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森的靖國神社
陰森的靖國神社
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後,佔領軍總司令部在1945年12月發出「神道指令」,切斷了靖國神社與國家的特殊關係。1952年9月,根據日本憲法政教分離的原則,靖國神社改為獨立的宗教法人。但是,靖國神社一直是日本右翼勢力鼓譟軍國主義的大本營,每年「8·15」日本戰敗日,日本右翼勢力都通過參拜活動,美化侵略戰爭,宣揚軍國主義思想。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人物,參拜靖國神社都是對遭受日本軍國主義鐵蹄蹂躪過的亞洲人民感情的極大侮辱和褻瀆。自1975年起,日本歷屆在任首相均以「私人身份」到這個神社參拜。1985年8月15日,以中曾根康弘為首的日本內閣大多數成員以公職身份正式參拜靖國神社。1996年7月29日,當時的首相橋本龍太郎也以「內閣總理大臣」身份參拜過靖國神社。日本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分別於2001年8月13日、2002年4月21日、2003年1月14日、2004年1月1日、2005年10月17日和2006年8月15日六次參拜靖國神社。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強烈抗議小泉參拜靖國神社 。福岡地方法院和大阪高等法院分別於2004年4月和2005年9月對小泉參拜靖國神社作出了違反憲法的判決。2007年5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靖國神社贈送盆栽一事表示,中日就克服影響兩國關係的政治障礙和促進友好合作關係健康發展達成的共識,應得到切實遵守。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靖國神社既是宗教設施,也是軍國主義的國家設施。它從一開始就與軍國主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日本對外侵略中,軍國主義勢力利用靖國神社煽動崇拜天皇、為天皇陛下赴死的軍國主義情緒,為侵略戰爭服務。戰後,靖國神社改為獨立的宗教法人,但其作為軍國主義精神支柱的影響依然存在。
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亞洲各國人民始終堅決反對日本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認為日本領導人的這一舉動嚴重傷害了受害國人民的情感。中國政府一貫認為,只有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堅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才有利於中日睦鄰友好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有利於日本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符合日本人民的長遠利益。
責編:霍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