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預警,震撼心脾。請在WIFI環境下欣賞。】
濃霧悄然裹住了高聳入雲的K2,山脈的輪廓漸漸模糊,舉目望去,能見度幾乎為零。
安傑伊-巴吉爾能聽到的只有風聲,還有自己沉重的呼吸聲。大霧遲遲不散,無線電傳來同伴焦急的聲音:「一個冷鋒正在逼近,要是碰上就全完了。安傑伊,趕快做決定!」
此時,巴吉爾已經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區停留了20個小時。思考了幾秒鐘,巴吉爾回覆:「我現在滑下去。」隨後,他的身影又一次扎進濃霧之中。
在業內,8611米的K2被稱為K2,不攜帶氧氣裝備,爬上這座世界第二高峰,再完成滑降,一度被認為是人類無法完成的任務。
雖然K2的高度略遜於珠穆朗瑪峰,但是更陡峭、更寒冷、更危險,攀登難度遠超世界第一高峰,被視為業餘玩家的禁區。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專業選手,K2仍然是很難逾越的死亡之峰。
1953年,著名登山家喬治-貝爾挑戰失敗,他這麼形容K2:「這是一座想殺死你的野蠻之山。」根據統計,超過5000人爬上珠峰,而登頂K2的人數還不到400,死亡率超過四分之一。
攀登K2很難,從山頂進行滑降更是難上加難,此前兩位挑戰者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2009年,米歇爾-費特在K2的低坡訓練時不慎摔倒,搭檔弗雷德裡克-埃裡克森眼睜睜地看著他墜入深淵。2010年,埃裡克森繼續挑戰,遺憾的是,在距離山頂僅400米處,他摔下了懸崖。
正因為如此,兩屆世界極限滑雪冠軍克裡斯-達文波特認為,這是一項無法完成的挑戰。「這就是從未有人做到的原因,」達文波特說,「很多優秀的登山家葬身於此。我和很多登山者、嚮導討論過,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巴吉爾的一位朋友親眼目睹了埃裡克森的意外,那是一個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然而這些並沒有嚇倒巴吉爾。被問到挑戰K2的原因時,巴吉爾回答:「我熱愛大自然,也喜歡為自己設定目標,這給我一種自由的感覺,而成為第一人無疑增加了挑戰性。」
小時候,巴吉爾用小刀和桌球拍換來人生中第一副滑雪板,從此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巴吉爾人生的第一副雪板是他用小刀和桌球拍換來的,從此他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冬天我們經常滑雪,而且是那種很原始的方式。」巴吉爾回憶,「我們背著雪板上山,然後滑下來,我很喜歡,那是我點燃滑雪熱情的起點。」
17歲時,巴吉爾開始參加正規的登山滑雪比賽,稱霸波蘭後在世界大賽嶄露頭角。21歲時,巴吉爾獲得歐洲滑雪登山錦標賽接力賽的第八名,一年之後他以3小時23分的成績,創造了厄爾布魯士競速賽的最好成績,衝過終點時裁判尚未就位,他不得不反覆衝線,供媒體拍攝。
就在巴吉爾躊躇滿志之時,一次雪崩事故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幸運的是,他很快被同伴從雪堆裡挖了出來,不幸的是,他的奧運夢想就此破滅,他認為那次雪崩導致登山滑雪被擋在冬奧會的門外。
巴吉爾再也沒有參加任何登山比賽,他曾短暫入選波蘭登山隊,徵服了兩座8000米高峰馬納斯魯峰和洛子峰,但很快退出。「因為我想滑雪,我想從高山上滑下來。」巴吉爾說,「我決定要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登山探險之路。」
2013年,巴吉爾開啟了名山打卡之路,先是登上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馬峰,後來又徵服了排名世界第八的瑪納斯盧峰。2015年,登頂海拔8047米的布洛阿特峰後,巴吉爾第一次看到了傳說中的K2,它就在那裡。「徵服K2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是從8000米的高度望過去,我被它迷住了,」巴吉爾說,「簡直太壯觀了,它如此美麗,難以用語言形容。」
像巴吉爾說的那樣,夢想把他帶到了K2。2016年,在不到30天的時間裡,連續徵服前蘇聯五座7000米高峰之後,巴吉爾決定挑戰K2。前輩沒有留下任何成功的經驗,巴吉爾只能獨自摸索,為了完成任務他藉助了高科技手段,團隊成員中除了經驗豐富的登山運動員之外,還包括熟練使用無人機的弟弟巴爾泰克-巴吉爾。
巴爾泰克一共使用了三架無人機,他特意選擇了老款,這樣可以移除高度限制,提高速度,其中兩架經過改裝後,可以在7分鐘內,從海拔5000米左右的大本營飛到海拔8611米的峰頂。
「無人機可以在風速70公裡/小時的情況下工作,而K2的最大風速有時會超過100公裡/小時。」巴吉爾說,「無人機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我們不必租用昂貴的直升飛機,攝影師也不需要和我們一起爬山。」
2017年,因為天氣原因,巴吉爾被迫放棄了挑戰計劃,一年後他捲土重來。經歷一次失敗,巴吉爾對死亡之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一次他設計了一條極具開創性的滑降路線:首先快速離開死亡區,到達四號營地,然後朝南行進,經過一個巨大的冰碗,進入賽森路線。
這段路程非常危險,雪崩頻發。再經過三號營地,就是臭名昭著的梅斯納爾橫切,也是整條路線中最危險的部分,一道狹窄的山脊,兩側都是深淵。不過巴吉爾別無選擇,這是唯一能進入波蘭人路線,並滑降到大本營的路徑。
巴吉爾團隊利用無人機提前觀察和規劃滑降路線
此後,巴吉爾又陷入漫長的等待之中,他需要一個完美的時機。到了7月19日,他只剩兩個選擇,要麼出發,要麼放棄。巴吉爾選擇繼續向前,一同出發的還有著名登山運動員亞努什-哥拉布,他曾在2014年登頂K2。
兩人順利抵達海拔7300米的三號營地,意外又一次降臨,哥拉布突發疾病,腰部劇痛,無法動彈。計劃完全被打亂,巴吉爾陷入迷茫,想要成功登頂,經驗豐富的哥拉布至關重要。
弟弟巴爾泰克用無人機從大本營送來了急救藥物,哥拉布服藥後雖然有所好轉,但還是無法走動。
此時,大本營傳來消息,北方的低壓峰即將襲來,時間所剩無幾,已經在三號營地等待36個小時的巴吉爾決定放手一搏。
這是一次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冒險,獨自攀登意味著沒有後援,如果出現突發狀況,只能聽天由命。
很難想像,究竟是什麼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著巴吉爾踏上這段危險又孤獨的旅程。無人機的鏡頭掃過,死亡之峰的峭壁之上,巴吉爾緊緊拉住繩子,艱難地向上攀登,像一隻頑強的螞蟻,而腳下就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深淵。
7月21日,巴吉爾到達四號營地,進行休整時遇到了一支登山隊,每個人看起來都像外星人。
被問到獨自從四號營地出發有何感受時,巴吉爾說:「大多數恐懼,我已經留在了家裡。為探險準備時,你會考慮可能發生什麼事情,但當你置身其中的時候,恐懼變成了一種遙遠的感覺。」
離開四號營地後,巴吉爾很快超越了那些登山隊員。所有人目瞪口呆,因為他們發現這個瘋子居然沒帶氧氣瓶。
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區,由於缺氧,大腦通常無法正常運轉,無法意識到身體和動作有多慢而產生危險,所以邁出的每一步都異常艱難。
當山頂近在眼前,巴吉爾對著鏡頭說:「我快要沒勁了。」而鏡頭外,則是俯首在腳下的群峰,你仿佛站在了世界之巔。
2018年7月22日,上午11點30分,巴吉爾終於站上了K2之巔。登上這座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大多數人都會欣喜若狂。
得知消息後,大本營的團隊成員歡呼雀躍,吹起口哨,而巴吉爾非常平靜。「到達頂峰並不是我唯一的目的,所以也沒有感到太高興。我很專注,因為我知道,挑戰才剛剛開始。」
山頂風景獨好,只是不宜久留。巴吉爾從背包上取下滑雪板——上面印著父母和十個兄弟姐妹的名字縮寫——並且確保它們被不會山巔的狂風捲走。
踩上滑雪板的那一刻,巴吉爾意識到,最可怕的時候到了。
開始階段非常危險,因為嚴重缺氧導致大腦變得模糊,像喝醉了一樣,無法判斷自己位置和速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切換身體狀態,從攀登轉為滑降,風險極大。
最初的幾米尤其艱難,山頂的積雪非常潮溼,巴吉爾小心翼翼地選擇下降路線,還要躲避向上攀爬的其他登山隊,避免引發雪崩。
這是整個滑降部分必須遵守的法則:在任何位置,都要確保腳下的雪足夠緊實,一旦滑倒,就會一路摔倒底,任何一個小失誤都足以致命。
雙方都非常的緊張,此時如果巴吉爾的任何一點小失誤引發了雪崩,那麼大家都會死無葬身之地。幸好,這一切都沒有發生。
但是你幾乎能透過其他登山者厚厚的面罩,看到他們回望巴吉爾的眼神和表情:這傢伙絕對是特麼一個瘋子!
剛剛跨過一個難關,巴吉爾又迎來更大的挑戰。冷風呼嘯而過,帶來了濃濃的大霧。
而到此時巴吉爾已經在8000米死亡區整整逗留了20個小時,要知道在死亡區多停留一分鐘,危險就會增加一分。
此時整個世界仿佛失去了邊界,一片混沌,雪是白色的,雲是白色的,山也是白色的。
從未知的地形滑降,需要良好的能見度,然而冷鋒正在快速逼近,巴吉爾隻身著薄款的滑雪服,外面溫度零下30攝氏度,他沒有選擇,只能冒險。
幸好他成功衝出了大霧區,又一個難關接踵而至:他要離開登頂時的路線,面對未知的區域、巖石、裂縫和雪崩的危險。
自身豐富的高山滑雪經驗、團隊遠程的監控和提醒、加上一些好運氣,巴吉爾順利通過賽森路線逃離了死亡區,到達7300米的三號營地,與哥拉布完成了會合。
然而短暫的慶祝後,巴吉爾不敢有絲毫放鬆,再往下就是梅斯納爾橫切,整個滑降危險的部分!
之前進行實地勘測時,巴吉爾發現路線上方懸著一個300米長的冰塔,一旦發生雪崩,後果不堪設想。
哥拉布給巴吉爾打氣:「探險之前你說過,這是你經歷過最困難的事情,你馬上就要成功了。再專注一點,一切都會如你所願。」
這條傾角超過75度的陡坡就像一座窄窄的獨木橋,兩側都是萬丈深淵,沒有任何後路,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巴吉爾側著身子,用滑雪杖做支撐,一點一點向下移動,團隊夥伴不斷提醒他躲開隱蔽的巖石、裂縫,以及上方高懸的冰塔。
在梅斯納爾橫切,一條不起眼的裂縫就可能要了巴吉爾的命。其他人永遠無法身歷其境,但巴吉爾隨身攝像機拍攝的畫面足以讓人感到心悸。
小心翼翼地穿越梅斯納爾橫切之後,巴吉爾興奮地揮動著雙臂,就像投進了一記絕殺。
隨後的滑降儘管依然有挑戰,但是巴吉爾已經完成了最困難最危險的部分,剩下的旅程對於他似乎就是在欣賞風景,而對於我們,畫面依舊無比震撼。
7月22日晚6點30分,他平安抵達大本營。經過7個半小時的滑降後,巴吉爾精疲力竭,但是他成功了!他成為第一位從K2滑降的人,也將載入人類滑雪的歷史。
「到了山底,我高興得像個孩子。」巴吉爾說,「我感到如釋重負,由衷得開心,我既高興又自豪,我一直沒讓自己失控。之前也曾有過自我懷疑,但到了山底,這一切都是合理的,我之前的假設都變成了現實。」
大衛-沃森曾經在2009年登頂K2,他這樣評價巴吉爾的成就:「對他來說,足以和徒手爬上酋長巖的亞歷克斯-霍諾爾德相提並論。」
時隔兩年後,安傑伊-巴吉爾的故事拍成了紀錄片《K2:徵服死亡峰》,登上了大銀幕,在片尾他對著鏡頭敞開心扉:
「很久以前,我認識到夢想不會自己變成現實,必須主動去實現它們,這才是關鍵所在。星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為了獲得現在的成就,必須冒險,這是我們的天性。」
作者:藍劍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