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10月22日報導 審美體系的不同造成的鴻溝無疑是巨大的,這就是古語「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的由來。網絡時代激發了人們的惡趣味,最近,一個名叫《忐忑》的民歌演唱視頻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視頻上的一位名叫龔琳娜的歌者用一種被網友稱作「擠眉弄眼」的神態演唱著一首絕大多數人都不太能欣賞得了的跨界民歌。雖然這個視頻是近一年前在一次聲樂音樂會上錄製的,但一經好事網友發掘,立刻在幾天內引起了一次不能和「小月月」風波相比,但也足夠稱得上是大型的網絡狂歡。而杜汶澤的翻唱和王菲的「欲翻唱」更加速了這段視頻的流傳速度。
表情誇張引起關注
《忐忑》被廣大網友們冠上「神曲」之名,但它絕不類似於「山歌教」那樣的山寨貨。作為其代表作之一,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旅德多年的聲樂歌唱家龔琳娜曾在多個音樂會上演唱這種作品,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錄製於今年北京新春音樂會上。這場音樂會在電視上曾經播放過,但這種專業音樂節目似乎是廣大擁有惡趣味的網友日常生活中不感興趣也不會觀看的,所以遲遲沒有在網上「曝光」。直到最近一星期有好事者貼了出來,才引起了一片連鎖反應和普遍關注。
龔琳娜在舞臺上,在民樂器的配合中,演唱了一首在國際聲樂界流行的無歌詞,極似「亂哼哼」的一首《忐忑》。之所以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乃至被評為「神曲」,更多地在於龔琳娜的表情:因為唱得過於投入,她的表情實在是太誇張了:時而驚訝、時而喜悅、時而沉思,由於表情變化過快,乃至於充滿了喜感。而後面吹民族樂器的大哥更是激動,吹到節奏快處還青筋暴突。加上電視臺配的一本正經的字幕,就顯得更有趣了:「《忐忑》運用戲曲鑼鼓經作為唱詞,老旦、老生、黑頭、花旦等多個音色在極其快速的節奏中變化無窮,誇張變形,獨具新意,這首作品剛剛榮獲了歐洲舉辦的聆聽世界音樂作家作品演唱大獎。」
王菲杜汶澤推波助瀾
王菲的推薦絕對起到了讓這首歌的爆紅推波助瀾的作用。她說這首歌激起了自己「強烈的翻唱欲」。此話一出,瞬間引發了網友的熱烈回應,在天后復出的演唱會上聽到這首網絡神曲,其神奇效果一定不會低於宋祖英在春晚上真的和周杰倫翻唱《辣妹子》那次。不過,僅僅過了一天,王菲又在博客上「認輸」,承認自己實在學不會《忐忑》:「眼珠子都轉丟了,也沒找著那忐忑勁兒,擦肩而過吧。」
而比天后王菲更有娛樂精神的杜汶澤則經過一番勤學苦練,通過一段自己傳到網上的翻唱視頻表達了對這首「神曲」的致敬。他在表演過程中,先是把手指豎到鼻尖,努力地作出對眼的表情,然後努力地學著戲曲鑼鼓經典手眼身法,後來因為實在堅持不住,以笑場作結。
網友旁解和歌者正解
龔琳娜的演唱方法走的是跨界民族風,也許剛開始聽這種唱法的老外會產生一種類似陌生化的正經喜愛,但這種唱法顯然被網友用了另一種找樂子的方法去欣賞。有人給這段歌曲加上有點情色意味的註解:「生動地描述出一對農村小夫妻在大自然中盡情釋放自己欲望,又難以衝破心中傳統枷鎖的場景。」也有人說「這是唱出了網絡時代亂碼給人帶來的困惑。」還有人牽強地把這首無歌詞的隨便哼唱「音譯」為「阿姨壓抑帶個刀」或「摘你蛋,帶個刀,割不斷,哎呀喲,用牙咬」之歌。
掀起的網絡風波這麼大,身在德國的龔琳娜本人也有所感知。她在網上觀看了自己的這段視頻以及網友的種種圍觀後,解釋說其實這個曲子壓根就是沒有歌詞的,每次演唱都是即興的,發出的聲音也都不一樣。不過同樣具有娛樂精神的她表示完全理解網友們的趣味,自己看了視頻表演也覺得自己的表情好誇張。
《忐忑》走紅關鍵詞
表情戲劇:在短短3分45秒的時間裡,龔琳娜時而搖頭晃腦,時而瞪大雙眼,時而橫眉怒目,時而開懷大笑,輔以大開大闔的手部動作,是各種晚會上千篇一律梨窩淺笑的民歌歌手完全不能比的。
歌詞神秘:整首歌曲無一句歌詞,多是龔琳娜根據京劇唱白髮揮的咿咿呀呀,網友卻展開了對歌詞的熱烈討論,「得兒得兒得兒唉呀一喲哎呀」「阿姨壓抑帶個刀」……至於歌唱的到底是什麼,網友們仍是一頭霧水,也正是因此《忐忑》而被稱為神曲。
配角給力:樂曲《忐忑》加入笙、笛、提琴、揚琴等多種樂器伴奏,視頻中的一排民樂手也跟著龔琳娜同步走紅,特別是龔琳娜身邊吹奏笙、與她一道搖頭晃腦的某男樂手,被網友力贊。
龔琳娜其人
貴州省貴陽市人,代表作《孔雀飛來》獲全國廣播新歌評比金獎及中華民歌廣播大擂臺十大金曲、中國民歌排行榜第一名。5歲登臺演唱,7歲國內巡演,12歲出訪法國。1999年,她以文化部「民歌狀元」稱號從中國音樂學院畢業。25歲時,她獲得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民族唱法銀獎和「全國觀眾最喜愛的歌手獎」,出版了多張個人專輯,加盟中德音樂家組成的世界音樂樂隊,並在荷蘭、德國和奧地利等地舉辦個人音樂會。
德國籍老公
龔琳娜遠嫁德國,和德國籍老公「老鑼」成立五行樂隊,做有中國民樂風格的世界音樂。五行樂隊是由四個分別來自中國和德國的年輕音樂家組成的世界音樂樂隊。他們立足於中國民族音樂,在和德國巴伐利亞民族文化的現代音樂元素碰撞中實現統一。
演唱者自白
「第一次演唱這首歌是在去年我的老師鄒文琴的音樂會上,當時我唱了熱門電視劇《血色浪漫》的主題歌,以及《忐忑》這兩首歌。因為那次演出,我被推薦到北京新春音樂會上表演。這首歌對我來說,很有力量和幽默感,它是在歌唱一種生命力。
網友翻譯的歌詞我看過,想像力非常豐富,沒想到我的演唱給大家帶來那麼多和想像的空間。不過我的表情確實誇張,臉都變形了,這是因為長期在國外做演唱會,不會在電視上播,所以沒有考慮鏡頭。在人民大會堂的舞臺,如果動作不到位,觀眾就會看不到。我看了自己的表演也嚇了一跳,當時眼睛怎麼瞪那麼大?」
■ 另一神人
陳鴻鵠
和龔琳娜一樣身為傳統音樂的歌者,但因為另類的方式走紅的還有廣東省茂名市一所小學語文老師的陳鴻鵠。陳鴻鵠當然不如龔琳娜專業,但她是「紅人不紅歌」,而龔琳娜則是「紅歌不紅人。」她有一套獨特的鴻鵠唱法,自認為非常獨特而空靈,還要利用這套唱法來擴展聲樂教育,卻被一些聽搖滾樂聽多了的網友聽出了重口味,繼而「頂禮膜拜」。有網友開設選項,讓大家選出陳老師的音樂分類,這些分類裡包括原生態噪音、車庫油漬實驗、迷幻民謠、酸人聲浩室樂等專業名詞。在陳老師強大的音樂氣場下,不少網友開始了「再創造」,他們把陳老師的歌曲和國外經典搖滾歌曲混音在一起,並發現了一種獨特的和諧。
(責任編輯: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