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瘟和無抗的背景下,飼料企業面臨的問題依然是「活下去」,有些飼企積極布局下遊搶佔豬價紅利;有些飼企拓寬經營業務,布局水產、禽料來平滑豬料銷量的銳減;也有一類飼企,直面挑戰,用先進的研發體系和獨特的戰術布局來改寫局面。
湖南九鼎集團(以下簡稱:九鼎)成立於1994年,26年的時間裡,聚焦湖南,專注於豬飼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當下,儘管飼料業務面臨多重挑戰,但依然佔據到集團整個營收80%以上。毫無疑問,單一營收蘊含著巨大的風險,但九鼎集團研發總監江書忠在接受豬場動力網記者採訪時,對未來仍展現出了非凡的自信。
這背後,是九鼎對飼料業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的戰略布局。
九鼎集團研發總監江書忠(中)
1 發揮自身特長——專注豬飼料
非洲豬瘟發生以來,很多飼料企業有這樣的焦慮---大企業瘋狂擴張,產業閉環即將形成,商品飼料再難有出路。
然而,江書忠卻發現,2020年以來的情況似乎並不盡然。儘管養殖企業大肆擴張,瘋狂布局養豬產業,但是周邊的飼料廠並未配套起來,他們需要當地的飼料企業進行代加工服務,深度融合到他們的養殖版圖中。江書忠認為,飼料廠投資成本較高,此外,還需要時間籌建人才隊伍,管理上也分散了精力。養殖企業短時間內不會在飼料板塊投入過多的資金和時間,專業分工,成本才會降低。
這,恰恰給了飼料企業增長的機會。
2020年以來,代加工的業務收入佔比逐步提升,其中包括外省的養豬集團公司,國內中大型養豬集團在擴張的過程中,也需要和一些本土的專業豬飼料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對於未來,他認為,代加工的業務還有增長的空間。
談到代加工,江書忠說到:「除了就近原則,專業性也是養殖企業考慮的因素,他們更多的會選擇一些專注生產豬飼料的企業進行合作。但現在大部分飼料企業不僅僅生產豬料,也會生產禽料、水產料等,這反而阻礙了他們在代加工業務的發展。而九鼎一直以來專注於豬飼料,因此獲得了養殖集團的青睞。」
2020年7月1號,禁抗令正式生效,這讓剛經受了非洲豬瘟的飼料企業再臨大考。
但這似乎並沒有對九鼎產生影響。2020年以來,九鼎飼料銷售實現逐月增長,據江書忠透露,2020年7月份後飼料銷量恢復情況較好,月度環比增長1到2萬噸,現在已經基本恢復到正常產銷量平臺。
究其原因,這離不開九鼎對禁抗深入研討和提前布局。
江書忠認為,現在飼料行業替抗的方向禁錮在使用多種添加劑來抗菌的怪圈裡,而忽略了禁抗後豬群生產性能下降的問題。
為了匹配終端的無抗食品,九鼎早在16年就開始了無抗布局。江書忠發現,在改善飼養條件,提升飼養水平後,由細菌引起腹瀉的發生率極大的減少。他說道:「禁抗後需要關注生產性能的提升以及優質原料的替代,包括如何保證採食不下降、料肉比不升高、腹瀉不增加、飼料的平穩過渡等4大問題。」
江書忠認為,2020年以來行情較好,養殖場不會過多的關注養殖成本,一旦明年豬價進入下跌通道,真正的考驗才正式開始,飼料對豬場生產效益的提升一定會成為飼料企業能否活下來的關鍵因素。
2 匹配前臺型研發——實現客戶升級
據透露,九鼎60%的客戶群體是中小型養豬場,而且銷售的區域的重點市場在湖南和兩廣地區。和其他省份一樣,湖南的養殖規模化程度也在提升,如何把握住這部分客戶決定著飼料企業能否在此輪大洗牌中立足。
江書忠表示,九鼎正在通過「研發前移」來為他們做好服務。
九鼎的研發主要分為前臺型研發和生產型研發,其中,前臺型研發主要負責對外,挖掘需求,協助分公司開發大客戶,生產型研發主要負責對內,滿足集團內部養殖線對飼料產品的需求。
江書忠表示,九鼎每個分公司都會定義自己的大單品,前臺型研發人員將定期收集市場上的競品信息,評估產品競爭力,持續構建產品的差異化。此外,還會在產品的宣傳和推廣上給予指導,讓產品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九鼎各個分公司的飼料原料配方並不相同,前臺型研發人員還將評估各個配方,並選出最優方案在集團內部進行推廣,幫助各分子公司構建成本優勢。
研發人員不再是幕後的支撐部門,而是走向了前端,參與到了產品的設計,管理以及後續的服務過程中。江書忠認為,研發人員參與到產品端對端的管理,一方面有助於公司開發大客戶,滿足個性化的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營養及配套方案。另一方面,也能幫助集團對需求資訊進行分析、調研和甄別,進而對產品進行迭代升級。
前臺型研發這一概念的提出也體現了九鼎集團對研發部門的重視。據江書忠透露,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都在2000萬元以上,且沒有設定天花板。在研發隊伍上,九鼎研發和測試人員近百人,碩士博士佔比很高。目前,九鼎也積極藉助中科院亞熱帶所、湖南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輕工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力量,為自己的研發系統融入新鮮的血液。
3 利用本土優勢——打造區域產業鏈
基於自身核心業務,不斷向全產業鏈上下遊延伸,是一眾巨頭蓄力布局的方向。全產業鏈項目涵蓋了飼料加工、生豬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等多個子項目,這不僅平滑了單一經營的周期性波動,更可以獲得價值鏈上每個環節的潛在利潤。不過,在這背後,需要的是強大的產業資源和雄厚的資金實力。
九鼎集團認為,飼料企業簡單的發展是不夠的,在一個區域內賣豬肉、賣食品,這才是最終的戰略。但對於中型企業而言,資金實力受限、產業資源把控能力以及管理體系欠缺成為了他們布局全產業鏈最大的掣肘。
江書忠表示,與其和這些大型農牧企業硬碰硬,還不如深耕局部,打造區域產業鏈。
區域產業鏈,顧名思義就是以飼料廠為基礎,在周邊布局養殖場、屠宰場以及肉食品經營門店。圍繞著傳統優勢項目,就近布局既減少了運輸成本,也加強了產業資源的把控。
經過10年的摸索,九鼎集團在湖南郴州已經搭建了從飼料到生鮮和餐飲的全產業鏈基本框架,運營相對成熟。九鼎集團正籌劃將這套經驗複製到全國。
正如九鼎所言,全產業鏈最終的目的是賣肉品和做餐飲,因此,即使在豬價高漲的今天,九鼎也並沒有在養殖板塊投入過多的精力。據江書忠介紹,目前養殖板塊的規模只有萬頭母豬左右,年出欄育肥豬數量不大。
在江書忠看來,飼料企業布局養殖還帶來了其他的優勢,除了打造產業鏈,還可以培養一些養豬人才服務於規模豬場。
非洲豬瘟帶來的變革絕不僅僅體現在產業格局上,還有豬場精細化、制度化的管理和科學化的生產。江書忠發現,規模豬場的內部分工高度細化,有飼養管理團隊、育種團隊、營養團隊和獸醫團隊,各司其職。其中,營養團隊的人才隊伍往往需要專業飼料公司提供支持;而九鼎正好可以藉助飼料廠和豬場來聯合培養自身的營養技術團隊,投入到規模豬場的服務中去。
4 記者手記
非瘟豬場過後,上市豬企上陣廝殺,瘋狂圈地擴充生豬產能搶佔市場紅利。各大研報一致認為未來養豬業將呈現出閉環發展,飼料企業再難有出路。
作為湖南省頭部飼料企業,九鼎做出了很好的示範,保持初心,堅持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巧妙結合自身特點,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尋找出了一條合適的發展道路。
當然,這背後離不開九鼎26年的經驗沉澱,更離不開企業高層高瞻遠矚的布局。
革新·謀變湖南飼料企業走訪活動,目的是為了找尋在重重壓力下,能夠積極尋求變化,主動出擊的企業,而九鼎讓我們看到了中型飼料企業的變化的勇氣和智慧。
您的在看,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