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詞典Urbandictionary.com專門收集還不成文、未定型新詞,根據它的資料,「DINK」這一家子成員還不少,好不熱鬧,DINKY、DINKEM、DINKWAK、DINKWALOK……
我們都是一個人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我們也是一個人赤條條離開——除非遇上空難或天災人禍,才無奈地跟一大群人離開。但人活在世上,為什麼被社會認定的價值似乎總跟我們身邊有無伴侶牽連著呢?
當然,這是一個傳統家庭系統正在改變的時代,大家總在關注又有怎樣的「落單群體」出現,於是才經常有這麼多新出現的用詞給他們掛上標籤,是不是這樣才方便對號入座?
真的,再也沒有一個時代,比我們現在更迫不及待地給人貼上標籤。
女人到了適婚年齡還未婚嫁的叫「剩女」,意味著是沒有被選上,剩留在架上的貨品。她再有萬般才華,如何對社會貢獻,這些似乎不重要,社會認定她無法與人成雙就是一種失敗。男人是不是比較幸運?未必。在中國,沒有愛情沒有成就的男人叫「屌絲」,也不是太好聽的稱呼。
「丁克」長了尾巴
給人標籤當然不只是東方人的專利,人家西方的新詞更逗,不過至少少了一點價值觀上的批判。
最近又學到一些新詞。那些結了婚的,也未必能躲得了標籤。如果一對有工作收入但沒有孩子的夫婦,那麼你就是「丁克」族,這是大家熟悉的。「丁克」是英文DINK的音譯詞,DINK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縮寫。有的夫妻就是不要小孩,過著二人世界,樂得沒有牽掛。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朋友。但沒有小孩有時不是一些人的選擇,他們什麼方法、偏方都試過,什麼苦都挨過,但就是和孩子無緣。
「丁克」這詞聽起來難免叫人有點傷感,像一枚硬幣掉在地上,旋轉一圈,跌在地上,房子冷清得可以聽到孤寂清冷的一聲「DINK「。
膝下無子,但感情與愛心仍要有個歸航的,你不需要孤單,養只寵物來愛吧。於是,DINK多出了尾巴,演變出DINKWAD。中文將它翻譯成「丁狗」族。何解?DINKWAD就是「Double Income, No Kids, With a Dog」。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朋友,沒有孩子,但寵物給了他們很大的快樂,也彌補了生活的孤寂。
網上詞典Urbandictionary.com專門收集這些還不成文、未定型新詞,根據它的資料,「DINK」這一家子成員還不少,好不熱鬧。
例如:DINKY是「Double Income, No Kids Yet」(雙收入,尚未有小孩),加了個Y,仿佛加上了個懸念,不如DINK的斬釘截鐵。中文給了它一個很有意思的翻譯「丁期」,表示對孩子仍有期待。
沒有孩子難道就沒有牽掛嗎?還有個DINKEM,指的是「Double Income, No Kids, Excessive Mortgage」(雙收入,沒孩子,高房貸),從讀音就知道這夫婦被房貸釘死了!中文給了它一個很傳神的翻譯:「丁啃」。
新詞達人自認愛貓多於愛狗,雖然遺憾貓投注感情沒有狗伴兒多,但有些夫婦/伴侶就愛貓多於狗,既然「Urbandictionary」還未承認這些人的存在,讓新詞達人來添一筆吧,就叫他們為「DINKWAK」——「Double Incomes, No Kids, With a Kitty」吧。但喜歡貓的人似乎養一隻不夠,所以追加「DINKWALOK」。怎麼說?「Double Incomes, No Kids, With a Lot of Kitties」。
我不是「丁克」,若有人要把我歸類,我會是「辛克」——英文是「Single Income, No Kid」。縮寫為SINK,註定要沉入社會的最低一層。難怪這裡對單身人士的福利和關注總是後知後覺,排到最後一位。
(摘編自新加坡《聯合早報》 文:林方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