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愛抖腿的人,心裡都裝了一臺縫紉機。
課間時分,你本打算趴在桌子上閉目養神,突如其來的震動讓你天旋地轉,恍惚間你以為是地震來襲,正準備起身逃跑,回過神來才發現是隔壁某人在瘋狂抖腿。
辦公室中,你正準備喝一口精心炮製的花茶,突然整個桌子開始晃動起來,你沒拿住手裡的杯子,水撒了一地,你抬眼看去,果然是有人在抖腿。
電影院裡,你買好了爆米花準備看這部期待已久的懸疑推理大片。你聚精會神,不打算放過任何故事情節,忽然背後的椅子傳來一連串的突突聲,你嚇得差點魂飛魄散,等你安定心神往後一看,果然,還是有人在抖腿。
這麼看,抖腿的確很不招人待見,有的地方甚至還流傳著「人抖窮,樹抖死」的說法。
既然抖腿這麼招人煩,那為什麼還有很多人冒著被「打死」的風險繼續堅持抖腿呢?抖腿真的不好嗎?會對我們身體產生影響嗎?
今天Dr.Why就和大家嘮嘮有關抖腿的一些事,在看完文章後,你或許會覺得抖腿也沒想像中那麼討人厭。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即我們為什麼會有抖腿這一行為。
實際上,抖腿是坐立不安最常見的表現形式,通常與情緒有關[1],尤其當我們緊張焦慮的時候,抖腿可能愈加頻繁。
這裡舉個例子,通常在上臺演講前的候場區,我們能看到有的人會走來走去,有的人坐在椅子上搓手,還會時不時地抖腿,這都是緊張所致。
有研究表明,如果我們對身體的某一部位不斷給予小刺激(例如抖腿),那麼這種刺激會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反饋到大腦皮層的特定部位,從而增加了血清素等激素的分泌[2],緩解了我們緊張焦慮的情緒。當然了,每個人緊張的表現都各不相同,有的人會咬指甲、有的人會眨眼睛等等。
除了緊張和焦慮的情緒以外呢,抖腿還與注意力不集中有關[3]。
心理學教授Jonathan Carriere就認為,抖腿是無法集中注意力的表現。正常情況下,當我們集中注意力要做一些事兒的時候,我們會收斂我們平時的小動作,好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但隨著時間的延長,我們的注意力很難一直保持集中,那麼這時候我們就無法控制自己,身體放鬆以後,我們就會做一些小動作,比如揪頭髮或者撒歡式抖腿。
剛剛我們從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角度講了一下抖腿的原因,那麼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抖腿對於人類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部分科學家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抖腿,與我們祖先是分不開的。他們認為人腦是基於樹棲古猿的大腦進化而來的,因此仍然保留了樹棲古猿部分的應激反應模式。抖腿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神經敏感程度,讓自己能夠保持一個較高的應激水平,這樣在危險來臨的時候才能提前做好防護。
換句話說,當別人抖腿的時候,我們潛意識會覺得當前的環境並不安全,我們會變得焦躁不安,或者我們會更加傾向抖腿這個人對我們抱有一定的敵意,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別人在自己旁邊抖腿的原因之一。
說完了抖腿的原因,我們接著說一下,抖腿這一行為到底是好是壞。
Dr.Why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發現,抖腿除了煩人以外,並沒什麼不好,甚至還對我們身體有些好處。
就我們現在的學習工作環境來說,久坐是一種常態。一項來自英國涉及1.3萬名女性近12年的隨訪顯示,無論你在其他時間做什麼運動,只要每天久坐7個小時以上都與死亡風險增加30%有關。除此之外,久坐還會造成腿部血流量下降,最終導致血管硬化[4]。
哥倫比亞大學營養與運動生理學教授Jaume Padilla就對久坐這一情況表示過擔心,也希望能找到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在不幹擾工作和學習模式的情況下,解決久坐帶來的腿部血流量減少的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和研究,Padilla還真就找到了應對久坐的措施,並把自己的發現登在了《美國心臟和循環生理學雜誌》[5]上。
首先,Padilla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即下半身輕微的抖動也可以帶來足夠的肌肉運動,這種運動是可以提高腿部血流量的。
為了證明這種可能性,Padilla和團隊共招募了11名身體健康的大學生,利用超聲和血壓計測量出正常情況下每人腿部動脈的血流量。
然後安排這些學生在實驗室裡坐滿三個小時,期間可以學習、工作或者打電話,哪怕你打遊戲都行,就是不能站起來。而且在此期間,學生被要求一條腿不動,另一條腿必須抖動。三小時後再用同樣的方式測量他們大腿的血流量。
這種要求還挺變態的,有強迫症的人估計是做不了。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測試結果顯示,坐滿3小時後,與不動的那條腿相比,不斷抖動的腿的血流量明顯增加,也就是說,沒事抖抖腿還可增加我們腿部的血液循環。這讓Dr.Why想到了公園撞樹的大爺大媽,不禁感慨薑還是老的辣,回頭我也去撞撞。
當然,抖腿的好處可不止這一個。
想知道抖腿更多好處嗎?那就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好多好內容都在其中。
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可關注《萬物科學說明書》公眾號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