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國農業解困中微肥邁向前臺

2020-12-04 農視網

8月12~13日,由中國化工報社、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和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第二屆作物中微量元素營養與肥料施用關鍵技術研討會暨中微肥創新聯盟2017年會在山東臨沂召開。

會議認為,中微量元素的科學使用是目前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應農業的召喚,化肥產業必須走出氮磷鉀一統天下的局面,通過傳統化肥與中微肥的聯姻,掀起肥料產業新一輪變革。

綠色農業的召喚

一項數據顯示,全國農田土壤中,缺硼面積高達83%,缺鈣64%,缺鉬59%,缺鎂53%。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沈兵說:「在佔中國耕地70%的中低產田中,絕大多數都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當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時,輕則減產、品質下降,重則顆粒無收。我們十幾年的研究表明,氮磷鉀目前在中國不是問題,主要的問題就是中微量元素。」

研究還表明,中微量元素的匱乏還會通過食物鏈傳導至人體,造成隱性飢餓,從而引發一系列人類健康問題。

作為中國中微肥研究的創始人,中微肥創新聯盟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運華呼籲,對中微量元素在農業應用上的研究應該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視,堅持試驗、示範和推廣三步走的思路。

中微肥走上前臺,本質上是對精準施肥和平衡施肥的深化。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指出,肥料品種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配方肥「精準化」,這對中微量元素的功能和應用研究提出了急迫要求。當前要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對農民做好科學普及,二是系統研究中微量元素在肥料生產中的科學使用和添加。

無論是耕地質量現狀,還是精準施肥要求,中微肥產業蘊藏了越來越大的空間。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汪洪指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已明確了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方向、重點任務和施用原則。但是從產品登記看,中微肥產品的登記數量並不多,產業發展有很大空間。

「小字輩」帶來新格局

專家們認為,中微量元素作為氮磷鉀之外的「第四種元素」,量小功高,肥料「小字輩」將會給肥料產業發展帶來新視野、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機制。目前,氮磷鉀為主的傳統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由此帶來了農業投入增加和環境負面效應。中微量元素對於大肥增效能起到重要作用,它們能促進養分吸收、提高利用率。

面對機遇,不少企業在中微肥領域已搶佔市場前沿。史丹利、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綠色農華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新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連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均已在該領域搶先布局。

中國肥料行業轉型中帶來的巨大市場,還吸引了國際農化巨頭的目光。據了解,土耳其ETI礦業集團、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已加速在中國推廣硼肥和鎂肥。

聯盟聚力抱團發展

本次會議主辦方,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去年9月在湖北武漢成立,系國內中微肥領域權威的產學研合作機構。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唐仁華表示,聯盟將履行「成立一個聯盟、豎起一桿旗幟、服務一個產業」的宗旨,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農產品品質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會上,由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的2017年度「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青年英才獎學金」隆重揭曉,湖南農業大學華營鵬博士和華中農業大學劉新偉博士獲此殊榮。同時,由中微肥創新聯盟主辦、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微量元素營養及中微肥知識大獎賽也正式啟動。該活動將依託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的全媒體平臺,普及中微量元素營養及中微肥知識。

會議同期,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一屆二次理事會隆重召開。艾梯麥亞太有限公司和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增補為聯盟一屆理事會理事單位,大連微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鼎豐化工有限公司、山東新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邯鄲市萬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市沃農肥業有限公司、河北九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寶田肥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被吸納為聯盟會員。

相關焦點

  • 懸浮型中微肥成行業新寵
    以硝酸鈣、硫酸鎂、硫酸鋅、硼砂為代表的無機鹽類產品在市面較為常見,但存在混配性能不佳,不完全適用多樣的灌溉系統等先天不足,進而有機螯合/絡合型中微肥不斷發展,如有胺基酸類、糖醇類等等,這是目前市場的主流品類。這些中微肥主要以葉面噴施為主,具有吸收快、葉面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等特點。但有機螯合/絡合中微肥主要針對葉面施用。
  • 淄博天邦化工牛志軍:中微肥贏得農民認知
    眾所周知,中國的糧食產量實現了多年連增,但在糧食連年增產的同時,環境和土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對肥料、農藥、農膜等農資產品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農業面源汙染在逐年增加,農田重金屬超標和土壤有機質下降,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
  • 尚普諮詢:微肥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國外對微肥的開發和研究已有60多年歷史,近40年來發展很快,國外的微肥研究和發展早於我國,對於中高檔微肥產品來說,我國有少量的進口。    我國微量元素肥料產業發展狀況如下:    1、產品數量逐步增多在國內農資市場上,以固體肥料而言,國外進口的肥料佔據了重要位置,成為主流產品。
  • 濰柴集團戰略重組雷沃重工 助力中國農業裝備邁向高端
    原標題:濰柴集團戰略重組雷沃重工 助力中國農業裝備邁向高端   濰柴集團戰略重組雷沃重工新聞發布會
  • 農技之窗:玉米的新型食糧——多元微肥
    多元微肥就是把農作物所需要的鉬、鋅、硼、銅、鐵、錳等微量元素,按著一定比例,科學配製而成的一種新型肥料。玉米多元微肥就是其中的一種。從各地試驗結果看,玉米多元微肥可以使玉米作物增產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應用多元微肥所以能夠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是因為近年來,不少地方的農民,只重視使用氮、磷、鉀這類大量元素肥料,而忽視使用微量元素肥料,致使土壤中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的比例失調,影響了農業的產量。
  • 微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對於自然界所存在的化學元素,根據含量的高低或多寡,分為大量元素(有人稱常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三大類。今天我們主要說下農業上對微量元素的應用。二、微肥的作用?微量元素應用在農業上,主要是用作微量元素肥料,通常簡稱為微肥,是指含有微量營養元素的肥料。
  • 濰柴集團戰略重組雷沃重工 強強聯合引領中國農業裝備邁向高端
    雙方將強強聯合,發揮資源協同優勢,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引領中國農業裝備邁向高端。據了解,雙方的戰略重組已於2020年12月1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12月29日完成交割。根據協議,濰柴集團持有雷沃重工60%的股權,天津雷沃持股38.62%,濰柴集團成為雷沃重工的控股股東。
  • 山東廣星化工集團有機微肥掀起「土壤革命」
    原標題:山東廣星化工集團有機微肥掀起「土壤革命」  8月4日,來自國內權威農業和肥業專家在北京一致發出強音:中國的另一條耕地安全「紅線」——食品安全,可望從源頭上安全軟著陸。山東廣星化工集團研製多年的有機微肥已經批量生產,並讓好多產糧大省開始受益,「放心糧」堂皇走向市場,「毒大米」、「毒白菜」有望不再侵擾您的餐桌。
  • 水稻微肥的重要性
    就目前的農業生產中,水稻的優化配方施肥,人們往往十分重視氮、磷、鉀等大量元素化肥的配合施用,卻忽略了矽、鋅等元素的施用,使得作物產量並不是很理想,今天我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水稻微肥的重要性。   事實上,水稻是吸收矽較多的作物,一般莖葉中含有二氧化矽10%-20%,水稻體內矽酸含量約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
  • 草莓「哭臉」變「笑臉」,浦城縣農業農村局為種植戶解困
    講到這,福建省曉禾農業有限公司種植戶陳祖力的眼圈不禁紅了。南平市龍頭企業福建省曉禾農業有限公司採摘園建在浦城縣蓮塘鎮山橋村,種植20餘畝草莓,最近成熟了,紅彤彤一片,日產量為800到1000斤。煞是好看,看著眼前豐收的景象,種植戶月陳祖力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
  • 扛起中國農業裝備...
    雙方將強強聯合,發揮資源協同優勢,加快推進我國農業機械化、智能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引領中國農業裝備邁向高端。雙方的戰略重組得到了天津雷沃全體股東和高管層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雷沃重工管理團隊及全體員工的積極擁護。雙方已於2020年12月1日籤署戰略合作協議,12月29日完成交割。根據協議,濰柴集團持有雷沃重工60%的股權,天津雷沃持股38.62%,濰柴集團成為雷沃重工的控股股東。
  • 宜黃縣農保局全力助推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實現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目標的收官之年,為全面實現脫貧解困目標,宜黃縣農保局按照「兜底線、保基本、可持續」要求,積極發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精準脫貧方面的作用,為城鎮貧困群眾落實代繳政策,全力助推城鎮貧困群眾脫貧解困工作。
  • 王建平走訪脫貧解困人員和精準扶貧對象
    王建平走訪脫貧解困人員和精準扶貧對象 2020-09-25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業中國農業的「閱兵式」
    聯合國糧農組織評選出被認證的31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農業項目中,中國就有11個。一起來領略一下中國農業的「閱兵式」吧!▲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傳統生態農業的樣板▲紹興會稽山古香榧群藉助「天賜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普洱形成了以茶文化為核心的獨特旅遊風情。
  • 中國農業不能忽視市場和品牌
    那麼這一來自中國的水果叫什麼好呢?最初上市的時候生產商叫它"Yang Tao",也就是中文名"陽桃"的音譯,但是基本上無人問津,後來改名為"Chinese Gooseberry(中國醋慄)",這名字聽起來就很酸於是還是沒有火起來。後來又改名為"melonettes(美龍瓜)",名字是夠響亮了,但是當時的紐西蘭政府對瓜類水果收取高昂的稅費,所以這個名字仍然不合適。
  • 中國這個著名的魚米之鄉,從傳統的農業大省,邁向世界級的旅遊地
    湖南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省,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近年來,隨著文化與旅遊的結合,湖南實現了旅遊業的發展,它正在成為國內外著名的重要旅遊目的地。說到湖南旅遊,我們得談談湖南的名勝古蹟,湖南的歷史遺蹟遍布全省,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具有名山、名水、名城、名樓、名寺、名人,其中,株洲炎陵縣炎帝陵墓是中國人民祭祖的聖地,武陵源美麗與世隔絕,它在1992年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南嶽衡山位於中南部,素有「五嶽獨秀」之稱,是一個著名的文化山,在北部的洞庭湖過去被稱為「八百裡洞庭」景色壯觀;位於洞庭湖畔的嶽陽樓嶽是我國江南的三大名樓人之一
  • 中國農業大學新增中獸醫學、日語、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6個專業!
    近日,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公布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中國農業大學申報的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生物質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土地整治工程>、中獸醫學、日語6個本科專業獲準增設。
  • 專訪:推動中智關係不斷邁向新高度——訪中國駐智利大使館臨時代辦...
    新華社聖地牙哥12月18日電 專訪:推動中智關係不斷邁向新高度——訪中國駐智利大使館臨時代辦周儀新華社記者尹南張笑然2020年是中國與智利建交50周年。中國駐智利大使館臨時代辦周儀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50年來,中智合作碩果纍纍,成為新興市場國家團結合作的典範。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智深化互利合作將為各自發展帶來更多機遇,給雙方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周儀說,智利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交的拉美大陸國家,為開闢中國同拉美國家關係新局面起到良好示範作用。建交50年來,中智關係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始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 農業農村部:農業科學家群星閃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農業脊梁!
    農業農村部部長5月1日勞動節發表一篇文章:「我的農業科學家朋友」,突出介紹了在農業各領域作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為保障我們的「米袋子」「菜籃子」「油瓶子」「果盤子」等等付出了智慧和汗水,這些農業科學家們才是我們新時代應該追的星。
  •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
    中國農業科學院現有研究生導師216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727人。導師隊伍中,兩院院士13人,國 家傑青、優青和「萬人計劃」等入選者6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95人,「青年英才計劃」和「科研英才培育工程」院級入選者92人,享受政府特貼專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農業科研傑出人才等國家級專家3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