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吳凡介紹自己的出題設想
暑假將至,你的暑期計劃做好了嗎?提起暑假作業,很多孩子表示「不開心」;但是,有一份陪伴青少年走過7年時光的「作業」,卻讓無數孩子覺得有趣又著迷。7月1日,面向全國中小學生的暑假熱門「選修課」——2020「中國好作業」公益活動將再次重磅開啟。
本屆活動秉持「豐富學生暑假生活、推進素質教育」主旨,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關注時代、關心社會,推出「實踐」、「人文」、「科技」、「藝術」四大類主題。18位導師及其團隊涵蓋了教授學者、業界精英、行業標兵,他們將帶領學員們開眼界、長知識,讓暑假更帶勁!
你知道新冠病毒從哪兒來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鼓勵孩子們「大開腦洞」,用多元化的方式積極探討病毒的來源;《民法典》來了,同學們了解它嗎?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郭為祿認為作為新時代的後備軍和主人翁,大中小學生都應了解其重要意義和基本概念,並能夠關注身邊生活實際;疫情期間,數萬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奔向武漢,人們稱之為「逆行者」,復旦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剛,希望同學們通過誦讀、解說一首包含「逆」的元素的古詩詞,深入理解「逆」的特殊含義;怎樣讓孩子們講好滬語故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滬劇」代表性傳承人馬莉莉以「滬語我來賽」為題.,鼓勵學生講滬語故事、唱滬語兒歌、誦滬語古詩......
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學有專長的社會知名人士為青少年學生布置鮮活有趣、富於探索精神、鼓勵社會實踐的暑假作業,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關注國家發展、關注社會生活、關注自身素質提升。
「中國好作業」公益活動已連續成功舉辦七屆,期間共有199位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共布置了205道「中國好作業」,吸引了全國近40萬名學生參加,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也向全社會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活動受到全國數十家媒體和近百家網絡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持續深入報導,「中國好作業」官方網站年點擊量超百萬人次,官方微信閱讀量近70萬人次,在全社會形成了良好的反響。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尹後慶評價道,「中國好作業」開創了新的學習方式;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賈煒表示,要讓「中國好作業」成為上海教育的名片!
2020「中國好作業」由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少年日報、上海中學生報、好兒童畫報、當代學生等媒體聯合承辦,並連續第6年入選上海市精神文明辦、市教委等部門聯合推出的「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動推薦項目」。
據主辦方介紹,為方便全國的廣大青年學生報名參與今年的「中國好作業」,同時考慮到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本屆活動的大本營將繼續採用去年推出並深受學生歡迎的移動端小程序。活動官方小程序「好作業」將於7月1日正式上線,屆時廣大大中小學生可完成「作業」並通過小程序提交,作業提交截止時間是8月20日。關注「中國好作業」官方微信「2020好作業」(chinahomework)可在線報名並及時了解活動有關信息。
【相關連結】2020中國好作業題目
實踐類
1.《民法典》在我身邊
(華東政法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郭為祿)
2.請你探尋一下上海的紅色文化源頭,製作成一張圖文並茂的尋訪小報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 宋依璇)
3.記錄一段自己參與運動,遭遇挑戰、戰勝挫折、收穫成長的過程,並講述運動對意志力的磨練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揮作用
(共青團上海市委副書記、世界跳水冠軍 吳敏霞,上海市跳水協會秘書長 史美琴)
4.請你暢想2035年的臨港新片區,並用繪畫或文字的形式把它描繪出來
(上海臨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 張勇)
5.暗香浮動月黃昏——做一個創意中藥香囊
(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 賈楊)
6.軍功章的背後
(原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編導專業主任、教授、原蘭州軍區政治部文工團導演 呂志斌)
7.長大後,我就成了你——跟隨長輩工作的一天
(寶山區教育局團工委書記 楊陳瑜)
人文類
1.誦讀一首包含「逆」的元素的古詩詞,並簡單解說
(復旦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朱剛)
2.請講述一個古詩詞給予你精神力量的故事,它曾在你生活中真實發生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副主任、思勉人文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方笑一)
3.朗誦並錄製一則你喜愛的童話或創作一則童話/童話詩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少年日報》原總編 張秋生)
4.《方艙記憶》讀後感
(東方醫院國際救援團隊)
科技類
1.如何實現將一張紙連續對摺八次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倪閩景)
2.新冠病毒從哪兒來?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 吳凡)
3.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核心數學與實踐重點實驗室主任 熊斌)
4.觀測月亮,並記錄月相規律
(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 湯海明)
5.探秘「火流星」
(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天文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 張勃)
藝術類
1.滬語我來賽——講滬語故事、唱滬語兒歌、誦滬語古詩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滬劇』代表性傳承人、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評委庫成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 馬莉莉)
2. 用發現的眼光尋找身邊的美,用相機記錄你對美的感受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上海攝影家協會理事 鄭憲章)
3. 上海的小報童和雞毛信
(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全國青少年口才測評考官、作家、編劇 吳斐兒)
作者:吳金嬌
編輯:王星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片|主辦方供圖,朱水苗攝。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