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阿爾卑斯山北坡是迎風坡?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阿爾卑斯山所處的地理環境。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歐洲中南部,它西起義大利北部,東至斯洛維尼亞,是一條略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東偏北西偏南走向),總長約1200公裡、寬約130~260公裡,總面積約為22萬平方公裡,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德國南部、奧地利等均位於阿爾卑斯山區。
同樣從世界氣候類型圖上可以可以看出,歐洲南部主要是亞熱帶夏幹氣候,而歐洲的中部和北部主要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而阿爾卑斯山脈恰好是這兩種氣候類型的天然分界線。
我們都知道,亞熱帶夏幹氣候就是地中海式氣候的另一種叫法,它的形成是由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而形成的,主要表現為夏季高溫少雨而冬季溫和多雨,即雨熱不同期;而溫帶海洋性氣候則是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這是由於這個位置終年受西風帶控制且多受暖流影響,全年溫暖潮溼,降水分配均勻。
阿爾卑斯山脈作為歐洲最大的山脈以及歐洲重要的地理和氣候分界線,其北坡和南坡自然存在眾多的差異,就本題而言表現為北坡處於迎風坡,而南坡則處於背風坡,這就造成了山脈的南北兩側降雨量差距明顯。
由於阿爾卑斯山脈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且不乏像勃朗峰這樣海拔超過4000米的山峰,在山地地形的阻擋和西風的共同作用下,來自大西洋的暖溼氣流受地勢的抬升在北坡形成豐富的降水,一般在1800毫米左右,而南坡由於處於背風坡,下沉氣流不易成雲致雨而使得南坡降水約為750毫米。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