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0日,今天我們迎來了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這一光榮而神聖的節日,這不僅是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更是一種儀式,給平凡日子賦予的深厚意義,這是黨和國家對人民警察隊伍的關懷與期望,也是人民群眾對新時代公安工作寄予的厚望。
從警無悔,初心不變。回首從警生涯中所經歷的,每一個「第一次」,都是成長路上的一次跨越,都是值得珍藏的美好回憶。
「40後」民警自述
身份證見證公安工作的發展進步
蘭州市公安局退休民警 牛耀宗
我1943年生於甘肅會寧,1963年參軍,1969年退役後,通過考試,1970年參加公安工作。工作之初,我被分配到蘭州市公安局治安處,在其下設的治安隊主要負責治安巡邏、治安案件和公共複雜場所管理。1984年,治安處重新劃分,成立了治安支隊和戶政處,我開始在戶政處負責戶口管理和農轉非工作。多年來,治安和戶政兩個部門分分合合,我始終沒有離開過。
1985年,市局籌建身份證科,為1986年6月的集中頒發居民身份證工作做準備,我有幸參與其中。1986年6月,全省集中開始了這項工作,市上成立了身份證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我被任命為身份證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主要負責身份證發放實施工作。當時要求要在3年完成這項工作,任務重、條件差、經費少,為了圓滿完成這項工作,我們跑遍了蘭州市三縣五區,核對戶口、校對信息。
工作之初,一些群眾不積極配合,進度很慢。通過說服動員、片警做工作、宣傳相關政策,慢慢地效率高了起來。山區相對城區身份證信息核對工作難度大,由於身份證照相要求不同於普通照片,群眾需要到指定照相館去照相,一些偏遠地區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條件,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聯繫相關部門,設置了很多臨時照相點。除了照相,核對信息必須見到本人,那時候交通不便,但是工作是「硬槓槓」,完不成這項工作,對不起身上穿的這身警服,於是走到哪裡就住到哪裡,回家的時間也是屈指可數。
有一次,我們前往蘭州市永登縣七山鄉核對信息,七山鄉地處永登縣西南部大山深處,距縣城70多公裡,面積佔全縣六分之一,「山大溝深坡陡、村遠人稀路長」,車輛不能達到,下車後借不到摩託車,於是我們借了自行車。到村上後發現很多村民不識字,也有無法證明身份的孤寡老人,為了方便群眾,同時確保信息準確,在那裡緊急設立了臨時照相館,對於不能證明身份或者不會籤字的群眾,用土辦法——「三對面」驗證法,也就是在本人、直系親屬和村委會等相關單位三方驗證下,由本人當面認證、親屬或相關單位代籤。這一辦法,在一定程度了解決了當時農村辦理身份證的問題。後來在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扶持下,七山鄉很多村民搬出大山,住進了新農村,有一次一位群眾跟我說,那一年國家辦理身份證,他父親照了這輩子唯一的一張相(片),非常的感激。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88年3月底,全省召開會議時,蘭州市首當其衝,製作頒發居民身份證位居全省第一。我省完成了公安部下達制證任務的83%,超額完成制證任務的1.7%,受到公安部的好評。我本人也被評為先進個人,得到省政府的表彰。
第一代身份證的頒發,對廣大人民群眾有著積極意義,為國家人口普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重人重戶問題得以大量解決,戶口準確性更加完善,對公安基礎工作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現在是第二代身份證,第三代身份證相信也不遠了,身份證辦理改革了、先進了、方便了,「放管服」改革落地,讓群眾異地辦理、自助拍照、自助辦理等等,極大的方便了群眾,讓群眾真正感受到科技進步和公安工作進步帶來的紅利。同時,身份證的相關信息也越來越完善。
歲月如歌,2002年機構改革,組織關懷,我提前退休了,馬上2021年了,退休20年,身體離開,心理上還是非常的關注公安工作,尤其是幹了一輩子的治安戶政工作,在我心裡,治安戶政管理工作,重在管理,而管理,歸根結底就是服務。退休後,我任了老幹部退休機關黨委委員、戶政處退休幹部的黨支部書記,非常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雖然離開公安,但一直追問公安,50年風雨兼程,把警服穿進了心裡,我想我做到了忠誠不變。
一名70後警察的2020年記憶
「掃黑」與「戰疫」
天水市公安局指揮中心 趙智彥
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從警生涯最為特殊的一年,也註定將是我終身難忘的一年。
這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中國人原本安樂祥和的春節假期,也深刻地改變了生活、生存方式,改變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規則,對整個人類的影響不亞於一次世界大戰。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的時候,我和掃黑專案組的弟兄們正分組駕駛著綁了防滑鏈的警車緊張地奔波於甘南、臨夏、定西、平涼、隴南和天水14個看守所進行春節前最後一輪訊問,接到家人電話提醒注意安全之類的叮囑時,我們更多的是在為武漢這個千萬人口級別的城市感到擔憂。經過艱辛的摸排和蹲守,大年初一下午,我們專案組潛逃了三個多月的一名涉黑逃犯被抓獲歸案,仔細搜查住所並訊問取證後直接送看守所羈押,沒有要求做核酸檢測。
1月26日,也是大年初二,疫情形勢陡然緊張起來,單位通知所有警察一律取消休假儘快返崗工作,分班分組戰鬥在卡點執勤、巡邏防控、打擊犯罪以及配合衛健部門開展數量龐大的流調工作。我們偵查辦案的模式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徹底顛覆了我在刑警支隊工作16年來的認知。看守所收押政策從疫情初期的「只出不入」,到後來「單獨隔離14天再入號室」,看守所隔離間「一間難求」。每一名需要關押的犯罪嫌疑人都要做核酸檢測。在看守所提訊的時候,民警需要穿防護服、戴口罩、護目鏡、手套、腳套,全副武裝得像「生化戰士」,就這身打扮還得在律師會見室隔著玻璃用對講機問筆錄。有一個看守所做得更絕,即使穿著生化戰士套裝,也只能和看守所內的嫌疑人用手機視頻進行訊問,審訊效果可想而知。
這一年,疫情可以影響我們的辦案方式和節奏,但影響不了黨中央部署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決心和信心。9月份,經過長達16個月的艱苦偵查和取證,我們專案組偵辦的2起涉黑專案陸續進入審判環節,107名犯罪嫌疑人先後得到了應有的法律制裁。
隨著工作調整,我離開刑偵部門來到指揮中心工作。疫情防控是這裡的一項重要任務,每天要對從境外和風險地區返回天水的人員信息進行梳理分析,推送市衛健委做好相關工作。入冬以來,全球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國內疫情雖有反覆但平穩可控,充分顯示了中國治理體系的制度優勢。我從每天負責接報警數據監測的同事那裡得知,2019年以來,半夜三更酒後打架鬧事的警情大幅減少了,為了逞強鬥狠、尋釁滋事而動輒持刀大打出手的更是絕跡了。天水市刑事發案總量從2018年之前年均1.1萬起,下降到今年的不足0.7萬起,我們的社會治安防控網越織越密,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兩代公安緣,一世警察情
隴南市康縣公安局 饒劍
他們是家人,亦是同行。只因他們身著中國藍,懷抱同樣的「警察夢」。正是由於父輩們的言傳身教,作為子女,他們勇敢接過父輩的接力棒,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不管前路多麼坎坷,依舊昂首挺胸,闊步向前,不負芳華。在第一個人民警察節到來之際,採訪了康縣公安局的兩代警察。
父:馬生彩,康縣公安局政委(已退休)
馬生彩,男,漢族,中共黨員,1953年2月出生,1969年至1979年在部隊服役,1980年復原分配到公安局工作,先後擔任政保股副股長、刑警大隊長、副局長、政委職務,2010年退休。
參加公安工作的30年,是我人生長河裡最為寶貴和難忘的歲月,我曾擔任刑警大隊長八年時間,那時候條件艱苦、交通不便,但絲毫不影響我們那一代人的工作熱情,大隊就是我們的家,戰友就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凝心聚力、克服困難,用雙腳一遍遍丈量康縣的山山水水,用實際行動踐行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偵破了一個又一個疑難案件。1984年,成功偵破轟動一時的「金盒子」團夥詐騙案件,該案涉案資金高達六萬餘元,在那個年代可謂是一筆「巨款」。我們輾轉十幾個省、市,共抓獲嫌疑人三十餘人,我因此榮立個人三等功。
如今,雖然退休了,但我一直默默關注著公安事業的發展,看到康縣公安在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執法辦案等方面都實現了的跨越式發展,各項工作齊頭並進,我從內心感到高興。
也許是受我的影響比較多吧?從小,女兒就立志要當警察。讓我欣慰的是,她現在也是一名人民警察。我希望:以前沒有做完的事,由她來代我做;還沒有走完的路,讓她來替我走,也希望她和她的戰友們,也是孩子們,能夠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和大好年華,繼承和發揚康縣公安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光榮傳統,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為公安工作的長足發展,為社會治安的持續穩定貢獻自己畢生的力量!我相信:康縣公安的明天一定會更好,一定能夠再創佳績、再鑄輝煌!
女:馬玲,康縣公安局禁毒大隊
馬玲,女,漢族,大學文化,禁毒辦主任,18歲到公安局實習,19歲正式分配,已參加公安工作20年。而讓我選擇警察這個職業的動力來自於父親,因為父親是一名警察,而我從小在公安局大院長大,最愛聽警察抓壞人的故事,所以當警察一直是我的夢想,中專畢業那一年,我光榮的加入了人民公安的隊伍,2005年,參加全省警察公務員招考,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為正式警察,等了六年,終於如願以償的穿上了那身最愛的警服,終於實現了我多年的心願。
自從到康縣公安局工作以來,老爸堅持讓我從最基層做起,從一名打字員到如今的禁毒辦,從剛不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的得心應手,全都離不開老爸的監督、教育和支持。記得,剛剛從警時,要好的同學羨慕我說:「作為一個新人,有老爸的保護,就沒人敢欺負了……。事實是,同事都很和睦,老爸卻很嚴肅,特別是對我在工作上的要求,甚至比一般民警還要嚴厲,當時,我真是無法理解。但在生活中,老爸卻是一位慈祥的父親,非常關心我的衣食住行,也常常對我的一些工作方式方法耐心指導,特別是隨著我一天天的長大,而老爸卻在一年一年的老去,才明白,老爸對我的那些嚴要求,對我的成長是多麼重要。所以,老爸是我的引路人。我雖不是男兒,但我也要像老爸那樣,做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扛起肩上的責任,讓老爸放心,讓組織放心!
發布:甘肅省公安廳政治部宣傳處
原標題:《【歲月如歌,忠誠不變】警營記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