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澤東主席曾這樣評價一位皇帝:登基可謂奇矣!
古代皇帝登上皇位的方式大致有5種:
繼承(最普遍的方式,子承父位,兄終弟及)
受禪(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便是唐高祖李淵禪讓的)
起義(或者說造反,劉邦朱元璋此類)
被推舉(黃袍加身)
自立稱帝(諸如劉備、孫權之類)
但是,在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卻還有一位「從豬圈裡走出來」的皇帝,我們將時間軸拉回南朝劉宋時期,看一看究竟怎麼回事?
南北朝時期,宋朝有一個叔繼侄位的皇帝,名叫劉彧。相傳,他被拉到御座上的時候,還光著腳,衣衫不整,戴著個黑帽子,樣子極為狼狽,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人。據說他還和豬一樣,在糞坑打滾。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幼年失恃,以忍度日
原來劉彧是文帝第十一子。幼年時期,生母沈婕妤就去世了,劉彧由劉駿的生母路淑媛撫養成人。劉駿即皇帝位後,尊母親為太后。劉彧對路太后非常孝敬,對劉駿也非常敬重;雖然劉駿性情暴戾,無端猜忌甚至迫害諸弟,但對劉彧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卻很是親近,完全沒有猜忌和迫害,一方面劉彧生得白白胖胖,一副老實人的樣子,另一方面,劉彧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事事順從劉駿,這讓劉駿對劉彧放下了戒備。
二、飽受羞辱,獲「豬王」稱號
劉駿去世後,十六歲的太子劉子業繼位,這位小皇帝的殘暴交其父劉駿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作為皇帝叔叔的劉彧大禍臨頭了。當時,劉子業尚有六個在南方的叔叔,其中劉彧、劉休仁和劉休祐歷任重州刺史,擁有實力較強的軍隊,被劉子業視為心腹之患。因此,劉子業常將這三個叔叔軟禁在自己的身邊,並且想方設法地凌辱他們。這三人中數劉彧年長,所以受的迫害最重,也數他最能忍。
劉子業給他起了個侮辱性的外號「豬王」。有一天,劉子業突發奇想,令士兵將劉彧的衣服剝光,然後推進灌滿尿糞,汙水的坑裡;劉彧艱難地往外爬,劉子業和他的隨從就手拿棍棒毆打他,劉彧常常被打倒在汙水裡,喝了滿肚子糞尿。劉子業還令人將剩飯拌上野菜、雜草,讓劉彧手腳著地像豬一樣去舔食這些食物。如果劉彧稍有怠慢,便又是一頓棍棒打去。
劉子業看得高興,大叫道:「今日吃豬肉!」於是令土卒捆住劉彧的腳,準備抬到御廚宰殺。
幸而在旁佯裝瘋癲的劉休仁伸舌頭傻呵呵地說了一句:「此豬又大又肥,留幾日宰殺,為封謝貴嬪為後時用,豈不更有趣?」劉彧這才保住了一命。
三、暗中謀弒,登基上位
面對著劉子業家常便飯式的侮辱,劉彧心裡明白,劉子業遲早會要殺他的,自己不能坐以待斃,所以也在暗中尋找幫手,伺機廢弒劉子業。
景和元年(公元465年)11月29日夜,即劉子業決定殺劉彧的頭天晚上,劉彧正被困於秘書省,當他像熱鍋上的螞蟻得團團轉的時候,忽然擁進一群人來,把他拉到西堂上御座。這時他才知道劉子業剛被殺死,自己已被推舉為皇帝了。與趙匡胤黃袍加身不同的是,此刻的劉彧狼狽不堪,這就有了文章開頭的那個場景:劉彧衣衫不整,頭戴黑帽,光著腳,這哪像一個天子該有的樣子!於是,劉彧換上天子應戴的帽子,穿上龍袍,接受百官朝賀,登上了皇位,可以說他就是從豬圈裡爬出來的皇帝,這就是他的「忍」。
四、殘殺兄弟侄兒,穩住帝位
劉彧雖然當上了新國君,但因為是叔繼侄位,引起了劉子業的三弟晉安王劉子勳、七弟臨海王劉子頊和六弟尋陽王劉子房等諸王的反抗。劉子勳並在次年正月於尋陽稱帝。這樣,以劉彧為首的文帝系諸王與以劉子勳為首的孝武帝系諸王之間就展開了一場大混戰。不到四年的時間劉彧平定了劉子勳一方,劉子勳和他的二十八個兄弟或被斬首,或被賜死,或自殺,劉彧的侄子們也就全部死光了。劉彧終於用這些侄兒們的鮮血換來了暫時穩定的帝位。也因為對於侄兒們的鎮壓太過嚴酷,導致劉宋的統治階級內部的不團結。給日後的武將蕭道成的篡位埋下伏筆。
本來這個劉彧生得白白胖胖,看上去慈眉善目,又風度儒雅,明事知理,很像個仁慈好學之君。但即位後,劉彧健康狀況每況下,經常生病,他自知自己終究不是個長壽之人,擔心年幼的太子將來保不住江山,因此,猜忌心越來越重,並嚴厲鎮壓那些對皇位有威脅的人。於是,殘殺兄弟的行動開始了。劉彧先是逼令他的八哥中書監劉褘自殺,又派人暗殺了剛戾不馴的十三弟晉平王劉休佑,賜死了宰相劉休仁和巴陵王劉休若。最後只剩下一個弟弟桂陽王劉體範,因劉休範過於平庸無才,不會威脅幼主,才免遭一死。兄弟的鮮血真的能夠保住自己兒子的皇位嗎?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這樣評價道:
「帝猜忍奢侈,宋道益衰」、「夫以孝武之驕淫、明帝之猜忍,得保首領以沒於牖下,幸矣,其何後之有?」
翻譯過來就是:劉駿、劉彧如此荒淫殘暴,自己能免於被殺已經是足夠的幸運了,又怎麼能保全子孫呢?果不其然,劉子業、劉昱都被殺,劉宋的江山也葬送了。
五、晚年迷信,大興文字獄
劉彧晚年特別迷信鬼神,忌諱甚多,說話和文書用字都極挑剔,凡禍敗病喪及懷疑與此相似應迴避者,有千百種,若有犯者必嚴加懲治。
民間稱「宣陽門」為「白門」,劉彧特別忌諱,認為大不吉利。一次,尚書右丞江謐一不留神說出了「白門」二字,劉彧馬上厲聲訓斥他:「白你家門」,嚇得江謐跪在地上連連叩頭謝罪,這才免得一死。
皇宮內的忌諱就更多了,移動一下床,想修一下牆壁之類的小事,劉彧都要先祭祀土神,讓文士作文詞祝賀一番。為尋求數字上的吉利,他所需物品不論用度多少,每一件都要正御三十件,御次三十件,副又三十件,加起來定要湊成九十件。
在劉彧病重期間,他為了圖個吉利,宣布改元「泰豫」,但劉彧的病勢並未減輕。一天他夢到有人告發豫章太守劉愔要造反。劉彧醒後不問青紅皂白,立刻派人到豫章郡殺死劉愔。他還因猜忌,濫殺了許多無辜的朝臣。
但是,他的忌諱、他的濫殺,終究沒有保住他的性命。三十四歲那年,他終於戀戀不含地離開了人世。劉宋王朝也斷送在了他的兒子手裡,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總結
劉彧前半生能夠忍辱負重,為藩王時又好讀書,所著頗豐;但劉彧登基後,卻稀裡糊塗,晚年更是屢屢失策,削弱了王朝的實力,破壞了王朝的團結,「豬王」成為了他抹不去的一個標籤,劉彧其實就是劉宋王朝的掘墓人,掘著掘著,王朝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