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父母子女一場,彼此成就彼此,面對孩子,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今生承蒙不棄,能夠成為你的爸媽。
每一個父母都愛孩子,是天下最大的溫暖,也是最深的感動。身為父母,我相信看著孩子出生長大,是我們最驕傲的一件事,想把所有的愛都給他們,只要看見他們燦爛的笑,就算我們受再大的苦也值得了。
可是現實中卻不乏這樣的情況,因為有了二胎,許多父母不能做到真正的把愛平分,在他們看來,老大是哥哥姐姐,理應懂事讓著弟弟妹妹。也因為弟弟妹妹年齡小,而往往能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從而忽略老大的感受。
陳倩在二十一歲的時候,未婚先孕生下了大兒子小東。陳倩其實是不想要這個孩子的,她的直覺告訴自己,遲早會和孩子爸爸分開,兩個人不合適的地方太多了。
可是男友年紀不小了,他很想有個孩子,在得知陳倩懷孕的那一刻,他高興壞了,求陳倩一定給他把孩子生下來,只要陳倩開口,他什麼都答應。
女人到底是心軟,天性裡母愛的散發,讓她最終決定留下這個孩子。
在兒子一歲的時候,男友因為犯事坐牢去了,留下陳倩一個人撫養孩子。
陳倩將孩子送到了父母那裡撫養,自己出去工作。對於孩子的花費她是一力承擔,可是在感情上卻很少有交流。
後來,陳倩談過幾次戀愛,對方條件都不錯,但都嫌棄她有個兒子。為此,陳倩心裡一直有個坎,覺得是兒子拖累了自己,為此,更加不喜歡他。
在兒子六歲的時候,陳倩又結婚了,生下了弟弟。可能隨著年紀的增長,心智也在漸漸成熟,對於這個小兒子,陳倩是萬般疼愛。
在小東上小學的時候,陳倩將他接過來和自己住在一起,本以為這是母愛的回歸,可後來小東發現媽媽對自己和弟弟有著千差萬別。
比如陳倩下班回家後,第一件事必然是親親抱抱弟弟:來,讓媽媽抱抱,今天已經一天沒抱我兒子了。可是對於小東,總是冷著一副臉,千篇一律「作業做完了沒有?」
吃飯時,弟弟讓媽媽給自己端水,媽媽總會慈愛地答應他;可對於小東的這個要求,媽媽則是訓斥他:自己沒長手嗎?那麼大個人了,什麼都要媽媽做!
平常自己和弟弟起爭執了,弟弟會跑去和媽媽告狀,而媽媽總會不問青紅皂白責備自己,從不願聽聽自己的話。
到現在,弟弟已經4歲了,還挨著媽媽睡。自己從一歲後,便再也沒有感受過媽媽的溫暖。
有時候,他也很想媽媽能抱抱自己,再挨著媽媽睡一次,可是媽媽總是冷冰冰地拒絕了:你現在這麼大了,怎麼還能挨著媽媽睡覺!
而自己在媽媽眼中,也總是充滿各種缺點:愛玩遊戲,學習差,不聽話……
有時候看著媽媽和弟弟,小東覺得他們才是幸福的一家三口,自己只不過是個局外人。
終於,在小東10歲生日的這天,小東留下一封信獨自回了外公外婆那裡:
媽媽,請原諒我的不懂事,我還是回外婆那裡吧,不給你添麻煩了。我知道你一直不喜歡我,外婆也告訴過我,如果不是因為我,你可以過得更好。可我依然感謝你,把我帶到這世上。媽媽,我知道在你眼中我有很多缺點,你覺得我一天都愛打遊戲,性格孤僻,不愛和人交往,不陽光開朗。可是,媽媽,你知道嗎?我一個人在家,你也不怎麼陪我玩,我除了看電視,玩遊戲,我還能幹嘛?我知道我不乖,經常惹你生氣,可我已經很努力想做好,讓你能看到我的優秀,可是,對不起,我沒成功。有時候,媽媽,我看著你疼愛弟弟的畫面,我多想告訴你:媽媽,你可不可以也愛我一點?
看著兒子歪歪扭扭的字,陳倩終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原來自己對小東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
家有二胎,最忌諱的是父母愛分配不均,偏愛某一個,傷害了另一個。
在二胎家庭,父母們大多都有一個錯誤的概念:只要兩個孩子鬧矛盾了,害怕小的被欺負,就一定會責怪老大,要求他們讓著小的。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一昧地責怪某一個,只會讓他覺得自己不被父母所愛,感覺父母嚴重的偏心。合格的父母應該是站在公正的立場來判斷是非,教導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只責怪某一個。
切記,他們都是你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希望父母好好愛每一個孩子,因為你的每一個孩子也在深深地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