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最近有很多媒體都在報導一些所謂的收藏公司,編造一個個發財神話,引誘很多老年人從事「收藏投資」。
從發禮品兌換券引誘老年人去領禮品開始,但凡老年人隨著推銷員進入大望路現代城內,便不由自主地陷入多家「收藏品公司」精心設置的陷阱之中,進行所謂的收藏品投資活動。投資者是清一色的銀髮老人,投資顧問是清一色的帥哥美女。看似如家人般噓寒問暖,卻不知在這貌似親熱的交談中,老人的職業、收入和興趣包括投資經驗早已洩露無疑。年輕的「收藏理財專家」,一會兒「熱情如火」,一會兒聲淚俱下,分工明確,每個環節和每句話都有固定程序和經典句式,按照程序和對象有條不紊地展開攻心工作,將老年人蠱惑得喜笑顏開,難以招架。投資回報率驚人的收藏品實則是騙子斂財的道具,已有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入其彀中,乖乖地奉上一生積攢的血汗錢,數額從數萬元到數十萬不等。
近年來,虛假收藏品投資成為詐騙「重災區」,一些無良機構、人員專門盯上了老年人。相對而言,老年人信息處理能力比較弱,特別是突然獲取大量新信息的時候,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這就成為某些公司謀取不義之財的突破口。其次,人到老年容易產生「沒用」「被忽略」的沮喪感,特別希望在退休後花錢投資證明自己的能力,以獲得他人的讚許和關注。因此很多老年人在購買了這些收藏品之後,都不讓家人知道,期望到時候給人一種意外驚喜。然而,等到老人們血本無歸,發現上當受騙時,為時已晚。
讓人鬱悶的是,類似的案例全國各地都有。專門針對老年人所設計的這個財富遊戲,分為逼單、磨單和砸單等多個程序,極具誘惑力和隱蔽性,監管部門難以介入,而老年人手裡的最後一分錢都在不知不覺中被榨乾,是不折不扣的有毒發財樹。
事實上,倘若老人們不輕易相信傳單上的虛假廣告,或者根據他提供的收藏品信息打一個官方電話核實,暗中多一個心眼,騙局很快就被戳穿。這說明防止上當並不難,關鍵是不能貪小便宜,不要被甜言蜜語擾亂心智。
然而,「兒女工作繁忙,自己生活單調」「回到家裡的感覺,空蕩蕩的」,說明老年人空虛寂寞缺乏關愛,加之「投資賺大錢」的確誘惑力十足,對身心羸弱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收藏品投資」既切中了老年人的心病,也擊中了社會的軟肋——我們已經進入老年化社會,不少老人因被詐騙而失去一生的心血甚至生命。我們在怨責老年人過於輕信他人的同時,可曾有真正關注過他們的訴求?
(原標題:「有毒發財樹」)
本文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