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就業性別歧視規定來了,你還擔心找不到工作嗎?

2021-01-08 鳳凰網

「你有男朋友了嗎?打算什麼時候結婚?」

「結婚兩年了吧?考慮什麼時候生小孩?」

「性別要求:男」

人社部日前發布規定指出,用人單位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網絡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你在找工作時是否遇到過性別歧視?在社會各界號召為女性賦權的今天,這些歧視離我們還有多遠?

你遇到過性別歧視嗎?

此前,在綜藝《她有情緒又怎樣》中,中國第一位UCF冠軍金腰帶女拳手獲得者張偉麗敞開心扉,談起了自己作為女拳手收到的偏見。而職業性別歧視這件事,口紅一哥李佳琦對此也深有感觸。

「女生怎麼能去這種男性林立的八角籠裡打呢?」縱使獲得了拳擊賽場的最高榮譽,張偉麗仍無法擺脫社會中的性別偏見。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更讓她哭笑不得的是,網友們會認為練拳擊的私下也會很暴力,每每有家庭暴力的新聞出現,都會有人在微博上@她 ,希望她能為女人出頭。

甚至還有很多人說,沒有男人敢找她當老婆,說不定一言不合就要被當作人肉沙袋打。

圖片來源見水印

而作為「口紅一哥」 ,李佳琦也對就業中的性別歧視頗有感觸。自從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爭議便一直圍繞著李佳琦。

在鏡頭前塗口紅,為女性化妝品帶貨,說著直男不懂的化妝成分與口紅色號。甚至連李佳琦媽媽的同事也不理解他的做法,「兒子在網上塗口紅,你不管管他嗎?」入行初期的李佳琦常常收到這些質疑。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日前,人社部發布《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規定》指出,用人單位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網絡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視性內容。

同時,《規定》要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應建立健全用戶信息保護制度,不得洩露、篡改、毀損或者非法出售、非法向他人提供其收集的個人公民身份號碼、住址、聯繫方式等信息。

該《規定》公布後,很多網友談起自己曾遭到性別歧視的經歷。此外,也有部分人表示該《規定》需要落實到具體細節及如何消除就業中出現的隱性歧視。

五花八門的性別歧視

職場中存在的性別歧視由來已久。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62個定點城市的調查結果顯示,有67%的用人單位提出了性別限制,或明文規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懷孕生育。

從招聘女生時提出「不結婚不生子」的「附加協議」,到感嘆聘用女生「增加了企業成本」,大學生就業市場上總會呈現出「男強女弱」的明顯態勢。

雖然男女平等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但社會上歧視女性,特別是在就業上歧視女性的現象還非常普遍。

由智聯招聘於2018-2020年連續三年公布的《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下文簡稱《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女性整體收入相較男性低了17%,薪酬差距明顯。

58.25%的女性在求職時被詢問婚育問題,而90.4%的女性求職者則遭遇過年齡歧視。

圖片來源橙雨傘微博

圖片來源橙雨傘微博

圖片來源橙雨傘微博

此外,據蓋茨基金會公布的一組數據,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女性平均每天在無償勞動上的時間就是男性的三倍,而疫情之下,女性每日的無償工作時間增加了50%以上;而她們失業的可能則是男性的兩倍。到2021年,陷入極端貧困的女性將新增4700萬,總數至4.35億。世界迫切需要行動為女性賦權。

從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五花八的性別歧視。比如光明正大的男性優先、女性需要開具未婚未育證明,男女學歷要求不同。

圖片來源見水印

圖片來源網絡

當然也包括在面試時詢問婚育情況;將妊娠測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以限制女性生育作為錄用條件;同工不同酬......

在今年夏季熱播的劇集《三十而已》中,生活在上海三個性格迥異的女性,面對到來的三十歲,在家庭和職場中都面臨著不同的困難,最終她們都找到自己,收穫了各自的生活。

近幾年,關於獨立女性的作品層出不窮,但究其根本仍逃不出傳統男強女弱的思想怪圈。

家庭主婦一定會遭遇婚姻變故,才能絕地反擊,如果想成就一番天地,則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中獨當一面。

但面對結婚與生育兩個巨大轉折,女性如果想二者兼顧,那似乎是件不可能的事。

《三十而已》劇照

其實,從傳統寓言和史實中不難發現,歷史上的「精英女性」如花木蘭、希拉蕊·柯林頓、柴契爾夫人都是向大眾展現她們果敢颯爽的一面。

一身純色職業裝,梳得一絲不苟的頭髮,在宴會上精緻的禮服和高跟鞋,和《三十而已》劇中王漫妮的形象十分接近。

對於她們的形容,多是以「鐵」、「硬」、「剛」這些偏向於男性氣質的詞語,呈現於報刊雜誌之上。

不少的媒介廣告宣傳語強調女性做本我、真我,但一貫的刺激消費話術如「塗口紅就是女人,不塗口紅就是男人」,仍然帶有極強的刻板偏見,認為男性一定要陽剛不重外貌,女性則必須柔弱注重外表。

2020年《調查報告》印證了這一點,在「造成職場性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調查中,「生育是女性擺脫不掉的負擔」、「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社會制度不夠公平」位列前三。

打破職業性別隔離,為女性提供平等競爭的職場環境,讓更多女性有自我實現的機會,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世界會變得更好嗎?

世界會變得更好嗎?

早在1958年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關於就業和職業歧視公約》的規定中首先提出,「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就是基於性別的任何區別、排斥或特惠,「其後果是取消或損害就業方面的機會平等或待遇平等」。

在我國法律中,除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12條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第13條更是明確規定:「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同時,《就業促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也在不同程度上對就業中產生的性別歧視進行保護。

各地也在付諸行動。

近期,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總工會和省婦聯聯合制定印發《關於建立就業性別歧視聯合約談機制的通知》。用人單位在發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員過程中,有下列情形將被聯合約談:

向上滑動閱覽

圖片來源見水印

據瀋陽晚報報導,近日,為了加強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勞動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保障其安全和健康,《遼寧省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下文簡稱《辦法》)正式對外發布,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辦法》中提到,經醫療機構或者婦幼保健機構確診患有重度痛經或者經量過多的,給予1至2日的適當休息。

然而,女性的維權仍路漫漫其修遠兮。

遼寧施行痛經假的消息一出,就有很多網友表示擔心「聽起來是好事,會不會又變味兒啊,讓女性在職場更艱難了」「就怕乾脆不用女生啊」……

在司法實踐中,2014年女大學生郭晶在應聘浙江杭州一家烹飪學校時被告知「只招男性」後,將其告上了法院。

法院認定學校行為屬於就業性別歧視,侵犯了郭晶的平等就業權,造成了一定的精神損害,判決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但駁回了郭晶要求被告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

該案代理律師許英認為,要想消除就業歧視,就必須讓用人單位真正認識到自身錯誤,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賠禮道歉比賠錢更有價值。法院僅支持賠錢而不支持賠禮道歉,是對用人單位歧視用工的一种放縱,警示力度不夠。(案例源自源眾家庭與社區發展服務中心)

對於性別歧視,張偉麗認為:「男女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路,我非常想說的是,男生女生都一樣,沒有什麼該做的,也沒有什麼不該做。」

促進婦女平等就業,與男女平權密切相關,需要各地各部門積極聯動,需要法律的明確規定與適當救濟,需要打破人們心中成見的大山,才不至於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才能提升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活力。

相關焦點

  • 「代人體檢」形成產業鏈 「就業歧視」惹得禍?
    工作人員詳細了解了記者的年齡、入職信息、體檢醫院名稱後,告訴記者一些事業單位會指定醫院進行體檢,而且在血液檢測項會私下增加B肝項目檢測。「單位會有人事部門的人在現場,你如果擔心血液檢測不過關,找我們幫忙就對了。」  這家代檢機構工作人員稱,有些事業單位要求比較嚴格,抽血環節醫生會要求出示身份證比照,所以在代檢前他們需要幫代檢者製作假的身份證。
  • 理工科女生填報,學這幾個專業很合適,找工作沒有性別限制
    理科女生選擇專業的時候,最怕的是什麼,很多家長其實比較擔心的是,報考一些好就業的工科專業,就業的時候被用人單位「性別歧視」,倒不是說什麼歧視,只是說有些用人單位對某些專業畢業生會有男女生的要求。而就業率更高的工科專業反而要慎重考慮才能選擇,所以今天就來分享幾個理工科女生填報學哪些大學專業很合適,這幾個專業畢業之後找工作是沒有性別歧視的,只要能力出眾的話,不管是男生女生都一樣好就業:1、計算機——現在學計算機的女生越來越多,雖然多數都還是男生,但本身理科女生也是比較少數的,所以這個行業對女生還是比較寬容的,相對來說只要女生本身的能力沒啥問題
  • 被辭退的跨性別者:打平等就業權官司 我只想作個符號
    因為公司以前跟我說,公司是比較開放的,他們說公司包括現在和離職的有多少對LGBT,但我事後覺得他們理解的LGBT只是對於G(男同性戀者)的包容,不包括對T(跨性別者)的包容。深一度:你去做手術前,肯定要有請假的問題,當時你說明了去做一個什麼手術嗎?公司的反應是什麼?
  • 錯過校招就找不到好工作了嗎?可能還真是這樣!
    相信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能夠在畢業的時候找到一份待遇高的好工作,這就是一個標準答案。但是想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這一目標,可能需要所有的大學生在時間期間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各種榮譽,不斷地鍛鍊自己的能力,於是我們就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要真正地找到好的工作,或許校招是所有即將畢業大學生都不能錯過的一個最佳途徑,這是所有即將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核心,如果這時的你放棄了,那麼也就意味著你放棄了好的工作。
  • 年前選擇「裸辭」,年後找工作容易嗎?2021年找工作更難?
    對於那些正在找工作的人來說,他們的理想工作,至少薪水,是令人滿意的。然而,理想雖然很豐滿,現實卻很殘酷,它總是達不到我們的期望。因此,很多人開始抱怨找工作有多難!  這說明,高校畢業生數量的增加也加劇了就業環境的競爭。許多公司在招聘某些職位時可能更喜歡應屆畢業生,這將使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很難找到沒有某些優勢的工作。其次,他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對於那些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說,找工作難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換句話說,能力和期望之間存在著不匹配。
  • 從東京醫科大學為女生減分看日本社會的性別歧視
    《朝日新聞》在社論中指出,當今社會竟然還存在這種明顯的(性別)歧視,令人感到震驚。 明目張胆的性別歧視據TBS電視臺報導,曾在東京醫科大學負責招生工作的一名幹部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無論哪所醫科大學都在這麼做,他並不認為這是不正當做法。做醫生需要體力,女性當不了外科醫生,她們也不想去偏遠地區工作。
  • 懷孕一個月,我被公司老闆歧視死亡:懷孕不配工作?網友卻說:老闆幹...
    樊女士入職珠海某物業公司不到兩個月,卻在查出懷孕當天遭到解僱,與物業公司多次協商無果後,樊女士於4月25日,以平等就業權糾紛為由提起訴訟。 10分鐘之後,負責人在微信群裡通知她:「你已經被解僱了。」 她醒來之後一臉懵,怎麼睡個覺醒來,突然就被解僱了? 知道事情之後,她非常憤怒。 都10點23分了,有什麼工作,不能等到明天嗎? 很多人這個時候已經睡覺了,更何況她是孕婦,更是早早起床了。
  • 《小豬佩奇》性別歧視?倫敦消防局批其用詞不當
    頗受歡迎的英國兒童電視節目《小豬佩奇》近日被倫敦消防局公開批評,稱該節目在提到「消防員」時使用的是fireman,而不是已經更加普及的firefighter,是性別歧視行為。同時,倫敦消防局還對芭比娃娃提出表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26歲才準備考研,會被導師歧視嗎?到了30歲再考就沒學校要了?
    在就業受挫的當下,選擇考研這條路的考生有很多,其中也有很多往屆考生,或是在職的考生。對於那些工作好幾年的人來說,再選擇考研的時候就有了很多顧慮,特別是年齡的問題。那麼考研會有年齡限制嗎?是不是到了一定年齡,比如30歲以後,就不能參加研究生考試了呢?26歲才準備考研,會被導師歧視嗎?
  • 年輕人抱怨工作難找,廠裡招人一直找不到,矛盾點到底在哪裡?
    作為一個還在發展中的國家,工廠是每個城市都少不了的,而大量基層產業就需要茫茫多的工人,有過經驗的人都知道,工廠永遠缺人,幾乎每個季度都在招,尤其是年底,員工缺漏非常大,基本只要你去,人家就要。然而,諷刺的是,年輕人卻一直嚷嚷著工作不好找,就業困難成為他們的常態。
  • 盤點英文中帶有性別歧視的詞
    他的一位員工黛比·希爾(Debi Hill)為他辯護道:「他並不是性別歧視,我們在他面前感覺很受尊重。」但他選擇用「女孩」這樣的詞來形容一起工作的成年女性,這個做法引起了公眾的騷動。但如果你看到辭典上給出的例句,你就不會這麼說了。 「他意識到她根本不是一個活潑的女人。」「我們的美是男性的,會被爭強好勝的年輕女孩喚醒。」「為什麼最聰明好強的女人也會在對愛情絕望之時變得狂躁?」(這些例句都來自於Tickled Pink一書) 沒有人會說「爭強好勝的男人」(feisty male),因為這類形容詞展現了詞彙的性別之分,同時也展現了日常生活中更廣泛的性別歧視。
  • 「代人體檢」成產業不能只怪就業歧視
    它改變的不只是個別不合理體檢項目的結果,而且將損害所有體檢項目的結果公正,以及入職體檢這項組織工作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面對已經形成產業鏈的「代人體檢」,說「根源在於就業歧視仍然存在」,在大方向上沒有錯,的確需要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和反思。
  • 很適合女生就業的3大專業,工作輕鬆而且還很賺錢!
    就業是很多大學生朋友擔心的問題,尤其是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當然,這個屬於正常現象,人對於未來的不確定總是容易感到恐懼!大學生就業不只是和她本身的素質有關係,還與她學習的專業有關係。大家不得不承認的是,有些專業確實比較容易就業,而有些專業就業比較困難。
  • 體檢還找人「頂替」?這樣矇混過關要不得
    我國勞動法明確規定「採取欺詐、威脅等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為無效合同,沒有法律效力。這意味著,如果體檢找「槍手」的行為一經發現,求職者可能被用人單位無責辭退。如此看來,造假有風險,且付出的代價一點不低,工作丟了是其一,信用「破產」是其二,這樣的結果,倒真應了那句古話——賠了夫人又折兵。當然,體檢代檢有其市場,和某些隱性的就業歧視不無關係。
  • 世界愛滋病日:比愛滋病更可怕的,是歧視
    徹底治療愛滋病或許還有點遙遠,這也基本上是專業的醫學人員的工作;但反歧視,是我們這一刻必須做到,而且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的大事。歧視帶來對社會和諧破壞的後果,遠遠比一種傳染病來得嚴重得多,而且對愛滋病的歧視,反過來也會對防艾本身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你身邊有認識的HIV攜帶者嗎?)(你會排斥和HIV攜帶者相處嗎?)徹底治療愛滋病或許還有點遙遠,這也基本上是專業的醫學人員的工作;但反歧視,是我們這一刻必須做到,而且每一個人都應該參與的大事。
  • 拜登毛手毛腳行為新解:仁慈性別歧視,川普:解釋就是掩飾!
    毛手毛腳的美國前副總統拜登,最近得了一個網上花名,「怪叔叔喬」(Creepy Uncle Joe),有人還把他多年與異性的親密動作組合成了怪行圖庫。拜登近日被多名女性指控性騷擾,包括內華達州前州議員弗洛裡斯指拜登給她後腦勺來了一記又大又慢的吻,一名來自康乃狄克州的43歲女子也稱拜登曾用他的鼻子揉搓她的鼻子。
  • 「你一個男孩子怎麼還喜歡芭比娃娃?」「誰規定不行?」
    周末閨蜜聚會,小君的兒子今年6歲,我們起初擔心他來到女生的家裡,沒有玩具車子給他玩會覺得無聊,可沒想到,他竟然開心地玩起芭比娃娃,細心地給娃娃梳頭、穿衣服、穿高跟鞋、有模有樣地給娃娃化妝……大家開玩笑地說:「呀,你一個男孩子還喜歡芭比娃娃啊!」
  • 記者模擬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求醫 感受醫生歧視
    她沒有表現出驚慌的樣子,繼續採夠了記者的血份,告訴記者15分鐘以後來拿化驗單看結果。  15分鐘後,記者再次來到化驗室拿化驗單的時候,發現記者的單子單獨放著。一個護士就對另一個護士指著記者說:剛才就是他,愛滋病。然後很好奇地問記者:你是怎麼感染的?記者問:這很重要嗎?她說沒事,就是隨便問問。記者走出化驗室大門的時候,站在兩邊的人紛紛迅速讓道。  我又回到內科第三診室。
  • 冷門職業好就業?嘗試這三類工作,畢業即就業,不用擔心前途
    >其實不難發現有一些工作非常好就業,甚至能夠達到畢業即就業的狀態,今天我們一起來介紹一下這些冷門職業以及這些冷門職業是如何好就業的。挑選來挑選去,只有那些技術過硬並且能夠在一所學校當中有所成、有所得,外帶這個學校稍微給那麼一點力的話,這個學生的就業前景是非常不錯的,而且甚至能夠達到根本不用找工作,工作直接來找自己的情景。
  • 疫情下浙江的登記失業率不升反降 不一樣的就業形態來了
    拍友 李建林 攝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今年的就業帶來極大壓力。  多重不確定性中卻傳出一個特殊信號:一季度,我省登記失業率2.28%,同比下降0.32個百分點,且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登記失業率不升反降的背後,是新就業形態的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