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兒時經常跟著爺爺、爸爸守在收音機前,每晚固定時間聽單田芳老師的評書度日,尤其是武俠小說更吸引我。那時候的小編還不怎麼識字,所以單田芳老師口中的很多詞彙並不理解,只是聽個熱鬧。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編也開始讀書了,這時突然發現一個問題,同一個故事,小說中與單田芳老師的評書情節雖然大相逕庭,但敘述和用詞方面卻截然不同。
還記得,在《白眉大俠》中,金燈大劍客夏遂良並不是以睡姿休息,而是在禪床之上盤腿而坐,腳心朝上、手心朝上,入定休息,方圓幾百米之內,每一絲聲響都入定其耳,如有敵人靠前,立刻可以發覺。以這種功夫休息一個時辰,就相當於普通人睡上一晚,在休息的同時,又能保證最佳的防禦攻勢,是武林中的高手才會使用的一種兼顧攻防的內家功。單田芳的評書中,這種功夫名叫"雞司晨犬守夜"。
無獨有偶,《童林傳》第30回,展翅金雕鐵掌李源論拳腳和武器都敗給了童林,於是在山東巢父林東俠的府邸提議運用"雞司晨犬守夜"的功夫試探童林的內家功。《童林傳》的原作者是民國評書名家常傑淼,原名《雍正劍俠圖》,在原文中並沒有說這個功夫叫做"雞司晨犬守夜",於是我們可以判斷,這種功夫的名字是單田芳老師創作出來的,只出現於單老師的作品之中。
雖然是單田芳的創作,但這名字也是有來歷的,而且來歷還不小,乃是我們中國人家喻戶曉的《三字經》中的一段:「犬守夜,雞司晨。苟不學,曷為人。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大概的意思是忠犬夜不睡覺,為主人看家護院;公雞早起打鳴,叫醒主人起床,這都是它們的本職工作,人也是如此,如果不好好學習,那麼難以做人。
當然了,單田芳老師將三字經中的這六個字拿出來作為功夫的名稱,已經脫離了原先的意思,並賦予了其另一種含義——靜。所謂靜,便是運用了這兩種動物在夜間的工作的一種能力,人與動物相比,很多能力相差甚遠,比如與狗比嗅覺,人類完敗;比如與鷹比視力,人類完敗;比如與雞比熬夜,人類更是完敗。武林高手使用「雞司晨犬守夜」的功夫,就是運用內功模擬動物的特殊能力,提升自己的境界,達到超出常人的感知能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