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唐先生因遛狗未牽狗繩,接到了虹口公安嘉興路派出所依法作出的20元罰款處罰決定。面對處罰,唐先生起初並不承認自己未牽狗繩,民警隨即拿出手機向其展示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唐先生手裡攥著一團狗繩,卻沒有連著一旁的狗。
這張照片的「作者」,是全市首套專門用於抓拍不文明養犬行為的智能識別系統。這一系統不僅有助於及時發現不文明養犬行為,也為民警執法處罰提供了有利的證據支撐。
近年來,遛狗不牽狗繩等不文明養犬行為,已給市民生活帶來嚴重困擾。《上海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養犬人攜帶犬只外出應當為犬只束牽引帶,牽引帶長度不得超過兩米,在擁擠場合自覺收緊牽引帶,違反上述規定的,公安機關可以處20元以上200以下罰款。
然而在民警的日常執法中,要查處不牽狗繩等違法行為,普遍存在「發現難、取證難」的情況。「即使有市民發現並報警,我們到場後,很多犬主人都會否認。」一位執法民警說。
今年5月起,上海警方對攜犬外出未束牽引帶、攜帶大型犬外出未戴嘴套、攜犬外出未懸掛犬牌及攜犬進入公共場所且不聽勸阻等「三未一進」違法養犬行為,啟動當場執法處罰模式。「像整治交通違法一樣,通過加強執法處罰力度規範文明養犬,治理各類違法養犬行為。」
那能否像「電子警察」抓拍交通違法一樣,研製出抓拍不文明養犬行為的智能管理設備?記者從虹口警方獲悉,一套能有效識別不文明養犬行為的智能系統已在多個小區試點運行,5個月來成功發現了20餘起「遛狗不牽狗繩」的違法行為,違法人員均被依法處罰。
據介紹,這套系統能對出入小區的犬類目標進行智能分析篩選,利用數據模型對小區公共視頻拍攝到的影像進行識別、分析,自動抓取其中的犬類影像並截圖保存。「影像圖片中,不僅有犬只,還有一旁的犬主人。系統根據兩者同框的頻率,就能自動判斷出兩者間的關係。」民警介紹,經後臺識別及人工審核,確認存在不文明養犬行為的照片就會作為執法證據,推送給轄區民警,由民警和居委幹部上門對犬主人進行處罰。
此外,這套系統安裝在停車場、動拆遷小區等流浪犬只較多的區域時,能有效反映流浪犬只的分布情況,為警方開展針對性整治提供依據。截至目前,虹口警方已藉助該系統開展了8次集中整治,共收容流浪犬只40條。
虹口公安分局表示,接下來將拓寬這套智能系統的試點維度,將轄區內符合硬體條件的社區都納入覆蓋範圍,通過更多的樣本收集,對系統模型進行升級迭代,提高識別準確率,為執法提供更有力支撐,進一步規範和淨化養犬環境。(上觀新聞 鄔林樺)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王丹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