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在院子裡打電話,突然感覺把什麼東西踢了一下。開始以為是踩到沙包了,我打開手機手電筒,吃驚一場,原來是一隻小刺蝟。在手機的燈光下小刺蝟看著我,我也看著刺蝟,或許我們彼此都很吃驚。
說起刺蝟我一直喜歡,記得三十年前的學前班課本上就有一隻刺蝟圖畫,還有很多動畫片也演過刺蝟,總感覺刺蝟特別厲害,天生的一身鎧甲,誰也不怕。小時候經常在農田裡聽到像牛一樣的叫聲,聽大人們說那是刺蝟的叫聲,但是始終沒見過刺蝟的真面目。
第一次見到真正的刺蝟是在村子裡,一個獵戶叔叔,在山裡打獵的時候帶回來一隻大刺蝟,被繩子栓著,刺蝟不像動畫片裡的顏色,不過刺蝟就是膽小,一動它就縮成一團。
我查閱了一下資料。刺蝟是屬於哺乳動物中的蝟形目。最普遍的刺蝟種類是學名為"歐洲刺蝟"的普通刺蝟,廣泛分布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布很廣,這種刺蝟冬天冬眠,在蘇南民間又被叫做"偷瓜獾"。刺蝟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有短而密的刺,刺蝟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遇敵害時能將身體捲曲成球狀,將刺朝外,保護自己,剛出生兩周內刺軟眼盲。刺蝟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消滅害蟲因此有利於農業。和豪豬不同,刺蝟的刺不能脫落。刺蝟一般能抵抗許多種毒物。
第二次見刺蝟也是在路上,由於著急趕路就沒仔細看,這次又遇到一個刺蝟,還是一隻小刺蝟,我就先不要慌,拿起手機拍個圖,由於太黑趕緊跑進屋子拿出另一部手機打開手電筒,給這隻刺蝟拍了好幾張照片,不過這隻刺蝟也不膽小,看著我,嘴裡不知嚼著啥,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估計在吃蟲子。
刺蝟在夜間活動,以昆蟲和蠕蟲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蟲子,消滅害蟲因此有利於農業。我們現在很多果園可以用刺蝟來抓害蟲了。
刺蝟不僅可以吃害蟲,據說還有一個心理學法則:刺蝟法則說的是這樣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在一個寒冷的冬季,兩隻睏倦的刺蝟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但是無論如何它們都睡不舒服,由於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塊就會刺痛對方,反倒睡不安寧。因此,兩隻刺蝟就離開了一段距離,可是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折騰了好幾次,最後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這也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我們常說距離產生美。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人人都需要在自己身邊有一個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它猶如一個無形的"氣泡"般為自己劃分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領域"被他人觸犯時,人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惱怒 。
刺蝟是最早的實踐者,看來刺蝟還是聰明。刺蝟法則告訴我們距離產生美。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