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訊 奧斯卡大熱《悲慘世界》即將在2月登陸內地銀幕,而其原聲唱片繼上周后,繼續在英國大碟榜稱冠。上一次音樂劇類別電影原聲唱片的英國榜冠軍,已是16年前麥當娜主演的《貝隆夫人》(Evita)!美國榜方面,《悲慘世界》更是早在年初已奪冠。好的音樂對電影的加分不言而喻,它們甚至就是一份獨立的藝術品。今天我們就趁著《悲慘世界》原聲碟的大賣,順勢推薦幾張2012優秀的影視原聲碟,沒看電影前先聽原聲,就像一場預熱,浮想聯翩;看過電影再來聽原聲,感受必將更上一層。
來吧,一起進入原聲的「美妙世界」!
特約撰文:陳靈偉
悲慘世界的「巨聲幫」
電影用上一大票「A -List」的巨星級演員,安妮·海瑟薇、羅素·克勞、休·傑克曼……儘管在專業的耳朵聽來,巨星的歌唱表現或有瑕疵,如果拿老版本的《悲慘世界》來和他們相比,樂迷可能真的會覺得慘不忍聽。但好的演技卻幫助他們「演」唱好了那些歌。「金剛狼」休·傑克曼本來是歌舞劇演員出身,唱歌跳舞對他無難度,相比之下,同樣孔武有力的「角鬥士」羅素·克勞的歌唱水準則最為人詬病。不過綜合來看,評論界都體現了難得的寬容,「音樂素人」安妮·海瑟薇更是備受稱讚———「這些該死的不完美,居然成就了完美的精彩。海瑟薇的詮釋被哭泣噎住,因為這種不完美,唱出了新鮮的痛苦和悔恨。」縱然有「蘇珊大媽」2009年的版本珠玉在前 ,海瑟薇素人出演的《IDreamedADream》版本,也以情真意切的本色為人稱道。難怪在唱片推出的單曲中,海瑟薇超越了本來是歌手出身的英國九零後新人Sam athaB arks的《O n My Own》和大堆頭巨星合唱的《OneDayMore》,單曲排位最高。
童聲其實更精彩
除了各位巨星演員,其實電影中的童星演繹也非常精彩,遺憾的是,原聲唱片中並沒有收錄太多。飾演童年珂賽特的IsabelleA llen,拍片時只有10歲,唱片中收錄了她唱的《C astle O n aCloud》,聲音清澈透亮,表達了童真的夢想,十分動人。遲些時候,她將在標誌著音樂劇最高水平的倫敦西區劇院(WestEndT heatre)版本的《悲慘世界》音樂劇中飾演同一角色。
「感謝」同步錄音
唱片中的每一曲,都是在拍片時同步錄製,並沒有將拍片和錄歌分離、把演員們送到錄音棚裡去精雕細琢,甚至通過後期混音工程修修補補。這一點,其實也是導演聰明之處,現場表演在肢體或者表情上的七情上臉,在視覺上說服聽眾之餘,其實也會將情緒帶到歌聲裡,幫助帶來意料之外的「神來之筆」,比如海瑟薇在表演上的哭泣和哽咽,如果在錄音棚裡面,唱片監製不大可能說「請哭一點點」,但劇本上多半會有「飲泣」之類的提示。如果我們看到銀幕上的淚水是對的,那歌曲裡「原本不該出現」的哽咽甚至咳嗽也一定是「對的」。
《DjangoUnchained》
作為Cult片教父,昆汀·塔倫蒂諾為血腥刺激的畫面配上的歌曲,卻是另一種刺激。招牌式地加入電影對白作為間奏之外,有數首新歌,但呈現風格的重點主要是來自塔倫蒂諾私人珍藏老黑膠的歌曲,經過唱片公司授權、提供更優版本放到唱片裡,但是,「為了讓第一次聽這些歌的觀眾(聽眾)能夠體驗當年我聽歌時的感覺,我甚至把「放下唱針」的聲音也放進去了」,導演說。
《Life of P i》
相比電影畫面的瑰麗奇幻,音樂更吸引人的是一派充滿禪意的雲淡風輕。有夢幻、有唯美,也有哲思,不同的樂器分配給不同角色:印度竹笛給派,波斯木管給老虎「理察·帕克」。此外,當然有「最印度」的樂器———西塔琴。儘管融入管弦樂等西方手法,但聽起來還是印度的,這就是配樂者MichealDanna的功力所在。
《S ilver LiningsP laybook》
作為一部超級樂觀的「怪人」為主角的電影,音樂裡面的另類味道非常熨帖。一邊是老派風情的鄉村與民謠、比如《G irlFrom The N orthCountry》,另一邊是另類音樂,搖滾如《N owI’m AFool》、電音的有英倫新貴Alt-J,此外還有多首迷人的經典老爵士。Jessie J主唱的主打曲《Silver Lining》,典型的Jessie J的「熱女郎」風格,在唱片中顯得格格不入,像是為賺人氣而硬生生加入。
《N ashville》(第一季)
電影之外,我們再來推薦一部電視原聲。2012熱門美劇《Nashville》(音樂之鄉),故事發生在老土又淳樸的鄉村藍調音樂發源地納什維爾,劇情緊湊精彩。即便平時對鄉村音樂不以為意的人,也會不時被劇中歌曲打動,那種纏綿與直接的情感,類似於中國原生態的山野歌謠。原聲碟成功殺上Billboard原聲唱片榜冠軍,沒有巨星Cast能獲此佳績,尤為難得。
外媒推薦
《PEO PLE》雜誌此前也曾推薦2012年的5張原聲碟,這份單子,文藝色彩重,不少都瀰漫著六十年代前後的搖滾和流行音樂氛圍。除了我們上文提到的《悲慘世界》和《被解放的姜戈》,還有———
●《On The Road》:唱片監製GustavoAlfredoSantaolalla曾經連續兩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那兩部片子是《斷背山》和《巴別塔》。原著小說故事的年代,瀰漫著爵士與節奏藍調,這些風情也糾結在電影原聲中纏綿悱惻。BillieH olliday、DinahWashington、CharlieParker等爵士巨人之外,Gustavo還原創了多首作品,唱片結尾是小說作者凱魯亞克朗讀的小說片段,是個難得的彩蛋。
●《ThisIs40》:作為一部「後青春」文藝電影,作為一個序列電影的新一季,主角邁進不惑之年,除了Paul Simon、N orahJones等主流藝人,帶著另類、獨立色彩的藝人佔據唱片的大多數。監製JohnBrion曾經監製過多張Indie唱片,整張唱片獨立色彩濃厚,很「文青」。
●《Not Fade Away》:《滾石》雜誌說:「這是寫給樂與怒的一封情書」。唱片主打六七十年代搖滾與流行,黑人巨星Jam es Brow n、滾石樂隊、「性手槍」,根源布魯斯巨匠R obert Johnson都在其中,電影故事中的夢想,就在這些搖滾中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