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0:09:17 來源:蚌埠新聞網
更讓她欣慰的,是長大的孩子們又以各種方式回饋母校——孫元坤每周一、三、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到學校教師弟師妹們桌球和美術,無論颳風下雨從沒有間斷
記者 靳瑾
不久前,由教育部、中國殘聯共同設立的2020年度「交通銀行特教園丁獎」獲獎名單公布,蚌埠市懷遠縣特教學校副校長兼班主任、數學教師常仁敏獲此殊榮。特教園丁獎已成立十數年,由教育部、中國殘聯和交通銀行共同設立,每年在全國範圍內表彰100名左右的優秀特教教師,旨在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氛圍,倡導全社會關心支持特殊教育。今年我省僅四人獲獎,常仁敏是其中唯一的縣級特教學校老師。
從24歲到44歲,常仁敏將一生中最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特殊教育。但知道獲獎的消息後,她卻連連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孩子回饋給她的愛其實更多。
從陌生開始 到全縣特教開拓者
1993年,常仁敏進入合肥師範特教班。那是全省唯一一個師範專業特殊教育師範班,全班40人,方向是聾兒教育。第一學期就開設手語課,讓零基礎的常仁敏感覺很吃力。「以前沒了解過特殊教育,填報志願是機緣巧合,剛上學也是懵懵懂懂。」說起剛接觸特教,她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老師課堂上「全省特殊教育都很落後」的感慨。所以她憋著一口氣,沒事就練習手語,硬是很快就能用手語交流,第一學年就拿了一等獎學金。
三年後,常仁敏畢業了。因為當時懷遠縣沒有特教學校,她被分配到荊芡中心小學任教。2000年,縣特教學校成立,招收了15名聾啞兒童,她也成為學校第一屆班主任、數學老師。最初學校只有她和另一名教師,所以常仁敏不僅負責教學還要兼任生活老師,負責看護和照顧。
班裡學生最大的13歲,最小的7歲,都在一個教室上課,而且此前基本沒接受過正規教育。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剛從普通小學「轉學」來的常仁敏記憶猶新——上課一大半的時間要用來維持秩序,孩子們倔強不服管,她就和顏悅色好言好語;午休時間孩子們在隔壁學校瘋跑瘋玩,時常有人來投訴,她道歉回來再耐心「說服」。好不容易下課放學了,常仁敏還要繼續照顧住宿生。白天一起上課一起吃飯,晚上給孩子蓋被,換季帶生病的孩子去看病,提醒吃藥喝水,24小時跟孩子們在一起,善良溫柔的常老師很快取得孩子們的信任,師生間越來越默契,教育教學也捋上了道。「特教也是教育,總得有人來幹。我挺喜歡這份工作的,單純,也幸福。」常仁敏笑著說。
同吃同住 老師的家也是學生的家
有一次周六放假,家長陸續把孩子接走了,最後只剩下小坤(化名)還在等待。家長聯繫不上,學校又要關門,常仁敏二話沒說當起了「臨時媽媽」。師生手拉手去菜場買菜,回來做飯刷碗,空閒時間一起下棋、打籃球,小坤至今說起來都眉飛色舞。後來,常仁敏結婚成家,她的家也成了學生們的家。她帶的第一屆班級裡,15名學生有9名都在她家裡吃住過。家庭成員也拿學生當孩子一般看待,彼此相處融洽仿佛一家人。
21年過去,懷遠縣特教學校從一個班15人發展到如今全學段100餘名學生。但常仁敏還是像以前那樣,每次值班和學生吃住在一起。二十多年裡,她值班時沒睡過一個整夜覺——夏天要看看孩子們毛巾被可掖好;冬天要看孩子們小手小腳是不是露在外面,每夜都要起來兩三趟。
學校實行封閉式管理,距離市區又遠,30多名住宿生的日常生活需要基本都靠常仁敏採購。每次換班回家,常仁敏都帶著一個大袋子,第二天上班袋子裡滿滿的都是給學生們採購的物品。「別看孩子們聽不見不會說,但他們心裡什麼都明白,誰對他們好,他們就對誰好。」常仁敏笑著說,從普通小學轉到特教學校,老同事同情她可能一生也無法感受到桃李滿天下的幸福。可是在她看來,自己得到學生的愛一點也不少:無論什麼時候,學生們老遠看到她就揮舞著手臂打招呼;進了校門,立刻有學生接過她的包一路送到辦公室。她的手機裡保存最多的,就是學生逢年過節發來的簡訊。常仁敏笑著說,每當娃圍在她身邊蹦蹦跳跳,她都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讓每個孩子自食其力
不光在生活上照顧孩子,常仁敏更重視他們的教育。「他們是殘疾,不是殘廢。」面對不理解的問詢,她的回答擲地有聲。她努力幫助每個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將來能自食其力。她形容說,殘疾兒童就像受傷的蓓蕾,更需要精心的呵護和澆灌。雖然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功夫到了一樣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常仁敏帶的第一屆學生孫元坤、陳雷入學沒多久就開始練習桌球,一段時間後他倆就向老師抱怨太累了。於是,常仁敏找來桌球世界冠軍鄧亞萍、劉國梁的故事,告訴他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備戰2005年全國殘疾人桌球比賽時,雙休日也要訓練。考慮到學生吃住和安全問題,她又主動把學生接到家裡,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之中。後來,孫元坤、陳雷果然不負厚望,獲得2005年全國殘疾人錦標賽少年桌球團體和雙打兩項冠軍。
20年過去,常仁敏欣慰地看到一屆又一屆學生們都長大了。她的學生裡,有省第七屆殘運會會徽設計者孫元坤、全國少年桌球冠軍陳雷,省殘運會桌球冠軍方智武等。更讓她欣慰的,是長大的孩子們又以各種方式回饋母校——孫元坤每周一、三、五晚上和周六周日到學校教師弟師妹們桌球和美術,無論颳風下雨從沒有間斷。
常仁敏一直堅守特教學校的講臺,二十年如一日備課、磨課、上課,照顧孩子的起居。從最初到處取經借鑑教案,到如今經常有其他學校老師來請教,她的付出在孩子身上得以體現。她也因此先後榮獲省「模範教師」、市「最美教師」稱號。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