見光和紫外線則分別佔比為44%和3%,所以在陽光直曬在皮膚時感受到的大部分熱量都來自於紅外線和可見光。
如此,為了阻隔太陽光中紫外線和紅外線這兩種光線,人們生產出一系列玻璃膜。汽車隔熱膜只是眾多玻璃膜中的一類。所以汽車隔熱膜也叫太陽膜,原因就在此了。隔熱膜的最大功效中的兩種就是防紫外線和高隔熱。
為什麼有的汽車可以不貼膜?
有不少車主說自己的車就可以不貼膜。是的,現在有很多中低檔車都開始配備隔熱玻璃,但高隔熱玻璃也只是高檔車的標配。大多數中低端汽車玻璃的隔熱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所以,現在市面上有貼膜需求中,中低檔車輛成為主要車型。甚至有不少高檔車,其窗玻璃本身就帶有防紫外線、隔熱和隱私性的功能,所以貼膜變得「畫蛇添足」。
但是,很多中高檔汽車的側窗玻璃本身就也安裝具有隱私性的深色玻璃。但經過儀器檢測,其多為普通的有色玻璃顏色更深的隱私玻璃對於紫外線的防護不佳,但對於紅外線的防護提升明顯。也就是說,坐在後排的乘客感受雖然更加涼爽,但時間久了皮膚仍然會曬黑。因此,即使是有色玻璃,還是有不少車主考慮給自己的汽車貼膜,以起到更好的紫外線防護功效。
為什麼建議前擋玻璃貼膜的必要性?
受制於法律規定,前風擋玻璃原廠必須使用夾層玻璃。經過測量:未經貼膜的前風擋玻璃對於紫外線的防護來說就已經做得較為優秀,可以阻隔99.9%以上的紫外線,對於阻隔紅外線的能力稍差。也就是說,即使不貼膜您也無需怕被曬黑,只是會感覺較熱罷了。
所以說前擋玻璃貼膜的首要功能並不在防紫外線和隔熱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體現的防爆功能。貼膜後玻璃在破碎後不會輕易爆裂並向車內濺射。雖然原廠前風擋玻璃是夾層玻璃,在發生碰撞時不會完全掉落,但前風擋內側的玻璃在撞擊時還是會因玻璃濺射造成人員損傷,而在前風擋內側貼了防爆膜,就能很好地起到防護作用。
汽車側窗玻璃貼膜的功用體現在哪裡?
前面講到不少中高檔汽車,側窗本身就是有色玻璃,所以貼膜為了隱私的功能在這裡意義就沒那麼大。但我們要知道,更多的中低檔汽車玻璃是普通的鋼化玻璃,並不是深色玻璃,為了起到隱私的效果,為了達到私密性的效果,貼膜就變得比較重要了。
另外,側窗玻璃一般是單層鋼化玻璃,抗撞擊性能遠比不上前擋玻璃,所謂針對防爆這一功能,為了安全考慮,貼膜的作用就尤為明顯。
結論:
由於篇幅,這裡並不能更詳盡地分析其他情況,但綜上所述,經過精一門提出問題並解答問題,我們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給汽車貼膜無非是考慮增強紫外線防護率、隔熱率、隱私性和防爆這四大功能。既如此,我們只要針對自己的汽車做具體數值測量,(比如:紫外線阻隔率、紅外線阻隔率、可見光透過率及玻璃撞擊測試等)以及考慮車主的個人需求,來考慮汽車有沒有必要貼膜。
而現狀是,現在市面上的大多數的中低檔車出產的玻璃中,在紫外線防護、隔熱效果、隱私性和防爆這四大功能上都無法滿足廣大車主的需要,更起不到有效的防護效果,這也是汽車貼膜至少在一個相當長時期內,是各種中低檔汽車實現更強力防護功能的有效補充。因此汽車貼膜才有如此大的市場,更有如此多的車主心甘情願地為貼膜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