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螺
海綿寶寶最心愛的寵物——小蝸長得就跟蝸牛一模一樣,但陸地上蝸牛在海水裡可沒法生存,小蝸的真實身份其實是海螺。不過海螺的確和陸地蝸牛一樣同屬於腹足類,所謂「腹足」指的就是它們貼在地面上的寬闊腹面,那裡的發達肌肉可以替代雙腳讓蝸牛和海螺得以移動。
儘管有著發達的腹足,海螺的移動速度還是跟蝸牛差不多,位列世界上行動最慢的動物之一。但它們也不需要「跑」那麼快,因為它們有隨身攜帶的「家」——堅硬的碳酸鈣質外殼,可以隨時把柔軟的身體藏起來,保護自己。除了外殼,你還會在防禦狀態的海螺殼口處看到一個封住殼的硬質圓片,這也是海螺用來保護自己的「盾牌」。
海螺的外殼一般呈螺旋轉盤繞,而且往往是右旋,也有少數是左旋,比如三口螺。它們藏在殼內的身體也變得像殼一樣蜷曲。不過也有一些海螺的外殼沒有螺旋,而是簡單的圓錐形。小海螺想要長大並不需要換殼,而是從殼內分泌碳酸鈣等物質積累在殼的邊緣,給自己的房子「添磚加瓦」。相信許多小朋友都在博物館裡欣賞過形態豐富、紋理多樣的海螺殼,這些優美的結構也吸引了科學家、建築學家們,他們想通過這些殼來探索大自然的規律,並應用於我們的生活。
雖然行動力弱,但你在各種沙灘上都總能發現海螺,它們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域,包括冰冷的極地海洋,以及海溝深處。它們通過像天線一樣的觸角探索周圍環境,遇到危險時就會敏感地縮回殼裡。海螺跑得慢,一般都以植物為食,比如它們最愛的海藻。通過自帶「鋸子」的舌頭——「齒舌」,海螺就可以刮取、撕下食物。不過也有一些海螺愛吃「肉」,它們往往體型較大,甚至還會吃其他小海螺,小蝸家族裡的大法螺就是其中之一。
大法螺(Charonia tritonis)可以長到半米長。它們的形狀就像個大喇叭,而且據說真的可以用來發出喇叭聲。大法螺可是個厲害傢伙,它們甚至會追捕獵物,儘管速度在人類看起來還是很慢,但對於海螺家族來說已經是個快捕手了。你一定想不到它們捕食的對象裡竟然還有派大星的遠房親戚——長棘海星。這些海星的個頭也不小,渾身帶長刺,因此天敵也很少。喜歡吃珊瑚的它們一旦爆發,就會對珊瑚礁造成很大影響,還好有大法螺能制服它們。大法螺的制勝法寶是一種有毒的粘液,在追上獵物後,它們會分泌出毒液麻痺獵物,然後慢慢享用美餐。
正因為大法螺的這項本領,它們被澳大利亞政府看作保護大堡礁的重要「守衛「。然而,法螺帶有美麗花紋的外殼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商品,它們也因此被人類大量捕撈。對於它們的獵物——長棘海星來說,也許是個暫時的好消息,但是當珊瑚被吃得差不多的時候,依賴珊瑚礁生存的眾多海洋生物可就要遭殃了。所以,小蝸家族裡的這位「勇猛衛士」也需要我們人類多加保護。
參考資料:
https://www.worldatlas.com/articles/sea-snail-facts-animals-of-the-oceans.html
https://oceana.org/marine-life/cephalopods-crustaceans-other-shellfish/giant-trit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aronia_tritonis
https://www.reference.com/pets-animals/seashells-grow-79c274e44cf0048d
作者:Mirror
審稿:邢立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