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漁港——博賀漁港是我國十大漁港之一,是廣東省著名的漁港,年海洋捕撈量16.5萬噸,產值13.88億元。博賀漁市是廣東省最有特色的魚市,每天凌晨3點起,一艘艘滿載著白蝦、蝦姑、尤魚、金絲魚、龍利丶馬膠、黃尾、白倉、黑倉等的魚船陸續回港,魚市熱鬧非凡。10多萬斤海鮮當天賣完,因為海鮮產品豐富、價格適宜,粵西各地漁販都趕來這裡販運海鮮到廣州及珠三角等地,這裡成了有名的漁港早市,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了拍攝博賀漁港早市,當日凌晨便摸黑從中心城區驅車前往博賀漁港。到達後發現,碼頭早已人頭攢動,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漁船停靠在港口,有的漁民正忙著搬運海鮮下船。一筐筐海鮮剛落地,購買海鮮的人們一下子都圍了起來。漁民忙中有序,有的在打包,有的在和批發商交接。除了漁民、批發商,還有一大批市民在碼頭上穿梭著,搜羅自己的「心頭好」。
看著那些金槍魚、花蟹、蝦姑、斑節蝦等等,讓人不禁想到了餐桌上的各款美食,壽司、椒鹽蝦姑、白灼大蝦……不少市民自備了水桶或者泡沫箱,來搶購海鮮。除了蝦,各式海魚也是很受歡迎。有些小雜魚價格更是便宜,價格在2-5元。另外,看到一款大蝦姑,便向漁民詢問價格。然而,卻被告知「都被訂購了」。
東方剛剛露出魚肚白,在博賀漁港,從海上捕撈的漁船,滿載而歸。
魚販四面八方趕來,雲集漁港早市。繁忙的一天又開始了。
| | |來自貴州都勻市農民工在卸魚。據了解,魚市上拉大板車運魚的、卸魚的大部分工人都來自貴州省都勻市農民工,有一百多人在魚市工作。這些來自貧困山區的農民工每月收入都有六千多元,他們已在魚市工作十幾年。
貨足人多,忙起來找不到筆墨,交易數目只能暫時記在手臂上。
|漁獲太多,為趕時間,魚販自己動手搬魚。
魚販子將收購的海鮮精心打包。當天,這些新鮮海產品,將第一時間運到珠三角的市場和酒樓。
布伯是本地人,在魚市場搬魚已30多年。他說今天的魚獲不錯,滄桑的臉上露出喜悅。
|碼頭上人聲鼎沸、人頭攢動,過秤成交,有條不紊。
出海歸來魚滿倉,漁民抓緊時間卸魚。
| | |漁民將大魚和小魚挑選出來分別打包。
|天剛蒙蒙亮,漁民用小漁船把收穫的海鮮運到碼頭。
作者鄧巴烽系中國廣播電視攝影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攝影作品《黃河在壺口》2007年12月18日在人民日報刊登;《壩上秋韻》、《樺林秋歌》2011年在廣東攝影第4期刊登;《黃河在壺口》、《歲月滄桑》2009年獲得廣東省廣播電視系統攝影比賽銀獎;還有多幅攝影作品在中央、省報刊、雜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