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仁敏: 在特教一線守護折翼天使

2021-01-17 安青網
常仁敏: 在特教一線守護折翼天使

2021-01-15 10:09:17   來源:蚌埠新聞網    

【摘要】

更讓她欣慰的,是長大的孩子們又以各種方式回饋母校——孫元坤每周一、三、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到學校教師弟師妹們桌球和美術,無論颳風下雨從沒有間斷

記者 靳瑾

不久前,由教育部、中國殘聯共同設立的2020年度「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獎名單公布,蚌埠市懷遠縣特教學校副校長兼班主任、數學教師常仁敏獲此殊榮。特教園丁獎已成立十數年,由教育部、中國殘聯和交通銀行共同設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表彰100名左右的優秀特教教師,旨在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倡導全社會關心支持特殊教育。今年我省僅四人獲獎,常仁敏是其中唯一的縣級特教學校老師。

從24歲到44歲,常仁敏將一生中最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特殊教育。但知道獲獎的消息後,她卻連連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孩子回饋給她的愛其實更多。

從陌生開始 到全縣特教開拓者

1993年,常仁敏進入合肥師範特教班。那是全省唯一一個師範專業特殊教育師範班,全班40人,方向是聾兒教育。第一學期就開設手語課,讓零基礎的常仁敏感覺很吃力。「以前沒了解過特殊教育,填報志願是機緣巧合,剛上學也是懵懵懂懂。」說起剛接觸特教,她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老師課堂上「全省特殊教育都很落後」的感慨。所以她憋著一口氣,沒事就練習手語,硬是很快就能用手語交流,第一學年就拿了一等獎學金。

三年後,常仁敏畢業了。因為當時懷遠縣沒有特教學校,她被分配到荊芡中心小學任教。2000年,縣特教學校成立,招收了15名聾啞兒童,她也成為學校第一屆班主任、數學老師。最初學校只有她和另一名教師,所以常仁敏不僅負責教學還要兼任生活老師,負責看護和照顧。

班裡學生最大的13歲,最小的7歲,都在一個教室上課,而且此前基本沒接受過正規教育。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剛從普通小學「轉學」來的常仁敏記憶猶新——上課一大半的時間要用來維持秩序,孩子們倔強不服管,她就和顏悅色好言好語;午休時間孩子們在隔壁學校瘋跑瘋玩,時常有人來投訴,她道歉回來再耐心「說服」。好不容易下課放學了,常仁敏還要繼續照顧住宿生。白天一起上課一起吃飯,晚上給孩子蓋被,換季帶生病的孩子去看病,提醒吃藥喝水,24小時跟孩子們在一起,善良溫柔的常老師很快取得孩子們的信任,師生間越來越默契,教育教學也捋上了道。「特教也是教育,總得有人來幹。我挺喜歡這份工作的,單純,也幸福。」常仁敏笑著說。

同吃同住 老師的家也是學生的家

有一次周六放假,家長陸續把孩子接走了,最後只剩下小坤(化名)還在等待。家長聯繫不上,學校又要關門,常仁敏二話沒說當起了「臨時媽媽」。師生手拉手去菜場買菜,回來做飯刷碗,空閒時間一起下棋、打籃球,小坤至今說起來都眉飛色舞。後來,常仁敏結婚成家,她的家也成了學生們的家。她帶的第一屆班級裡,15名學生有9名都在她家裡吃住過。家庭成員也拿學生當孩子一般看待,彼此相處融洽仿佛一家人。

21年過去,懷遠縣特教學校從一個班15人發展到如今全學段100餘名學生。但常仁敏還是像以前那樣,每次值班和學生吃住在一起。二十多年裡,她值班時沒睡過一個整夜覺——夏天要看看孩子們毛巾被可掖好;冬天要看孩子們小手小腳是不是露在外面,每夜都要起來兩三趟。

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距離市區又遠,30多名住宿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基本都靠常仁敏採購。每次換班回家,常仁敏都帶著一個大袋子,第二天上班袋子裡滿滿的都是給學生們採購的物品。「別看孩子們聽不見不會說,但他們心裡什麼都明白,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常仁敏笑著說,從普通小學轉到特教學校,老同事同情她可能一生也無法感受到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可是在她看來,自己得到學生的愛一點也不少:無論什麼時候,學生們老遠看到她就揮舞著手臂打招呼;進了校門,立刻有學生接過她的包一路送到辦公室。她的手機裡保存最多的,就是學生逢年過節發來的簡訊。常仁敏笑著說,每當娃圍在她身邊蹦蹦跳跳,她都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讓每個孩子自食其力

不光在生活上照顧孩子,常仁敏更重視他們的教育。「他們是殘疾,不是殘廢。」面對不理解的問詢,她的回答擲地有聲。她努力幫助每個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自食其力。她形容說,殘疾兒童就像受傷的蓓蕾,更需要精心的呵護和澆灌。雖然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功夫到了一樣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常仁敏帶的第一屆學生孫元坤、陳雷入學沒多久就開始練習桌球,一段時間後他倆就向老師抱怨太累了。於是,常仁敏找來桌球世界冠軍鄧亞萍、劉國梁的故事,告訴他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備戰2005年全國殘疾人桌球比賽時,雙休日也要訓練。考慮到學生吃住和安全問題,她又主動把學生接到家裡,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之中。後來,孫元坤、陳雷果然不負厚望,獲得2005年全國殘疾人錦標賽少年桌球團體和雙打兩項冠軍。

20年過去,常仁敏欣慰地看到一屆又一屆學生們都長大了。她的學生裡,有省第七屆殘運會會徽設計者孫元坤、全國少年桌球冠軍陳雷,省殘運會桌球冠軍方智武等。更讓她欣慰的,是長大的孩子們又以各種方式回饋母校——孫元坤每周一、三、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到學校教師弟師妹們桌球和美術,無論颳風下雨從沒有間斷。

常仁敏一直堅守特教學校的講臺,二十年如一日備課、磨課、上課,照顧孩子的起居。從最初到處取經借鑑教案,到如今經常有其他學校老師來請教,她的付出在孩子身上得以體現。她也因此先後榮獲省「模範教師」、市「最美教師」稱號。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用愛和堅守 託起折翼天使的幸福夢
    30年裡,她堅守特教,把全部的愛和心血都獻給了這群特殊的孩子們,從風華正茂到霜染兩鬢;30年裡,她堅守初心,用專業和智慧服務特殊教育,從聽障教育、視障教育到培智教育;30年裡,她用愛和堅守託起折翼天使的幸福夢,展現著當代共產黨人的責任和擔當。她,就是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職業教育部主任、第三黨支部書記劉玉霞。
  • 特教老師:用愛守護「蝸牛寶寶」
    有一群人本著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的初衷,用耐心、愛心守護"蝸牛寶寶"前行,她們就是特教老師。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跟隨鏡頭走進瀋陽市和平區睿智學校,看看那裡的特教老師如何用愛守護"蝸牛寶寶"。(唐曉瑭) 遼寧新聞
  •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走進兒童福利院情系「折翼天使」
    駐馬店網訊(通訊員 吳靖 蘭金)日前,駐馬店市中心醫院隨訪辦與兒童保健門診走進市兒童福利院,開展以「情暖童心,相伴成長」為主題的科普宣傳活動,讓愛去溫暖福利院的小天使們。活動伊始,市中心醫院兒童保健門診主管護師王軍霞,圍繞「腦癱患兒的康復護理」進行科普講座,向照顧小天使們的保育「媽媽」們普及兒童的日常生活護理、腦癱患兒的特殊護理技能;隨後,康復治療師蘭金對「海姆立克氣道異物窒息急救法」的操作做了詳細的講解,同時強調氣道異物窒息對孩子的危害及掌握「海姆立克急救」的重要性,並讓老師與保育「媽媽」親手相互模擬操作,並一一矯正姿勢。
  • 折翼的天使 - 華聲在線
    安置好夜鷺後,李晉上網搜索有關夜鷺的知識,還從洞庭湖邊的魚巷子買了小蝦米給夜鷺餵食:「多麼希望能夠立馬將它放歸自然,可這折翼的天使目前無法飛行。」 誰言「福無雙至」?受傷的夜鷺這回確實好運連連。李晉的妻子名叫廖芬,在嶽陽市一醫院做護理工作。當天,她下班回家後,看到了受傷的夜鷺,憐愛極了,立馬找來醫藥箱,給它消炎、包紮。 鳥兒左翅已斷,須找專業人員救助。
  • 部分標準高於「省標」 泰州高港拿出400萬資金守護「折翼天使」
    交匯點訊 每一個困境兒童都是「折翼的天使」,全社會需共同關心關注。
  • 助折翼天使飛翔 孫楠攜手輕鬆籌·輕鬆公益為貧困肢殘青少年塑夢想
    「想摘顆小星星,為你懸掛在屋頂,和我一起守護著你」,這是歌手孫楠的歌曲《全部的愛》中的一句歌詞,而在現實生活中,可手孫楠同樣是一個心懷大愛的公益人,他願意為每一個身有殘疾的貧困青少年送去希望之「星」。作為孫楠重塑未來專項基金的發起人,日前,孫楠攜手輕鬆籌·輕鬆公益,號召社會關注貧困肢殘青少年群體,免費幫助他們進行肢體矯正手術,讓折翼天使們也能勇敢飛翔!據悉,在我國8502萬殘疾人群中,肢體殘疾人群所佔數量約為2472萬。由於殘疾導致肢殘人士功能缺失,學習和工作能力下降以及難以融入社會等問題,時刻伴隨肢殘患者,影響他們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 「共同戰『疫』·守護天使」 中國籃球人在行動
    (抗擊新冠肺炎)「共同戰『疫』·守護天使」 中國籃球人在行動中新社北京2月8日電 (記者 王祖敏)2月8日,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一場雲集了中國籃球名宿、名將和現役國手的愛心行動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拉開帷幕。
  • 《黑貓警長》擬人化,白貓戰死黑貓警長懷中,一隻耳成折翼天使?
    《黑貓警長》擬人化,白貓戰死黑貓警長懷中,一隻耳成折翼天使?擬人後的一隻耳,看起來相當的帥,不過後面的翅膀是啥意思,一隻耳成折翼天使?
  • 病毒無情,康復有愛,讓「折翼」天使張開愛的翅膀
    2020年5月17日是全國第三十個助殘日,寧陽縣第一人民醫院康復科(寧陽縣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作為寧陽縣殘聯確定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準入機構,這裡的醫護人員們盡心竭力的呵護著一群「折翼天使」。
  • 因為他的義行善舉,一個差點折翼的「小天使」再次翱翔
    最終,因為他的義行善舉,一個差點折翼的「小天使」再次翱翔。
  • 衡水阜城特教學校關愛智障兒童紀實
    和孩子一起成長——衡水阜城特教學校關愛智障兒童紀實    阜城縣特教學校是一所以智障為主,集康復訓練、九年義務教育為一體的公辦寄宿制特殊教育學校。比如教室、餐廳、宿舍凡是學生可能活動到的每個角落的電源插座都封住,有專人定期檢查;餐廳裡的桌凳每周檢查兩次,以防螺絲鬆動脫落傷害到學生;學生上課、課間活動、就餐、休息,每個時間段明確責任,實行24小時無縫隙監護;遇到學生生病,教師精心守護在學生身邊,及時求醫買藥治療。同時,學校尤為重視食品安全。
  • 狗狗的愛,如天使的守護
    它們短暫的生命裡只有你,好好對待每一隻狗狗,因為它們就像是天使,眼睛裡只有你,守護著你。  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一種安全感叫每天醒來狗狗就睡在身邊。小時候以為狗狗會一直陪伴在身邊,長大後才意識到,狗狗會變老,會生病,甚至會在某一天離開我們。
  • 每隻奔跑在街頭的鴕鳥都是這輩子折翼的天使
    鴕鳥雖有翅膀,但卻不會飛,這兩個「折翼的天使」沒能找到自由,其中一隻被車撞死,另一隻被人控制過程中受傷而死。    無獨有偶,昨日廣州也有一頭梅花鹿迷途在一處地下停車場裡,然而它比鴕鳥幸運多了,廣州市野生動物保護站將其控制,保護站稱,若失主能提供證明將歸還,否則將由該站收養。
  • 為天使而歌,也為守護天使的人而歌
    這位老人叫陳宜林,2010年他從教師崗位上退休,偶然了解到江豚數量正急劇下降後,開始用實際行動默默守護江豚。這位依靠退休金生活的古稀老人,十年如一日,毫不猶豫地把退休工資用來投入江豚保護,只為挽留住「長江精靈」「微笑天使」。
  • 石家莊天使護士學校抗疫志願者服務隊在一線:「我抗疫,我自豪!」
    作為天使人的他們,不畏嚴寒、不怕吃苦;有召必應、逆行而上。讓我們跟隨天使抗疫志願者服務隊的紀實,看一看這些最美天使人在一線的工作吧! 他們是一名名普通的人民教師,他們有著共同的名字——「天使人」。拿起粉筆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穿上厚厚的防護服,就像醫護人員衝鋒陷陣。當天使護校黨支部發出成立天使抗疫志願者服務隊的通知後,他們毅然決定衝向前線。
  • 直面疫情—中華保險「耳嘜天使」守護您
    堅守崗位的95585「耳嘜天使」  「您好,這裡是中華保險,請問有什麼可以幫您?」  客服團隊堅守一線的同時,共享中心積極採取了多項措施保障員工健康安全。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應急工作組,連夜測試開通家庭坐席,每天開展職場、設備消毒,進行員工登記、體溫檢查,積極為辛苦付出的一線座席員工籌集防疫物資,準備安全食品,與相關社區協調,確保返程員工順利進入家門。  「人心齊,泰山移」。
  • 愛心照亮「折翼天使」的人生
    「來到我面前的,都是我的天使,我要善待每一個有緣與我相逢的孩子。」這句充滿詩意更充滿力量的真情表達,讓她的孩子們和家長內心充滿了溫暖,也伴隨她走過了幾十個春秋。寒來暑往,她用知識豐滿孩子們的理想,用智慧啟迪孩子們的心靈,用愛心照亮那些「折翼天使」的殘缺人生。
  • 「媽媽,我不想住別人家」被寄養的孩子,是被父母折翼的天使
    而高贊的回答是這樣的:被寄養的孩子,是被父母折翼的天使,他們辛苦來到這個世間,卻與父母相隔萬千,愛變成了最大的奢侈。當你在小的時候有一段被寄養的時光,成年之後再回憶起來,就是一段沒有強大的敵人,卻處處害怕的時光。那種壓抑的感覺,不是來自於別人,而是來自於自己,仿佛寄人籬下就是一種畫地為牢,表面雲淡風輕,實則心裡波濤洶湧。
  • 雙耳失聰的美術特教老師:用溫暖發聲
    2005年,他畢業於被譽為「特教中的清華北大」的長春大學特教學院後,鄂宇正式成為一名美術特教老師。  【同期】石家莊市特殊教育學校美術老師 鄂宇  畢業以後在浙江一所聾人學校工作了幾年,2012年調入石家莊市特教學校工作。(我)目前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和高二班的美術老師。
  • 情系「白衣天使」 溫暖守護相伴
    --中國人壽衡水分公司向衡水防疫一線醫護人員捐贈保險 河北疫情形勢嚴峻,衡水醫護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抗疫一線,為全力支持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保障一線醫護人身安全,中國人壽衡水分公司向全市280餘名戰鬥在防控第一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