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13日,由中國化工報社、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和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織的第二屆作物中微量元素營養與肥料施用關鍵技術研討會暨中微肥創新聯盟2017年會在山東臨沂召開。
會議認為,中微量元素的科學使用是目前農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應農業的召喚,化肥產業必須走出氮磷鉀一統天下的局面,通過傳統化肥與中微肥的聯姻,掀起肥料產業新一輪變革。
綠色農業的召喚
一項數據顯示,全國農田土壤中,缺硼面積高達83%,缺鈣64%,缺鉬59%,缺鎂53%。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型肥料專業委員會主任沈兵說:「在佔中國耕地70%的中低產田中,絕大多數都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問題。當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時,輕則減產、品質下降,重則顆粒無收。我們十幾年的研究表明,氮磷鉀目前在中國不是問題,主要的問題就是中微量元素。」
研究還表明,中微量元素的匱乏還會通過食物鏈傳導至人體,造成隱性飢餓,從而引發一系列人類健康問題。
作為中國中微肥研究的創始人,中微肥創新聯盟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原副校長王運華呼籲,對中微量元素在農業應用上的研究應該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重視,堅持試驗、示範和推廣三步走的思路。
中微肥走上前臺,本質上是對精準施肥和平衡施肥的深化。全國農技中心首席專家高祥照指出,肥料品種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配方肥「精準化」,這對中微量元素的功能和應用研究提出了急迫要求。當前要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對農民做好科學普及,二是系統研究中微量元素在肥料生產中的科學使用和添加。
無論是耕地質量現狀,還是精準施肥要求,中微肥產業蘊藏了越來越大的空間。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北京)常務副主任汪洪指出,《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已明確了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方向、重點任務和施用原則。但是從產品登記看,中微肥產品的登記數量並不多,產業發展有很大空間。
「小字輩」帶來新格局
專家們認為,中微量元素作為氮磷鉀之外的「第四種元素」,量小功高,肥料「小字輩」將會給肥料產業發展帶來新視野、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機制。目前,氮磷鉀為主的傳統化肥利用率只有30%左右,由此帶來了農業投入增加和環境負面效應。中微量元素對於大肥增效能起到重要作用,它們能促進養分吸收、提高利用率。
面對機遇,不少企業在中微肥領域已搶佔市場前沿。史丹利、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綠色農華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新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連亞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均已在該領域搶先布局。
中國肥料行業轉型中帶來的巨大市場,還吸引了國際農化巨頭的目光。據了解,土耳其ETI礦業集團、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已加速在中國推廣硼肥和鎂肥。
聯盟聚力抱團發展
本次會議主辦方,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去年9月在湖北武漢成立,系國內中微肥領域權威的產學研合作機構。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唐仁華表示,聯盟將履行「成立一個聯盟、豎起一桿旗幟、服務一個產業」的宗旨,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農產品品質提升提供技術支撐。
會上,由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的2017年度「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青年英才獎學金」隆重揭曉,湖南農業大學華營鵬博士和華中農業大學劉新偉博士獲此殊榮。同時,由中微肥創新聯盟主辦、深圳德鉀鹽貿易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微量元素營養及中微肥知識大獎賽也正式啟動。該活動將依託中國化工報社《農資導報》的全媒體平臺,普及中微量元素營養及中微肥知識。
會議同期,中國中微肥創新聯盟一屆二次理事會隆重召開。艾梯麥亞太有限公司和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增補為聯盟一屆理事會理事單位,大連微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鼎豐化工有限公司、山東新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德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邯鄲市萬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武漢市沃農肥業有限公司、河北九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寶田肥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被吸納為聯盟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