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十八扯017
2020年,鼠年。
我們來聊一聊四川方言裡和老鼠有關的話題。
說到老鼠,貓就是一個繞不開的對象。貓和老鼠的關係在各種文學和影視作品裡已經被固化。他們就像是硬幣的兩面,離不得也見不得。與其說貓和老鼠是捕食關係,倒不如說是合作關係。
以前介紹和動物相關的四川方言時說過,似乎四川方言裡習慣將動物安上「不好的名聲」,從狗刨騷、豬腦殼、賴食猴等方言,再到「狗扯猴,猴扯牛」、「豬嫌老鴰黑,自己不覺得」等俗語都是如此,自然貓和老鼠身上也脫不了這個習慣。
老鼠在四川方言裡經常被叫做「耗子」。四川方言裡面關於耗子的俗語很多,比如耗子啃老南瓜——排不起頭,耗子的眼睛—看一寸遠,耗子偷秤砣——力不從心,還有我們熟知的「一顆耗子屎打壞一鍋湯」。
這些俗語雖然說的是老鼠,但是卻充滿川人生活的智慧。如「耗子啃老南瓜——排不起頭」一句,「排不起頭」就是開不了頭的意思。老南瓜皮又硬又厚,耗子不容易下口,自然就沒法開頭。再比如「泥水匠整耗子——敷眼了事」一句,所謂「眼」就是耗子洞,敷眼就是把耗子洞堵上,和「敷衍」一詞是諧音。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用到和鼠有關的方言。
用「丟死耗子」形容失約初聽到有點奇怪,仔細一品卻覺得別有味道。和妹兒約在春熙路的熊貓屁股下見面,被想到被妹兒甩了死耗子,我想這種失落的心情就和被丟了死耗子差不多。
以前老成都有句順口溜「家貓避鼠不咬雞,野貓咬雞不避鼠。」,所謂避鼠,就是善於逮老鼠的意思,四川民間以前最喜歡養三花貓和狸花貓,據說這兩種貓最是避鼠。
對了,四川方言裡頭耗子還有一個「近親」。以前老成都人會說「簷老鼠兒」。此鼠非彼鼠,這個是專指掛在房簷下的蝙蝠。
說完了耗子,我們再來看看貓在四川方言裡是個啥子待遇。先來幾個和貓相關的方言,你們感受一下。
貓兒攢蹄、貓兒毛病、貓兒洗臉、貓兒爪刺、貓煞……
四川人說貓,喜歡用兒化音。很多和貓有關的方言都十分形象有趣。貓兒洗臉——一掃光,用「貓兒抓刺」形容愛糾纏別人的人,用「貓兒攢蹄」用來形容一個人手足無措的樣子。用「裝貓兒吃象」,來比喻假裝糊塗。
貓在四川方言裡面總是給人一種行蹤飄忽不定的感覺。
比如小時候都玩過的「逮貓兒」和「藏貓兒」(捉迷藏)。四川方言裡面的「三腳貓」和我們既定印象裡的還不太一樣,是用來比喻坐不住,愛到處跑的人。比較輕浮動作行為就用「逗貓惹草」來形容。
貓在四川方言裡面的待遇似乎也不太好。
「貓兒扳甑子——替狗趕膳」,甑子是蒸米飯的一種器具。貓兒把甑子扳倒了,原本是為自己找一個吃的,哪曉得被旁邊的狗佔了便宜。川人經常用這個俗語形容那些自己出了力,反而被別人佔去成果的。
「貓兒身上的毛——扯一根叫一聲,扯一撮也是叫一聲」。這隻貓的待遇就更慘了,前面還是為別人做嫁衣,現在就是被別個薅毛了。老成都人經常用這句話形容不論損失大小,都是一樣地叫苦。
「貓兒抓餈粑——脫不倒爪爪」。這隻貓倒是吃上了東西。餈粑有一定的黏性,貓兒的爪子上面沾了餈粑就不容易弄乾淨,用來比喻脫不了干係。
對了,老鼠有「簷老鼠兒」這個近親,貓兒在四川方言裡也有一個「近親」——叮叮貓兒(丁丁貓兒)。所謂叮叮貓兒就是我們常見的蜻蜓。
看到這兒,你要問我在四川方言裡面貓和老鼠到底是個啥子關係。不用多說,告訴你兩句俗語自己感受一下。
「耗子帶連夾棒——起了打貓兒的心腸」
「耗子見到貓——嚇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