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了修憲公投。據公投的初步結果顯示,修憲獲得通過。修改後的憲法最大變化就是政治體制將從議會制轉為總統制,自1923年建國實行的議會制將退出土耳其政治舞臺。公投結果出來後,媒體和專家對土耳其和歐盟關係走向進行了較為集中的關注。筆者認為,修憲公投的通過給土耳其和歐盟關係帶來了不確定性。總體看,雙邊關係倒退的可能性較大,但會在可控的範圍內,土耳其和歐盟將會超越土耳其尋求加入歐盟的框架,重新定位雙邊關係。
當地時間2017年4月18日,土耳其伊斯坦堡,修憲公投的反對者上街遊行,抗議公投結果。視覺中國 圖對於修憲公投,歐盟整體持保留甚至是消極態度。但實際上反對的不是公投,而是反對土耳其政府對媒體自由的限制,反對政治權力的集中,反對對三權分立的破壞以及對司法獨立的影響。
土耳其從議會制轉為總統制後,國家政治結構和權力分布重新調整。總統由權力的空心化轉為實心化,且權力比議會制總理更大。總統擁有直接任命重要職位的權力,如副總統、內閣部長,掌控了國家人事大權。憲法法院成員由11人增加至17人,其中10人由總統、內閣任命或議會選出,從而司法有失去獨立的可能。因此,總統制后土耳其的權力更多的是集中在總統手中。
按照歐盟的價值觀標準,政治權力是分散和制衡的。在很多歐洲觀察家看來,土耳其有走向獨裁的傾向,將現代「蘇丹」的帽子扣向土現任總統埃爾多安。並且,土耳其在民主改革問題上也恐將出現倒退,也令歐盟不滿,土耳其計劃恢復死刑是集中表現。為了達到進入歐盟的標準,土耳其於2004年廢除了死刑。但在去年7.15軍事政變後,埃爾多安就提出要恢復死刑。此次修憲公投,埃爾多安再次提出恢復死刑,並且劃定了路線圖,如果議會拒絕通過,還將付諸公投決定。這是歐盟不能接受的,明確將土耳其恢復死刑作為「紅線」。一旦恢復死刑,歐盟將很可能關上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大門。
土耳其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國家,而歐洲是信仰基督教的地區。雙方之間文明的異質是土耳其無法加入歐盟的重要原因。但在政治意識形態上,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推行西方化,使得土耳其與歐洲國家的政治價值觀趨同。但隨著修憲公投的通過,歐盟認為土耳其違背了西方價值觀,雙方關係的意識形態基礎遭到削弱。
土耳其和歐盟誰也離不開誰儘管土耳其和歐盟之間齟齬不斷,但實際上雙方互有所需,在互懟的背後實際上是雙方都難以繞開對方。
一是土耳其對歐盟有很強的經濟依賴。據歐盟委員會統計,歐盟是土耳其第一大進口和出口市場,土耳其44.5%的出口市場在歐盟。可見,土耳其經濟對歐盟經濟的依賴性很強。經濟發展向好是土耳其正義與發展黨長期執政的重要保障。如果土耳其和歐盟關係惡化,勢必會影響土耳其經濟,進而影響正義與發展黨的執政根基。
二是在北約框架下土耳其和歐盟維持著軍事同盟關係。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而歐盟很多重要的成員國也是北約成員國。因此從法理角度看,土耳其和這些國家是軍事同盟關係,土耳其和歐盟關係走向會影響跨大西洋同盟體系。因此,土耳其、歐盟和北約實際上形成了聯動的三邊關係。無論是土耳其,還是歐盟,都會慎重考慮雙邊關係。
三是歐盟希望土耳其成為隔離中東安全威脅的「緩衝帶」。在土耳其加入歐盟問題上,歐盟猶豫不決,推三阻四,但也沒有直接拒絕完全,拒人以千裡之外。這種走折中路線的重要原因在於歐盟不願過分得罪土耳其,因為土耳其在阻斷中東安全威脅上具有重要作用,這是土耳其的地緣天然優勢,難民問題就是其最好註腳。土耳其是敘利亞難民湧向歐洲的過境之地。一旦土耳其西部邊界管制放鬆,將會有大量的難民湧向歐洲,這將為歐洲的安全、就業、社會治理帶來巨大壓力。因此,歐洲希望土耳其發揮閥門作用,減少歐洲的難民壓力。因此,土耳其在面對歐盟上有討價還價的資本。
未來土耳其和歐盟關係展望在修憲公投通過後,土耳其歐盟關係如何定位?雙方關係是否會出現歷史性轉向?筆者認為,歐盟大門對土耳其預留的縫隙將進一步縮窄,土耳其對加入歐盟的熱情將會降溫。但這並不意味著土歐關係將急轉直下,雙方可能會構建新型的雙邊關係。
進入21世紀後,除2005年正式開啟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外,土耳其加入歐盟無實質性進展。在修憲公投的背景下,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尷尬窘境更加凸顯,埃爾多安指出,修憲公投通過後,土耳其將考慮是否就放棄加入歐盟進行公投。一旦將之付諸公投,意味著放棄加入歐盟在土耳其是可以公開討論的問題,並且可能會出現土耳其單方面退出加入歐盟的局面。而有歐洲批評者針鋒相對地指出,修憲公投的通過意味著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大門已經關閉。因此,繼續以加入歐盟作為衡量土歐關係的主線,恐難全面釐清雙方關係,對此應跳出土耳其加入歐盟這條脈絡來觀察。
但是超越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框架,並不意味著土耳其無限度地疏遠歐盟。在推動修憲的背景下,土耳其利用外交為修憲公投造勢,但並未真正與歐盟鬧翻。因此,在與歐盟的博弈中,土耳其不同高官釋放不同的政策信息。
埃爾多安為代表唱白臉角色。他曾言,「土耳其不再需要歐盟的標準,我們有安卡拉標準。土耳其正充分享受民主,踐行民主和人權價值觀不是因為歐盟的要求,而是為了土耳其的人民。我們將巋然不動,而歐盟正奄奄一息,現在歐盟是『病人』」。
土耳其政府也有「紅臉」角色,土耳其經濟部長澤被克其發表不同觀點,指出「將繼續發展與歐盟的友誼,深化與歐盟的關係,將制定未來與歐盟的發展計劃。從這個意義而言,土耳其的目標是既定的,即攜手歐盟啟動文明之旅」。土耳其副總理邁哈默德•什米什克也表示,「土耳其不會斷絕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會繼續增強與西方國家和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
在埃爾多安一人獨大的土耳其政壇,出現了對歐的雜音,原因很可能是土耳其內部有精心設計,以防止土歐關係徹底失控,得以在對歐政策上有更大的迴旋空間。
而對於土耳其淡化甚至放棄加入歐盟,很大程度上歐盟也許樂見其成。因為本身歐盟多數成員國不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如果未來土耳其主動放棄加入歐盟,這意味著土歐關係「降溫」。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土耳其和歐盟將開啟新的發展模式。
因此,在未來土耳其惡化與歐盟的關係可能性很小,但與歐盟交往的遊戲規則可能將會改變,加入歐盟將會進一步被淡化或邊緣化,土耳其很可能會重新定義與歐盟的關係。在運籌與歐盟關係上土耳其將會把握節奏,防止事態失控。但這並不意味著土耳其終止與歐洲的融合,可能是改弦更張,與歐盟「建立一個新的互動模式」。
(作者系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