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常見,特別是在海洋水域中,外形上,水母就像一把透明傘,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長的可達二三十米,有的水母顏色多變,有的水母還能發光,成片的水母非常的漂亮,水母出現的時間很早,約六億五千萬年前就有水母存在。目前,全世界水域中有超過250中水母,世界上最大的水母是越前水母,其傘蓋直徑可達3米。而最小的水母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伊魯坎吉水母(也譯為伊魯康吉水母)。
伊魯坎吉水母是生活在澳大利亞大堡礁水域的一種水母,它的傘蓋直徑只有1.5釐米,大小還不足人的指甲蓋大,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小的水母,傘體為立方體型,有四個側面組成,每個側面都有一組眼睛,每一個側面連接處的稜上,有一條中空的觸手。
你可不要小看了這條觸手,其伸縮能力的強大是你所想像不到的,它們收縮時只有五六釐米,而一旦張開,可達到1米長,而觸手上布滿一簇簇的刺細胞,外形上看起來,伊魯坎吉水母的觸手就像一串珍珠,這也正是它們「漂亮的殺手鐧」,這種刺細胞在傘蓋上也有分布,伊魯坎吉水母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傘蓋有刺細胞分布的水母。
如果觸手攻擊人類,觸手上的刺細胞能將毒細胞注入受害者體內,引發特定的症狀,醫學上將這種病症稱之為「伊魯康吉症候群」。
目前已知的伊魯坎吉水母共有6種,包括Carukia、Malo bella、Malo filipina、Malo Maximus等,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其中屬Malo Maximus毒性最強,但它們在幼體時期,還沒有發育出環狀組織及性腺之前,毒性比較弱,成年後,毒性變得很強。這種水母刺細胞呈簇狀,就像一個個小紅點組成的環,圍繞在傘蓋部和觸手上。
如果人們在水域中,不小心被伊魯坎吉水母蟄到,剛開始只是輕微的疼痛,並不會立馬死亡,有的人可能根本沒有在意,畢竟野外水體中不小心被蟄一下,引起輕微疼痛的情況太多了,但如果毒液擴散,被蟄部位的皮膚開始會出現紅疹,然後接著出現全身性的陣發劇痛,這種痛就像是在火爐裡被烤。
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緊接著會出現肺、腎功能障礙,最嚴重的的會導致死亡。
因為水母大部分由水組成,呈透明狀,加上伊魯坎吉水母非常小,人們在水中難以發現它們,而且更可惡的是,它們能透過網眼,穿透防護網,進入到遊泳區域,每年夏天,被伊魯坎吉水母襲擊的案例會增多,目前發現的案例主要發生在澳大利亞,曾有三個月內出現5名觀光者遇難的案例。而且在印尼附近水域、美國、日本也有類似水母蟄傷的案例,但是否是伊魯坎吉水母所傷,不得而知。
現在科學家對伊魯坎吉水母的生活習性等情況還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它們的毒性非常強,其體內蘊藏的毒性比眼鏡蛇還要毒上百倍,一隻水母足以致命。
伊魯康吉症候群最早是1952年由科學家雨果·弗萊克所記錄。1964年,傑克·巴恩斯辨別出第一個伊魯康吉水母,而且為了證實伊魯康吉症候群的真實存在,他以身試毒,在救生員和兒子的觀察下,他故意讓伊魯坎康吉水母蟄了自己,不過很幸運的是,因為救治及時,他只是有輕微的症狀。
由於對這種水母的生活習性和毒性還沒有足夠的研究,目前並沒有解除這種水母毒素的解毒劑,如果被咬,連嗎啡也沒有辦法止痛,而且這種劇痛能持續一個星期,目前醫學上能做的就是對症治療,出現什麼症狀對症治療,並沒有很有效的治療方法。
相信,通過對伊魯康吉水母的不斷研究,以及醫學研究不斷深化,對伊魯康吉症候群的治療也會取得突破,畢竟單一個刺細胞引起的中毒,應該不至於致命。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評論留言,點讚,轉發,如果喜歡,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有趣好玩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