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河北遊-驚詫九絕隆興寺,三千匠役建大佛

2020-12-01 青青私享

在河北石家莊市正定縣城內,有一座是國內現存時代較早、規模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的隆興寺。從大門口看這個貌似很平凡的千年古剎,實則卻大有乾坤。

隆興寺原名「龍藏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586年)。宋朝初期,太祖趙匡胤敕令在寺內鑄造銅佛,並修建大悲閣,其後大興土木以大悲閣為主體的一組宋代建築修建完成。在清康熙和乾隆年間,又兩次大規模維修和增建,此時的寺院發展到鼎盛時期。「隆興寺」在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才由龍藏寺更名為隆興寺,又俗稱大佛寺。

歷代帝王曾多次幸駕到「大佛寺」駐蹕(「帝王出行時中途暫住的地方」),上香禮佛,題詩書匾,刻碑立石。晨鐘暮鼓,鐘磬齊鳴,香菸繚繞,「南無」聲聲。寺院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主要建築分布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及其兩側。

大佛寺以大悲閣為中心。大悲閣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五簷三層,高33米。要看大佛真面目還要拾級而上,木梯很陡峭上下很艱險。

閣內矗立著高大銅佛鑄像,它是北京周邊地區4尊大佛之一(北京雍和宮大佛、天津薊縣獨樂寺大佛、承德普寧寺大佛)但就鑄造工藝來說她可是,工程浩大,工諏複雜,比承德外八廟普寧寺大乘之閣的觀音木雕像難度要高得多,同時有三千匠役投身這項工程。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正定大菩薩。

這尊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像有22.28米高,有42臂分別執日、月、淨瓶、寶杖、寶鏡、金剛杵等法器。面部情端祥恬靜,仁慈莊重。達到了瞻之彌高、仰之益恭的藝術效果。站到她眼皮底下緊緊的盯著菩薩的眼睛仿若活菩薩一樣。

寺內有九絕,大悲閣的千手千眼觀音是一絕,在大悲閣右側,座西面東這轉輪藏閣又是一絕。轉輪藏閣創建於北宋,為單據歇山頂二層樓閣。典型的宋代特點。這閣採用了大彎梁和叉柱造手法,有極高的科學價值。閣內上層置放一直徑七米的八角形木製轉輪藏,上層罩金裝木雕佛三尊。這轉輪藏即為轉動的藏經櫥,是佛教取法輪常轉,自強不息之意,比喻佛法猶如車輪,輾轉相傳,永不停息。據說這轉輪藏有一個絕妙之處,就是它巧妙地運用了我國古代建築室內空間設計,把高大的轉輪安置在地面以下,一來烘託出轉輪的高大;二來也充分運用了室內的空間。

坐落在大悲閣東側,座東面西與轉輪藏相對的就是慈氏閣中。這裡有大佛寺九絕中的一絕,一尊約七米高的用宋代獨木雕刻而的彌勒菩薩雕像;(註:佛教中彌勒梵語為姓,譯為慈,所以人們都稱為慈氏菩薩。)這個絕不僅在於是慈氏菩薩是由一根獨木雕刻而成,也不在於婦女們看到她可以傾吐隱秘;男子們看來竟是一位風姿窈窕的妙齡女子。而是,慈氏閣的永定柱造做法,乃是我國現存宋代古建築中的孤例。慈氏閣的建築從整體到單體結構,以及細部裝飾,都充分體現了我國古建的傳統藝術和獨特風格。

最北端的毗盧殿,是1959年由正定崇因寺遷來,創建於明代。這殿宇相對其他的殿面要破舊了許多,但殿內的毗盧佛卻是國內唯一一尊,堪為珍品。

殿內的銅鑄毗盧佛,構思奇特,鑄造精細,是國內孤立。三層蓮座,每一蓮瓣上均刻一小佛;每層蓮座上,各跨四尊銅佛,頭戴五佛冠,兩兩相背,面向四方。整個雕塑,共鑄大小銅佛1072尊。它們千姿百態,各具特色。這一形象,被人稱為「千佛繞毗盧」。

寺內最絕的要算是摩尼殿了。建於宋仁宗元年(元公元1052年),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正名五花大閣殿。象這樣的巧妙布局建築特點,在國內為一孤例。(這裡好幾個孤立,也就是在別的地區寺廟根本看不到的。)摩尼殿內正中須彌臺上,有五尊金裝異彩的佛像,中央是釋迦牟尼說法坐像。左側站著弟子迦葉,象一位嚴肅的老僧;右側站著弟子阿難,文靜溫順,象是一位善人。這三尊佛像都是宋代原塑,實屬珍品。

最神奇的其實在殿後,懸空的五彩泥塑假山中間,有一尊明代成化年間的彩塑觀音像。這觀音頭戴金光閃亮的寶冠。身披五彩繽紛的瓔珞。臉龐秀麗,慈善端莊,向你微笑,細眉之下,那雙智慧深邃的眼睛,閃爍著洞察人間善惡的眼睛。眼神微微向下俯視,使她的目光恰好與禮佛者在仰視時形成感情上的交流。她一腳踏著含苞待放的蓮花,一腳輕輕踞起,兩隻手自然撫膝,表情閒逸自若。這倒座觀音的絕妙之處,在於她完全脫離了那神像中的傳奇色彩,而塑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輕美貌女子,塑像尺寸合理,線條流暢,造型細膩,生動逼真。

戒壇是在摩尼殿北面,平面呈方形,為明代所建。現在的殿宇自石臺以上為清乾隆年間所建,四角攢尖頂,四面均出簷三層。

壇內置有雙面銅佛一尊,南為阿彌陀佛,北為藥師佛。明朝弘治6年(1493)鑄造。這戒壇絕妙之處便是這尊雙面佛,無論你站在前面或是站在後面;怎麼你也看不出他是一個兩面佛,簡直就像一個人一般。戒壇主要是僧倡傳法受戒的場所。

參觀雙面佛的時候,發生了一個有趣的事情,不得不說。一女一男進殿後,一女表現素質及其差,大聲喧譁不說,還在佛祖面前吃了一顆糖,隨手糖紙就扔在地下,正好丟在了佛祖的眼皮底下,瀟灑的揚長而去,隨後只聽得門外「咕咚」一聲,等我們出去一看,哈哈,那女的下臺階的時候摔了一個大跟頭,因為臺階很滑溜。佛祖顯靈啦?要愛護環境哦!我們格外小心的下了臺階,因為這裡是「戒壇」呢。

這是大悲閣前香爐的一條腿上的獸頭,被禮佛的人把腦門摸得鋥光瓦亮,但還是很威嚴的啵!

與威嚴的香爐腿相比,這些在冬日太陽下午休的僧人到多了份慵懶。

甚至有人竟打起了哈欠。

這些泥人放在這裡也許是祈福者對新年的美好祝願吧。

在許許多多呆板的供奉裡,唯獨這尊氣勢不凡的關羽泥塑招人喜愛,一副玉樹臨風、神勇威武、天下無敵的樣子。很有趣哦。

寺廟現在正準備再一次的大規模的修繕活動,這些都是籌集到善款的瓦片。

容易被人忽略的寺內的飛簷卻不相同,都很有趣。這個武將蹲守在大悲閣的屋簷上,保護著千手千眼觀音,難道防止飛賊?

那麼摩尼殿屋簷上這個站在雞背上遙望遠方的秀才又在等待什麼人的到來呢?

相關焦點

  • 八景之一,土堂大佛和怪柏,國家級文物,山西省太原市淨因寺
    淨因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北郊區崛山麓的土堂村,因寺中有土雕大佛一尊,俗稱「大佛寺」。創建年代不詳,多說始建於金泰和五年(1205年),清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重建。2006年5月,淨因寺作為金至明時期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 溫泉山莊度假村網旅遊推薦 樂山大佛+凌雲寺
    海通去世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徵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歷時90年大佛終告完成。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餘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合肥樓頂疑建佛像廟宇 宗教局:不允許建露天大佛
    蜀山區民宗外僑局辦公室一王姓部長3日告訴澎湃新聞,露天大佛建在頂層肯定是不允許的,明天(11月4日)會和相關領導前去實地查看。  建大佛需先申報  11月2日,當記者要求進入該環球金融廣場招商中心的頂樓觀看時,保安人員立即制止,並表示大廈屬於私人企業,需要相關領導同意後方可進入。
  • 風車車侃歷史:西域餘聞之唐招提寺的故事
    而今金堂已成為唐招提寺的象徵,人們在介紹唐招提寺時,必定要附上金堂的照片。其實金堂建成於鑑真死後。據說在唐招提寺的主要殿堂中,鑑真在世時建造的只有講堂。寺院的中心通常應該是金堂,因本尊置於其內,金堂也叫本堂。鑑真在建本堂之前,先建了講堂。講堂當然是教學佛法的場所。據記載,這座講堂用的是大內拆除古舊宮殿時分得的舊木材。我可以理解鑑真和.上的心境。簡素、實用一這才是鑑真和上所重視的。
  • 大嶼山天壇大佛是香港著名的景點之一,天各一方,人氣旺盛!
    交通方便可坐地鐵到東湧轉巴士再坐纜車直登大佛,到大佛寺雄偉莊嚴,拾級而上洗去煩事誠心上柱香、祈福、觀往寶蓮寺求籤,寶蓮禪寺這座百年古剎,素有「南天佛國」之稱,多年來香火鼎盛。寺內有多座富中國特色的建築值得參觀,如供奉著本土、東方及西方三方佛的大雄寶殿,以及建有庭院園林的天王大殿。
  • 璧山區丁家立山寺-華巖寺宏亮老和尚中興之道場
    據清同治《璧山縣誌卷一寺觀》載,「歷山寺,縣南六十裡」。從丁家鎮往西行約3裡,有山坵渾圓,狀若覆缽,名曰麒麟山,山雖不高,卻通體青翠,林雖不茂,草木清幽。登上山頂,可俯瞰方圓數十裡之景,只見四圍起伏的土坵上綠樹婆娑,鳥鳴聲此起彼伏,錯落有致的樓宇農舍,因勢而建,層次疊現,富有禪意的田野、小橋等鄉村景色盡收眼底,恍如世外桃源,真乃修寺建廟的風水寶地。
  • 嗨媽親子遊 奈良的鹿!日本關西必去城市,夕奈良夕陽停車場推薦
    現在的奈良,擁有眾多的古寺神社和歷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稱號,更有一群可愛的小鹿,成為這個城市獨特的風景聚集在奈良公園和山野之間,與人友好相處。奈良對於孩子來說,簡直是天堂般的存在,馴良的小鹿自由的在山野漫步,加之日本良好的人口素質,使得這個城市人和動物完美的和諧相處,初到奈良,嗨嗨眼中是數不盡驚喜。
  • 日本橫濱市區役所收到自稱鬼滅主人公三千元善款,可惜名字寫錯了
    11月10日橫濱市中區役所突然收到了一筆通過郵寄的方式捐贈過來的三千日元現金,上面還附有一封自稱為《鬼滅之刃》主人公寫的來信,信上寫著「祝全世界的孩子們都能快樂的迎來聖誕節」,署名是『灶門炭次郎』(原文是『次』)和『星空美幸』。
  • 劉備相親的地方是甘露寺,這個寺現在..
    欲在此建廟奉佛。為了找水源,遍遊龍山。飢餐渴飲,隨遇而眠,備嘗艱辛。正為找不到水源而煩惱發愁時,忽一夜有山靈指點:「你臥下就是甘泉。」晨起,僧以錫杖鑿之數尺,果見甘泉湧出。捧之飲,甘洌沁心脾。僧欣喜若狂,遂雲遊四方化緣募捐,決心在龍山建廟奉佛。並宣傳泉之靈應,飲可治病,祈禱可求雨。一時間,信奉者甚多。縣令聞之親往視察,見所言甚靈,對待僧人十分尊敬,以師禮相待。縣令賜僧法號曰:「靈巖禪師。」
  • 河南平頂山中原大佛,是世界上最高的佛像:榮獲金氏世界紀錄
    中國雖然不是佛教誕生地,但是中國是佛教最興盛的國家之一,古人寫詩讚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佛教傳入中國已經幾千年啦,在古代非常興盛,有一句歷史名言:求兵於僧眾之間,取地於塔廟之下。說古代官方徵兵要到和尚中找,種的地也在塔廟邊。說明當時人們都紛紛去出家,寺院塔廟大規模修建。
  •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太倉市同覺寺庚子水陸法會正式啟建
    隨後,大眾口誦大悲神咒,主法法師手持淨瓶,至各壇口遍灑淨水,並繞寺一周。燻壇:又名淨壇,是水陸法會正式開始前的一項重要儀式。經云:「爐香乍熱,法界蒙燻」。燻壇,即依照特定佛教儀軌,持誦經咒,令道場內悉得清淨,以期法事活動順利進行。至此,太倉市同覺寺庚子水陸法會正式開啟,在隨後的七天裡,內外各壇口將分別依儀軌舉行各類佛事。
  • 樂山大佛驚現千年難遇的「佛光」奇觀
    樂山大佛再現千年難遇的「神秘光環」——佛光。5月6日上午9時43分,經歷了頭一天的大雨淋漓,樂山大佛頭頂天空出現了一圈五彩佛光,景區內上萬名遊客目睹了這一奇觀。    6日上午9時43分,烏雲還未褪去的樂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現日暈現象,剛剛升起的太陽四周閃現出一個直徑約300米、內紅外紫的五彩光環,色彩時明時暗。
  • 鄉村旅遊、自駕親子遊成為趨勢,抖音火了老街老巷遊!
    原標題:鄉村旅遊、自駕親子遊成為趨勢,抖音火了老街老巷遊!「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五一假期的第二天,濟南春風和煦,溫度適宜,正是舉家出遊好時節。在節前,濟南市旅發委舉辦了一系列旅遊宣傳推介活動、加強對濟南旅遊宣傳的氛圍烘託下,預料之中的旅遊市場井噴行情如期而至。
  • 鑑真僧團與唐招提寺
    作者:鄭州大學教授、浙江大學兼任教授 葛繼勇  鑑真自754年赴日至763年圓寂的約10年間,可分為於東大寺戒壇院授戒五年、於唐招提寺傳律五年。唐招提寺及其主要建築、佛像存至今日,實乃鑑真僧團及其後傳弟子心血澆灌、辛勤培育之結晶。
  •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歷千載風霜剝蝕 經修復故貌猶存
    面對這樣的詢問,洛陽人多會首先想起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和其慈祥、莊嚴而又神秘的微笑…… 仔細端詳關野貞教授在一個多世紀前拍攝的盧舍那大佛:大佛的臉上、身上傷痕累累,裂縫頗多。再看今天的盧舍那大佛:一個世紀過去了,不但沒有增添「皺紋」,而且變得「年輕」了!這,得益於有關部門對大佛進行的一次次保護性「整容」。
  • 興廢塵夢雞啼醒 南朝首寺證金陵
    唐代韋莊寫《臺城》時,感慨「六朝如夢鳥空啼」,而無情的臺城柳「依舊煙籠十裡堤」,杜牧則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感慨深沉。記者探訪六朝故地、十代名都——南京,深覺最能觸發興廢幽思的莫過於城北雞鳴山東麓的古雞鳴寺,當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煙雨形跡,至今依稀。
  • 在西安不去大慈恩寺,更值得來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免費還有大佛像
    所以,今天想在西安的一個好假期和朋友一起去玩,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在西安玩,我去過大慈恩寺,你來過唐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嗎?在大唐公園正式開放,公園是去大雁塔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的安靜而纖細的免費庭園,確實通過這裡很有意思。
  • 航拍圖片欣賞:千年古剎,瀏陽金剛石霜寺
    石霜寺為湖南名寺,因山而名。石霜寺又名崇勝禪林,石霜、道吾、寶蓋、大光四寺並稱瀏陽四大祖庭,前兩寺猶盛,後兩寺早廢。唐僖宗賜香火田300石,傳有騎馬關山門之說。有「殿高九十尺,佛高七十尺」之名,「瀏陽大佛」寺院之宏大可想而知。宋詩人畢田有詩云:石上泉華噴猛霜,境奇因此闢禪房。使君環笏留何用,枯木千餘滿一堂。石霜寺內外有十八景。
  • ...重要旅遊目的地「核心區」——對話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主任許天毅
    樂山大佛本月重新「露臉」後,遊客坐船觀大佛。在樂山大佛景區管委會主任許天毅看來,在全省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為了更有效地助力樂山市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樂山大佛景區這張「王牌」必須要有新「打法」。□本報記者 楊藝茂  記者:作為全省「老資格」知名景區,怎樣讓樂山大佛「老樹開新花」?
  • 裸捐48萬建大佛,念佛往生現舍利子:八十歲老人的修行之路
    2007年1月,張老菩薩又在深圳弘法寺受了三皈五戒,2010年5月在廬山東林寺求受菩薩戒,2015年10月增受了菩薩戒。受戒後張老菩薩老老實實持戒,六齋日、年三長齋月都跟老伴一起過午不食,有一次有事錯過了過午時間,他硬是餓著肚子等到第二天。倆人堪稱修行圈的「模範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