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公園
逾80年老宅品溫潤新鮮
「角公園」建築起碼已有80 年以上歷史,歲月為梁柱留下溫潤的痕跡。老闆周守倉說,第一代屋主的小孩曾回來,回憶小時候住在這裡的情景,特別拜託讓他上到樓上未開放空間,因為那曾是昔日全家的房間,他曾和父親在此聊天、看月亮,回憶舊時光的美好。
老房子的故事現在被老闆延續著,他保留屋子純樸的原貌,用拼貼的老窗戶及舊家具裝飾屋內,吧檯的老柜子雖是另外添購,卻搭配得恰到好處。曾在貓空茶店打工的經歷,他發現茶本身的滋味迷人,好的茶葉不用加糖就有淡淡的甜味及香氣,實在與手搖店茶飲相距甚遠,於是開店時便想推廣這樣的概念,推出多款茶類飲品。
受歡迎的澎湃系列茶飲可一茶兩喝,一次送上兩款茶,第一泡可品嘗原味,再運用第二泡做成鮮奶茶。此外,咖啡豆堅持使用烘好1 個月內的豆子,喝得到新鮮滋味。餐點食材是他與老婆兩人從源頭去找,儘量使用有機或自然農法栽種的原料。例如甜點選用天然放牧的雞蛋,老闆說因為看過雞隻養在籠子裡及天然放牧的情形,所以決定用後者生產的蛋來製作,甜點布丁就是單純使用雞蛋、鮮奶及黑糖製成,吃起來沒有負擔也美味。
1 用雞蛋、鮮奶、黑糖製成的布丁,健康與美味兼具。
2 澎湃系列茶飲一次可喝到兩種滋味。
3 角咖啡是用咖啡冰配上鮮奶的組合。
4 用古董櫃當吧墴,別有一番風情。
5 雖是多年老屋,但內部空間明亮寬敞藝風巷
復古溫暖氛圍傳遞藝文風
Caf02-2599-4502
11:00 ~ 20:00,週五、六11:00 ~ 22:00
「藝風巷」門口使用臺灣傳統窗框妝點,雅致的白色和淡綠色調非常引人注目,進到室內,保留老屋原始牆面及古樸家具,別有洞天的格局空間,營造出復古又溫暖的氛圍。
這間老房子原是馬達工廠,成為咖啡館後,有著藝文策展背景的老闆麥志綱,運用寬敞的空間,在1 樓和2 樓牆面不定期展出藝術畫作,擺滿書籍的挑高書櫃,既是店內風景也是書香,店家歡迎大家過來品味一杯咖啡,也挑本好書,悠閒地享受日常。
藝風巷平均每週舉行一、兩次的藝文活動,與各領域的新銳藝術家合作,舉辦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包括爵士、民謠類的音樂展演,還有戲劇、影展、畫展、插畫市集、心靈工作坊及講座等,老闆希望將此處成為一個藝文傳遞及推廣的空間,也藉由這樣的場地,凝聚在地的藝術文創。
除了精彩的活動內容,餐點也不遑多讓,飲品及甜點是店內自製,例如蜂蜜檸檬紅茶採用釀製一星期的蜂蜜、檸檬,喝得到與眾不同的滋味。草莓楓糖雲麵包是將蛋白及蛋黃烘烤而成,再淋上整顆草莓打成的醬汁,最後放上冰淇淋,綿密的雲麵包加上配料一起入口,酸酸甜甜,滿是幸福味。
1 館內書籍可取下閱讀,沉浸在書海的悠閒中。
2 老闆麥志綱不定期在店內舉辦藝文展演。
3 草莓楓糖冰淇淋雲麵包是店內人氣商品。
4 店內飲品有茶飲、義式咖啡及手衝單品,種類多樣。
有肉Succulent & Gift
植物香氛流瀉於空間中,Cafe Information,
走過車水馬龍的信義路,轉進四維路的巷弄,遠離了喧囂,再抬頭看見了迎面而來的綠意「有肉Succulent& Gift」,腳步開始放緩,擁有短暫逃脫城市的舒暢;這間店的店主之一Samantha,希望藉由可愛的多肉植物,讓欣賞植物的人來這裡得到滿足。Samantha 本來在網路公司上班,忙碌的工作之餘養了許多胖胖圓圓的多肉植物,發現臺北竟然沒有一間擁有豐富盆器和多肉植物店,於是和好朋友信雄和GP,聯手打造了這家店。希望收藏更具質感的花器、植物,挑戰多肉植物帶給生活的樂趣與可能性,成為設計盆器搭配的禮品店,甚至還有各式多肉植物相關教學活動的舉辦。
療癒環境吸引都會人駐足流連,在店中經營手衝咖啡「Coffee Sind」的小瑜和Elaine,為這裡增添了不同的香氣。在兩人還沒有找到夢想中的咖啡館時,就常來有肉選購讓腦海中的店更美好的植物,聊天后一拍即合,於是有了咖啡店的誔生,希望將熱情與快樂投注在生活與事業中。美麗植物讓人賞心悅目,加上飄揚在空氣間的咖啡香,豈不讓五感皆滿足!來這裡的賓客不只心靈圓滿,味覺也富足,一個城市的幸福角落,發自心裡深處的笑聲,時刻洋溢。
1 讓咖啡和多肉植物一起呈現,協調的畫面完全沒有違和感。
2 多肉植物加入咖啡香的店中店,兩種美麗事物的結合,使人駐足流連。
3 Coffee Sind 的加入,讓空間充滿了舒服的香氛。
4 和許多臺灣設計師合作的獨特花器,提升了植物和空間的契合度。
有木之森、在地食材展現西式風味
從迪化街的繁華轉入一條非商業化的小巷中,可見「有木之森」小小亮著燈的招牌,顯得格外溫暖。咖啡館位於永樂町遺址上,空間設計保留原始建築的模樣,例如磨石子地板,低調地融入弄巷之中。像招牌上所寫「手衝咖啡,執作甜點」,餐點有著店主人的堅持,咖啡堅持用法蘭絨濾布萃取,工作人員李小姐說,雖然清潔保養麻煩許多,但著迷在這個風味中,濾布能夠比濾紙保留更多的咖啡油脂,呈現完整的咖啡風味。另外也供應冰滴咖啡,經過一晚上的低溫發酵,味道濃鬱。
從甜點中更能品嘗出店家的執著,主廚原來是網路甜點品牌「紀念日.歐陸糕餅」創辦者,以長條蛋糕最為人所熟知,由於運輸因素使得商品販售種類受限,為了將更多與眾不同的甜點與大家分享,於是有了有木之森的誕生。
特色是以在地食材呈現西式甜點,諸如戚風蛋糕是配上臺灣紅薯製作而成;果香巧克力塔用法國巧克力加上臺灣百香果熬煮而成的內餡,來取代傳統的覆盆子;起士蛋糕以關廟鳳梨乾取代了常用的葡萄乾。主廚認為臺灣就有不錯的食材,不用捨近求遠,運用在地風土呈現的滋味,反而連結彼此間的情感。
左店內甜點嘗試加入臺灣在地食材,例如紅薯戚風就是外面少見的口味。
1 店內手衝咖啡是用法蘭絨濾布萃取,能保留更多的咖啡油脂,呈現完整風味。
2 長條蛋糕是店內人氣外帶甜點。
3 單品選擇多樣,滋味各自不同。
4 及5 保留建築原始模樣,讓咖啡館帶點復古氛圍。
光景 Scene Homeware
收藏咖啡生活的選物店
選個晴日來訪,天光自屋簷透下,就能明白取名「光景」的原因。推開光影妝點的大門,滿室的生活小物映入眼帘,看到老闆Stephen 正在衝咖啡,這才確定來到了咖啡館。tephen 說,開店之初原本是單純做一間選物零售店,分享精緻的咖啡道具、豆子,以及從各國精挑帶回的生活器物,後來將店內空間做更多元的運用,加入咖啡館,提供一個地方可以坐坐喝一杯好咖啡;而地下室也不定期舉辦藝術展,開放免費參觀,因此,也吸引不同需求的人進到這裡。
因認同北歐咖啡名家提姆.溫德伯(Tim Wendelboe)的理念,店內咖啡九成以上是淺焙、水洗處理的豆子,更使用提姆的咖啡豆來衝煮單品,此外,也供應臺灣及日本品牌的咖啡。他認為,對初學者來說,買了優質的咖啡豆回家衝煮,衝出的咖啡基本上都可以有80 分的水平,不至於有太糟的經驗。
除了品項多元的單品,拿鐵可讓客人自選口味,共有帶著花香的夜景配方及焦糖堅果香氣的非洲配方豆兩款。無論何時走進這裡,感受典雅靜好的氛圍,品嘗與坊間不同、略帶清爽香氣的拿鐵,選看生活好物,美好的光景唾手可得!
1 店內單品使用北歐咖啡名家所烘焙的豆子,品質穩定。
2 所有商品都是老闆精選的好物,連蛋糕也不例外。
3 別緻的空間設計,吸引過路人推門進入品一杯好咖啡。
4 由老闆手衝的單品,是味覺與視覺的雙重享受。
5 巧妙運用光影為空間妝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