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葉劍英之女凌孜 張丹 攝
葉劍英之女凌孜:父輩的成績與我們無關
中新社記者 劉羨
「不是父輩做過什麼,今天我們就該享受什麼」,全國政協委員、葉劍英之女凌孜11日在此間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我就是個普通人,跟其他的我們這代人沒什麼不一樣」。
和毛新宇、賀捷生等同為全國政協委員,凌孜也常被打上「紅色後代」的標籤。她說,作為政協委員,反映社情民意是應當承擔的責任,「這跟我們是哪一代人沒什麼關係。」
「不是父輩做過什麼,今天我們就應該享受什麼」,凌孜說,個人的歷史由個人書寫,我們的父輩為國家、為民族做了他們該做的事,他們為解放中國立過汗馬功勞,那是他們當時做出的成績,「這跟我們沒關係」。我們應該學習和效仿父輩們為國為民的精神,來做我們這一輩人能做的事,我們不能躺在前輩的光環上提要求,並為此產生任何驕傲情緒,這是完全錯誤的。
在回憶父親葉劍英時,凌孜說,他們那一代人為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解放,把畢生都貢獻出來。我們應該繼續為國為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的」。
在談及現在各地電視臺爭相熱播的紅色影視劇時,曾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的凌孜笑了笑說,現在看電視很少,偶爾看看會覺得一些反特片、一些描述地下工作者的電視劇拍得就像武打片,「地下工作者都能飛簷走壁」,沒有反映出他們真正的精神面貌和實際狀況。
凌孜今年兩會的提案之一是希望教育部門能夠停止在幼兒園和小學進行的英語教育。她說,孩子們應該先學習好自己的母語,學好了母語才能讀懂中華傳統文化,才能發揚和傳承,「外語只是一支拐杖,不要把拐杖當成自己的腿」。
兩會相關文化提案:
馮驥才:文化幹部得有文化
幹部,特別是主管文化的幹部和負責全面工作的幹部決定著一個地區的文化建設的方略、布局、價值取向和導向,乃至品質與水準,所以必須懂文化、有文化和熱愛文化。懂文化是真正懂得文化的性質、價值、規律及意義,不懂得文化的性質和規律就不會科學地做好文化工作,不懂得文化價值與意義就不會在全盤工作中把文化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有文化是必須有一定的文化的素養與理解力,否則無法抓住文化的根本,發現文化的關鍵問題,找到做好文化工作正確的方法;至於熱愛文化,則是一個幹部能否勝任文化工作和負責全面的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些地方的幹部,特別是主管文化工作與負責全面工作的幹部,由於不熟悉文化的特性,不懂得文化的價值、功能及在現代社會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缺乏必要的文化修養與文化熱情,造成了各種問題。
為此建議相關的組織與人事部門重視幹部的文化素質、文化責任與文化自覺。在選取幹部,尤其是對主管地方的文化幹部與負責全面工作的幹部上,要建立文化考核機制,要檢驗幹部的文化素養與文化觀,要考察幹部先前在文化上的實績,要有規範的考核標準和明確的取捨制度。這樣,才能保證文化工作的科學發展而不受損失 。(選自《關於建議對幹部選用建立文化考核機制的提案》,有刪節。)
![]() |
崔永元 |
崔永元:為歷史上的「問題電影」平反
崔永元兩會提案是為以前的一些「問題電影」平反。崔永元認為那個年代有問題,而不是電影本身有問題。國家廣電總局反對的原因是黨在每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的政策,黨的文藝政策應該一以貫之,不能脫離當時具體政策來看待影片得到的評價。
新任故宮院長:今後遊故宮應該先預約
故宮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受到了持續的、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害,客觀上需要在法律層面尋求救濟途徑。單霽翔認為,每年到故宮參觀的遊客已達1400萬人次以上,這使故宮在文物保護、古建維護、觀眾安全等方面面臨空前的巨大壓力,有必要通過專項立法進行合理調控。
目前著手制定《故宮保護條例》已具備相當的條件和基礎。提案建議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制定《故宮保護條例》。
![]() |
馮小剛 |
張藝謀、馮小剛:呼籲電影票價降價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和導演張藝謀、馮小剛、尹力、馮小寧、陳國星六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加強對電影產業支持和整頓》中一致提出——電影票價應該降,希望相關主管部門根據市場規律採取「建議性指導票價」和「最高限價」。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王戰:建議修法適當允許民間買賣文物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書長王戰提出議案,希望得到在場代表的支持。其表示,希望修改文物法,適當放開文物市場,地方文保單位可轉讓部分文物,適當允許民間收藏和買賣。
全國人大代表吳建平:建議設立中國雷鋒獎
全國人大代表吳建平等聯名建議,設立公民道德最高獎——「中國雷鋒獎」,獲此殊榮的公民可以享受全國勞模的待遇,以嘉勉各行各業中樂於助人、默默奉獻的優秀公民和道德標杆。
![]() |
張抗抗 |
作家張抗抗:建議將修改《著作權法》列入明年立法計劃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閱讀日漸普及,隨之而來的是各類網絡侵權盜版行為更加猖獗,嚴重影響甚至阻礙了文藝科技工作者的創作勞動,也暴露了現行著作權法律法規的缺陷與不足。《著作權法》的很多規定已不能適應產業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現實需求。我們建議,將修改《著作權法》的工作列入明年新一屆(2013-2017年)全國人大的立法計劃。
倪萍:考慮文化建設的社會效應 關注「不出名」的文化遺產
各個地方都在做文化產業,但文化產業不能代替文化建設。文化產業以掙錢為主,文化建設卻有可能賠錢。比如說影視劇,幾乎所有老闆都問,這個電影、電視劇能掙錢嗎,但很少考慮其社會效應。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外的文化遺產。因為申請進入名錄需要很多硬條件。有一些尚不能滿足這些條件的遺產,也應該予以保護。比如戲臺,過去煙臺有許多很好的戲臺,現在沒有保護下來。
楊瀾:建議慈善公益儘快立法
全國政協委員、陽光文化網絡電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楊瀾公開自己的提案,呼喚慈善法儘早出臺。楊瀾今年共提出3個提案,即慈善公益儘快立法、文化事業中如何鼓勵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及母嬰健康。
書法家沈鵬:建議停止評選三好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名譽主席沈鵬,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詹國樞等委員發起聯名提案,認為實行多年的評選「三好學生」教育制度,存在不利於少年兒童成長、滋生腐敗等隱患,建議取消。
全國政協委員李延聲:建議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一級美術師李延聲提議,傳承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他的提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根本,是紮根在億萬人民生活中。如果想要讓傳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年輕人接受,要從娃娃抓起。比如,空竹(文化、歷史、娛樂性)、風箏。
惠州市旅遊局局長黃細花:設立「中國感恩節」弘揚感恩慈善文化
「國家可以參照廣東扶貧濟困日的做法,選擇6月30日成為中國的慈善日。」黃細花表示,雷鋒精神並沒有因時間而褪色,建議把農曆8月16日設為中國的感恩節。她講述,相傳孔子遊歷各國時,有一年回到家鄉,發現父母年邁體弱,孔子覺得違背了"父母在,不遠遊"的諾言,所以舉行了隆重的儀式,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
人大代表譚晶: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希望政府出臺政策,鼓勵更多詞曲作者能夠創作出更多朗朗上口、易於傳唱、格調高雅的勵志歌曲,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大代表、吉林省歌舞團團長劉春梅:轉移農民種糧補貼促農村文化消費
推進文化民生,拉動文化消費,重點應該放在農村和城鎮普通民眾,建議國家把直補資金轉移給文化產業單位,來引導和刺激普通民眾多進行文化消費。啟動文化消費應通過三種形式:一是政府多提供相關服務;二是政府對提供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主體給予資金補貼;三是政府對於某些滿足農民和城鎮普通民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服務,全額購買、免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