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高
剛剛才送走元旦,春節就即將到來,春節被稱為陰曆年,原來的元旦稱成為陽曆年,在陰曆年的熱鬧和重要程度遠遠要超過於元旦,因為它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可是對於陰曆和陽曆的區別主要是因為周期參照對象不同,我們在用的陰曆年嚴格意義上講陰陽合厲,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被運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而且還用了二十四節氣作為補充,還用了閏年的方法使之符合回歸年。
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綿長,在中國這麼多年的歷史中,漸漸誕生了許多與厲法相關的傳統文化。在其中很多俗語變都是跟這種陰陽厲有關,今天我們要講述了一句俗語就是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就是其中之的一句俗語,這句話也形象地表明了老祖宗的高超的智慧。因為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一句俗語,這就是俗語是對人們農曆閏年的一種觀察總結。他的意思大致就是說在閏年中閏九月是比較難遇見的,所謂七年偶讀不見得有一次。可是在立春的時候恰在大年初一的那一天的現象更是百年難遇。
其實關於閏月很少有人去關注,人們只知道每過四年就是一個閏年,所以會閏月就是因為我們農曆曆法的計算是以月圓月缺來計算周期的,在農曆中每一個月不超過三十或者二十九天,這樣一年十二個月就不會超過三百五十餘天。相比陽曆的話少了十幾天,這樣一來,我們每三年就要閏一個月,在閏月中我們常見的大多為五月或者六月,可是對於閏九月人們發現並不常見。我們再一次為了驗證下這句俗語的準確性我們還特地去查了一下這前前後後的日曆,發現閏九月上一次出現在2014年再上一次要追溯到百年前的1832年下一次就直接追隨到了2109年。這期間不僅僅是七年難遇而是七十年難遇啊!不得不說古人對閏月的觀察還是非常細緻的這個閏九月的確很不常見。
這前半句我們驗證了之後是真的,不過是後半句到底是真是假呢?初一和立春真的會百年相遇嗎?其實立春的時候是我國有二十四節氣的一個節氣,它代表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的春季即將要到來了,這個節氣大約在每年的二月三到二月五日,人們認為春節這一歡快的時期,如果恰巧跟立春是同一天,那就是非常喜慶和吉利的,上一次立春與春節在同一天是1992年,下一個,在2038年,這期間差不多有三四十年的差距,雖然沒有俗語說的百年那麼長,可是也比較難遇見。
我們今年的立春在二月四日,正好是在熱鬧的大年三十距離初一就只有一天之隔而已,這樣的日子也是非常少見的就算2019年我們沒有遇到閏九月跟立春春節同一天,可是我們依然每一天和每一年我們都會感受到非常的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