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野生動物監測 紅外線相機「蹲守」南嶽保護區

2021-01-10 新湖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9日訊(見習記者 聶沛 通訊員 曾小豔 彭輝)2月18日,衡陽市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2批紅外線相機安裝工作全部完成。這是該保護區為加強疫情防控、保護野生動物而採取的措施。

「我們根據動物留下的食痕、足跡、蹭跡、臥跡、糞便找出其活動頻繁區域,再將紅外線相機隱蔽安裝在這些區域內,相機要儘量放置在動物取食、休息及活動的通道上。」保護區工作人員匡代勇說,在安裝紅外線相機前,工作人員已多次深入自然保護區勘查野生動物活動情況。

據悉,2018年,南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野生動物紅外監測工作,此次新增的11部紅外線相機旨在進一步摸清野生動物的種類、數量、分布、棲息地狀態和保護現狀,為保護野生動物提供科學依據。

截至目前,該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鷳、松雀鷹,省地方重點保護動物野豬、小麂、狗獾、鼬獾等多種珍稀動物,收集到野生動物有效視頻300餘段、照片1000餘張。

相關焦點

  • 甘家湖架設紅外線相機,野生動物紛紛「留影」
    工作人員架設紅外線相機天山網訊(文/記者 秦金俐 圖/受訪者提供)近日,在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蘇管理分局四棵樹轄區內,新布設的紅外線照相機陸續抓拍到了十餘只赤狐、馬鹿、歐亞猞猁等野生動物在水源處飲水的畫面。
  • 甘家湖架設紅外線相機 野生動物紛紛「留影」
    來源:天山網工作人員在架設紅外線相機。天山網訊(記者秦金俐報導)近日,在甘家湖梭梭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烏蘇管理分局四棵樹轄區內,新布設的紅外線照相機陸續抓拍到了十餘只赤狐、馬鹿、歐亞猞猁等野生動物在水源處飲水的畫面。
  • 「清遠」佛岡觀音山保護區2020年野生動物監測成果豐碩
    「『這是松雀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只是白鼻狸,比較常見;另外這是斑林狸,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鑑定專家不斷說出白鷳、野豬、豹貓、珠頸斑鳩等野生動物名字,如數家珍」。12月初,廣東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收集整理了2020年度野生動物監測視頻,邀請了野生動物專家對監測視頻進行動物種類鑑定,上述一幕便是鑑定現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松雀鷹據了解,為調查監測保護區內野生動物資源,2020年佛岡觀音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全區共布設了15臺紅外自動感應相機,全天候記錄野生動物活動狀態,推進野生動物監測研究工作。
  • 南嶽衡山:科學救護珍稀野生動物過寒冬
    為幫助珍稀野生動物順利過冬,保護豐富南嶽的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每年對珍稀野生動物均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不顧天寒地滑,步行到達放歸投食地並細心撒下穀物。紅網時刻衡陽12月17日訊(通訊員 匡代勇 記者 石珊)近日,為幫助白鷳順利採食度過嚴冬,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不顧天寒地滑,步行到達放歸投食地並細心撒下穀物。由於近期南嶽雨雪冰凍天氣頻現,位於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海拔600餘米的白鷳放歸點已經白雪皚皚,部分地面已經結冰。
  • 我省一自然保護區320個紅外相機高密度監測 40餘種野生動物頻頻上鏡
    生活報4月23日訊 我省在中央站黑嘴松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高密度野外紅外監測,歷時兩年時間,至4月初,已監測到40餘種野生動物。工作人員表示,監測區內出現大量野生動物,包括頂級獵食者猞猁和狼,說明生態環境正在恢復,並為東北虎等食肉動物回歸提供了條件。
  • 錦州閭山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首次登上央視
    近日,央視一套的《秘境之眼》節目播出了遼寧醫巫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狗獾特輯,讓全國觀眾對該保護區及生活在這裡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了更多了解。這也是該保護區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首次登上央視。
  • 廣東江門古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積極推進紅外相機監測工作
    為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和研究工作,進一步監測、調查保護區野生動物種類及活動規律,江門古兜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科研宣教科積極牽頭帶領古兜山林場相關技術人員於2020年初啟動了覆蓋整個保護區的紅外相機監測工作。按照監測技術要求,將保護區劃分為155個1km*1km的網格,並計劃在每個網格中設置一臺紅外相機,以實現保護區監測全覆蓋。截至11月底,在保護區核心區已完成27臺紅外相機的設置和調試工作。近日,保護區管理機構對已投放的紅外相機進行數據採集提取和整理分析,共收集到野生動物有效照片300餘張,視頻資料100餘段。
  • 南嶽第一批經過野化訓練的成年白鷳放歸森林
    11月4日上午,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將第一批經過野化訓練的成年白鷳在南嶽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歸自然。這是保護區首次對人工繁育的白鷳實行放歸,也是擴大該種群數量的一次嘗試。白鷳,又名銀雞,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為大型雉類。雄鳥上體白色,密布以黑紋,羽冠與下體呈藍黑色,尾長,體長可達1米;雌鳥通體為橄欖褐色,枕冠近黑。
  • 臺動物保護區水鹿嬉戲 山羊偷瞄有趣畫面曝光(圖)
    人民網1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林區管理處在玉裡野生動物保護區進行監測,經過一年記錄,發現長鬃山羊觀看水鹿泡澡的有趣畫面,還有黃喉貂成雙奔跑嬉戲、藍腹鷳家族穿梭等,將可作為生態研究資料。
  • 江西彭澤:國家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林雕現身保護區
    保護區生態監測站護林員陳裕祿說:「我們看到4隻林雕在天上盤旋,其中一隻腳上還抓著老鼠,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我們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是越來越好了,以前像這種場景是很難見的。」據了解,林雕又叫樹鷹,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對棲息地環境要求很高,喜歡棲息在樹木高大、物種豐富的地方,主要以鼠類、蛇類、雉雞、蛙、蜥蜴、小鳥等動物性食物為食。
  • 視頻:南寧大明山首次監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熊猴
    近日,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野外動態監測紅外線相機,首次監測記錄到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熊猴。通過視頻觀察,這一處崖邊是熊猴遷移經過路線之一,也是猴群短暫休息的地方。▼熊猴學名 Macaca assamensis,獼猴亞科 - 獼猴屬,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Ⅰ級,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近危(NT)。
  • 石虎保育雪上加霜 監測相機遭竊又傳路殺(圖)
    苗慄縣38臺監測野生動物的紅外線自動相機遭竊,讓石虎保育工作雪上加霜,縣府23日表示,苗140縣道22日晚間又發生一起石虎路殺事件,是今年第20起。(警方提供)臺「中央社」記者管瑞平傳真 2019年10月23日     苗慄縣38臺監測野生動物的紅外線自動相機遭竊,讓石虎保育工作雪上加霜,縣府今天表示,苗140縣道昨晚又發生一起石虎路殺事件,是今年第20起,累計已有21隻石虎殞命。
  • 龍巖這個保護區布設紅外相機後,拍到了它們→
    監測圖像資料顯示,保護區新拍攝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頸長尾雉、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毛冠鹿截至目前,梅花山保護區已累計監測拍攝到野生動物61種。,保護區在全省率先按1×1公裡網格系統布設了紅外相機野生動物監測網絡。
  • 廣東乳源大峽谷保護區驚現「四不像」
    記者看到,視頻中一隻相貌像羊的動物從鏡頭左方闖進來,紅外線相機受到感應,閃光燈自動亮起,照亮它的大半個身子。它受到刺激,前蹄緊急剎車,警惕地對望鏡頭後,轉身逃蹌。它背上的鬃毛、尖尖的耳朵和角都清晰可見。據科研人員介紹,中華鬣羚,又叫明鬃羊,屬牛科,典型林棲獸類,是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典型動物之一。
  • 「罕見」這個「瀕危」的野生動物在黑龍江一保護區首次被拍到!
    記者從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獲悉,小興安嶺林區首次發現了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野生原麝,這是由該所在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控的紅外自動監測相機監測到的。黑龍江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的野生原麝據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朱世兵博士介紹,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經對照片進行鑑定,朗鄉保護區監測照片中的動物體型偏小,低肩弓腰,毛色較深,符合原麝的形態特徵。
  • 【發現】「飛虎」現身八大公山保護區
    督查中,途徑瞭望臺時,聽到「吱」、「吱、吱」、「吱、吱、吱」的動物聲音,尋著聲音望去,只見在幾株大樹樹冠上有一隻尾巴很長像松鼠的動物在滑翔著飛來飛去。向賢楚便用手中的相機對其進行跟蹤拍攝,發現是一隻老百姓叫做「飛虎」的野生動物。通過檢索鑑定得知此野生動物為紅白鼯鼠,系八大公山保護區內首次拍攝到的國家二級珍稀野生保護動物紅白鼯鼠的活動影像資料,對保護區的物種研究意義深遠。
  • 金雕黑鸛等珍稀野生動物在沙坡頭保護區頻頻「出鏡」
    記者今天從寧夏林草局獲悉,近期,大量珍稀野生動物頻繁亮沙坡頭自然保護區,尤其是隨著紅外相機、視頻監控設備的普及使用,一些平時罕見的珍稀鳥類成群出現在「鏡頭」當中。金雕(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鵝喉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沙坡頭管理局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5月10日,通過對監測記錄、回收數據資料分類整理共計發現68種陸生野生動物
  • 大理巍山:「秘境之眼」共監測到野生動物177種
    日前,大理州巍山縣青華綠孔雀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黑領噪鶥和黑胸鶇兩種野生動物在CCTV-1綜合頻道《秘境之眼》欄目播出,這是今年以來該保護區動物第六次在CCTV-1黃金時段播出。10平方千米,主要保護對象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綠孔雀及其棲息環境,這裡還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長尾雉、林麝等珍稀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
  • 黑熊、獼猴、豺……白馬雪山保護區拍到珍稀瀕危物種活動影像
    掌上春城訊2020年11月10日,雲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工作人員對保護區北部一條紅外相機監測樣線進行了數據回收,在對紅外相機數據回收整理分析時,發現了黑熊、黃喉貂、獼猴、豺、血稚等多種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至此,該保護區已經拍攝到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活動影像。
  • 黃桑自然保護區多種野生動物頻頻「出鏡」
    全境森林茂密,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生物物種近3000種,優良的生態環境為野生動物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為摸清區內野生動物的種類、分布以及種群動態變化趨勢,今年初,保護區管理處啟動野生動物監測工作。共布設兩條動物監測樣線,在樣線範圍內安裝了100臺紅外線感應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