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分貝:三個普通人在疫情期間的故事

2021-01-11 公益時報

提要

從1月23日到4月8日,一座城市從暫停到重啟,76天之後,這座英雄的城市,回來了!滿懷感慨與激動,愛的分貝也想在今天的日子裡,跟你分享一些普通人在疫情期間的故事,他們在各自崗位的堅守中,默默的為這場戰疫出了一份力。

嗨,武漢,好久不見!

從1月23日到4月8日,一座城市從暫停到重啟,76天之後,這座英雄的城市,回來了!我們想念過長江大橋的車流,想念過武漢大學裡的櫻花樹,也想念繁華熱鬧的楚河漢街,甚至想念那一碗熱氣騰騰的熱乾麵……

然而,我們也不會忘記在這場艱苦卓絕的病毒阻擊戰中,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獻出自己生命的一線工作人員,向所有的戰疫英雄致敬!

滿懷感慨與激動,愛的分貝也想在今天的日子裡,跟你分享一些普通人在疫情期間的故事,他們可能就在你身邊,與你很熟悉,也可能在彼此的生命軌跡中有過短暫的交集,又或者他只是一個陌生的路人,但在各自崗位的堅守中,都默默的為這場戰疫出了一份力。

【電池的傳遞】

人物:巧豔,愛的分貝工作人員

所在地:北京

2020年的春節,對所有中國人來說,都過得非同尋常。在北京工作的巧豔沒有回湖南家鄉過年,受疫情的影響,春節期間萬家閉戶,沒有了往日的喜慶和熱鬧,巧豔覺得這個年過得很揪心。和所有人一樣,對於突如其來爆發的疫情,大部分的情緒被惶恐和不安佔據著,但她的心裡還有另一份掛念和憂慮。

正月十三,巧豔開始密集地打電話、發微信,訊號發至全國各地的家庭,這與她的工作相關,也與她的掛念相關。巧豔在北京愛的分貝公益基金會工作,這是一家為貧困聽障兒童家庭提供一站式救助服務的機構,巧豔負責的是耳蝸項目後期工作,她要了解那些在機構的資助下完成耳蝸手術的孩子們的情況,耳蝸是否正常開機使用,有沒有遇到其它困難等等,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家庭,因為孩子身上相同的遭遇,此刻都匯集在巧豔的聲波裡。

巧豔格外關注的自然是湖北地區的受助家庭,除了一個七年前就完成手術的家庭換了電話號碼,沒有聯絡到,其餘由項目資助的16個家庭都有回應,而且讓她稍感欣慰的是,這些家庭目前都沒有受到疫情太大影響,孩子們都很健康,暫時沒有求助的需求。

十幾通電話之後,巧豔也揉揉耳朵,停下來喝口水,這些受助家庭看來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在我們項目資助之外的孩子們會不會有需要幫助的呢?巧豔剛放鬆的神經又緊繃了起來,她繼續拿起手機,準備聯絡幾家合作的耳蝸公司工作人員,他們基本上跟所有做耳蝸手術的孩子都有聯繫。

不一會兒,回復消息來了,巧豔一條條閱讀,突然,她的視線在其中一個對話框裡愣住了,「我感染了新冠病毒,正在住院治療……」這是一家耳蝸公司武漢的員工,在家長微信群裡,她很活躍,也很熱心……

巧豔心裡一陣難過,想想她們平時的工作就是需要經常往來醫院,給耳蝸手術的孩子們預約床位等等,受感染的機率太大了……顧不得太多感慨,巧豔先收起難過,趕緊問對方需要什麼幫助,對方說自己沒有什麼需求,但是她知道有兩個湖北家庭的孩子耳蝸電池告急,因為當地的供貨和物流受疫情影響,電池買不到,看巧豔這邊能不能幫解決。

耳蝸電池是消耗品,市面上除了個別充電式的耳蝸,大部門的耳蝸都需要電池來續航,一粒電池一般能用一到兩天,對於這些做過耳蝸手術的孩子們,沒有了電池就意味著不能正常使用耳蝸,也就意味著他們好不容易跟這個有聲世界建立起來的關聯,突然被扯斷了,他們又被淹沒進靜默的黑暗中。

巧豔趕緊行動,先上網搜索電池貨源,如果北京庫存有貨,她準備先自費買下來,再想辦法寄到湖北。但不管是她個人尋找購買渠道,還是聯絡其他地區耳蝸公司的供貨渠道,都沒有這兩個家庭需要的電池。

巧豔也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機構的同事們,看能不能大家一起想想辦法,果然,另一個部門的同事看到消息後,想起了在此前的培訓活動裡還有幾盒剩餘的電池,巧豔馬上核對型號,果然就是湖北家庭需要的。

快遞寄出的那一刻,巧豔心裡有了一絲輕鬆,一盒100元左右的電池不算貴,日常生活中也不太起眼,但它能讓孩子們繼續聽到這個世界的聲音,這,才是最寶貴的。

幾天後,巧豔收到了一條消息,「非常感謝給我們的雪中送炭,給了我們永遠珍貴的記憶,也希望你們永遠開心幸福……」

隔著口罩,仿佛能看到巧豔翹起了嘴角,她翻開通訊錄,繼續開始她的日常工作。

【不把你們的孩子都康復出去,我是不會關門的】

人物:向金莉,武漢市某語言康復中心負責人

所在地:湖北武漢

沒有什麼比新生兒的降臨更讓一個家庭欣喜和忙碌的了,這是向金莉的第二個孩子,她的大兒子15歲了,2019年11月27日,小兒子如約而至。

時隔多年,再次懷抱嬰兒,讓向金莉和家人都感覺變年輕了,雖是不惑之年,但向金莉一直以來的狀態都很有活力,聲音聽起來也像是大學生。

2019年12月底的武漢,繁華,市井,有序,年底的朋友聚會,公司的尾牙,看起來一切和往年沒有什麼不同,出了月子的向金莉準備去辦公室看看。其實,向金莉遠不止有家裡的這兩個孩子,僅僅2019年這一年,她就是70多個孩子的大家長。

2015年,向金莉在武漢創辦成立了一家康復中心,針對聽力障礙、言語遲緩、自閉症的孩子開展語言康復訓練。這項職業或創業的選擇,與她過往的經歷不無關係。向金莉是最後一屆包分配的師範生,畢業後被分配到縣裡的特殊教育學校工作,當時的向金莉並不了解特殊教育,心想自己又不會手語,去了能教孩子什麼呢,豈不誤人子弟。加上那個時候年輕氣盛,想要闖一闖,於是她放棄了人人眼中的鐵飯碗,獨自來到武漢打拼。為了生存,她做過餐廳服務員、婚禮司儀等等很多工作,但機緣巧合之下,她最終還是闖回到了特殊教育領域。

一晃近20年的工作經歷,對於聽障這個群體,向金莉再熟悉不過,也成為了實實在在的行家,康復經驗和技能全面而紮實,不過她卻說自己只是混了個臉熟。的確,早年間她在湖北鹹寧、宜昌、恩施、荊州等多地的殘聯中心,都參與創辦了康復中心,現在很多相關機構的負責人都曾是她培訓或招聘的。

向金莉創辦的康復中心在武漢,但也有不少外地的家長慕名而來,向金莉也遇到過太多生活困難的家庭,有很多父母離異,只有媽媽或爸爸一個人帶著孩子,既要打工維持生活,又要陪伴孩子康復,窘迫的時候只能借錢度日。春節前,向金莉給一個單親爸爸帶的孩子,從頭到腳買了一身新衣服,到了放假時孩子被接走了,沒想到春節後就跟這個家長聯繫不上了,直到現在向金莉心裡都很惦記這個孩子。

2019年12月31日,康復中心舉行了寒假畢業典禮,這一批完成康復的有12個孩子,他們大多已經在這裡學習了一年左右。從這裡畢業就意味著這些孩子可以轉到幼兒園和小學學習了,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個裡程碑,對於他們此後漫長的人生來說,這段時間也許變得很微小,卻也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

疫情發生後,向金莉也做了統計,所幸康復中心裡沒有感染生病的孩子。這些孩子家庭在外地的居多,有十幾個是在武漢市,防護得還比較好。老師們大部分住武漢,也都是健康狀態。

放假前,康復中心給家長們留了複習資料,但這個假期的不斷延長,很多家長反映,自己也有點迷茫,不知道該怎麼輔導孩子了,向金莉每天會在早上和晚上跟家長溝通,對他們也做一些心理疏導。這個工作習慣也是她多年一直保持下來的,家長們也對她很信任。

對於向金莉自己,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她就沒出過小區,只有兩次去樓下小便利店買過東西。她說封城初期其實沒太大壓力,大家都覺得個把星期就過去了,但隨著封城的延期,特別是在確診病例的數字不斷攀升的那個階段,心理壓力特別大。

不管是什麼困難,咬咬牙總會過去的,向金莉堅信這一點,就像早年間她吃過的苦,受過的累,現在想想都不算什麼。生活總要繼續,而且現在的狀況在轉好,她說前幾天在網上訂購食物,還買到了蘋果和香蕉,有點久違地吃到了水果,感覺很幸福,說著她自己也笑起來。

這段時間,向金莉和老師們也常在群裡交流,相互打氣,說希望就在眼前。她知道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盼望疫情早日結束,早日解封,早日復工。現在大家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其實她心裡也有一筆帳,近600平米的康復中心,每個月的房租就不是個小數目,再加上十幾個老師的工資,每月的支出將近10萬元,此前的經營還算一切正常,但如今疫情的影響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康復中心的收入來源是個問題。

「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困難嘛,大家都很難,中小企業要生存,員工們也都要生活,總會有辦法的」,這是樂觀的向金莉,她正在考慮雖然還沒有開課,但復工前的這段時間也要給老師們保障基本的生活費。

「也有家長擔心,問我疫情之後不會不辦學校了吧?我說,不把你們的孩子都康復出去,我是不會關門的。」向金莉又笑著說。

【我想好好曬曬太陽】

人物:曾鍅 某耳蝸公司職員

所在地:湖北武漢

2020年4月4日,註定是個更加陰鬱的清明節,黑白色調之下是全國人民的哀悼,滿屏的信息寄託著不舍與懷念。

這一天,很多的報導和消息,曾鍅都不敢打開讀下去,太多的情緒只有她自己才能體會,畢竟,只有經歷過才會懂。

3月24日,開始居家隔離14天

3月10日,出艙,在隔離點開始隔離14天

2月22日,再次出現症狀,進入方艙醫院治療

2月10日,出院回家休養

1月26日,重症入院治療

1月25日,大年初一,確診

……

穿梭於醫院對於曾鍅來說,並不陌生,她日常的工作少不了往醫院跑。

通常她上午去醫院給要做耳蝸手術的孩子預約床位,確定手術日期等信息,下午再跟家長溝通情況,因為很多從縣市來武漢做手術的家庭,人生地不熟,也不太懂醫院裡的專業說法,曾鍅通常都是全權代勞,孩子家長們也圖個方便和踏實。

她所做的這些可能已經不完全是把耳蝸產品提供給需要的人,也更像是這些遭遇了更多生活考驗的家庭的一個傾聽者和支持者。

算起來,曾鍅在這個行業裡也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了,她清楚地記得,80年代朋友的媽媽因為聽力退化,配助聽器花了600多塊錢,這在當時可不算個小數目,這讓她非常吃驚,沒想到助聽器這麼昂貴,也就在那個時候,讓她對於聲音接收不順暢的人,有了關注和同理心,「耳朵」和「聽見」是多麼重要啊。後來機緣巧合進入耳蝸行業,她覺得這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從工作中獲得幫助別人的滿足感。

2019年年末時,曾鍅覺得自己的狀態不好,總是覺得很累,但想到很快就到春節假期了,再撐一撐,過年就能好好休息下了。那段時間也確實比較忙,因為很多家長都趁著孩子放了寒假到醫院做檢查,曾鍅自然就更頻繁的出入於醫院。

春節前一周,曾鍅感覺到身體很不舒服,於是到醫院做檢查,血常規的異常和胸片的成像顯示:感染了新冠肺炎。第一反應,曾鍅對這個結果不太相信,又跑到第二家醫院檢查,而核酸檢測呈陽性。拿到確診結果時正是大年初一,到入院前,曾鍅已經發燒超過40度,整個人呼吸困難……

很難想像這段經歷,曾鍅是如果讀過的。經過16天的住院治療,曾鍅從重症轉為輕症,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她還接到了很多家長跟她聯絡的消息,大家對她的信任和依賴,長久以來,關於耳蝸的一切事情,不管是不是與她的工作直接相關,認識她的家長都會第一時間想到找她。只要身體狀態允許,曾鍅都會一一回復,實在力不能及,她才告訴對方自己生病了,可以聯繫其他同事。而有一件事,她知道後心裡格外掛念,那就是湖北的兩個家長跟她聯繫說孩子的耳蝸電池快用完了,因為疫情影響,物流不通,他們買不到電池。

曾鍅太明白家長們的焦急心情了,聽障孩子好不容易做了耳蝸手術,開啟了有聲世界的大門,如果因為沒有電池而突然失去了這種連接,不管是孩子自己還是家長,都會非常難受,因為父母已經習慣了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如果孩子又聽不到了,不光是在學習上受到影響,所有步入正軌的生活都會被打亂,這種感覺非常痛苦。

一邊治療,曾鍅也在一邊想辦法,向愛的分貝求助也是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尋找的解決途徑,而當愛的分貝的工作人員幫協調找到電池並且寄給了幾個家長時,曾鍅覺得既開心又感激,「這真的是雪中送炭,我和家長們都特別感謝愛的分貝」。

那一刻,她可能已經忘了自己還是個需要治療和被照顧的病人,也不會想到接下來也頗為坎坷的治癒過程,出院,再入院,隔離,繼續隔離……

一段時間內,對於這個過程,曾鍅無法去回憶,她只能暫時封存起來,等自己的內心力量逐步恢復強大。而有一個想法非常明確,曾鍅覺得後半輩子都要懷有感恩的心,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因為小小的舉動也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不是空話,而是要實際踐行。

解封之後最想做的事是什麼?曾鍅說,我想曬太陽,我想在外面好好地曬個太陽。

溫暖的陽光,久違了。

來源:愛的分貝微信公眾號

值班編輯:於俊如 責任編輯:張雪弢

相關焦點

  • 疫情期間,我們普通人可以做些什麼?
    國家在緊急調動資源應對疫情,那麼,我們普通人除了時刻關注疫情發展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呢?1. 知識武裝自己,不輕信謠言疫情當前,越是緊要的時刻,越是要客觀冷靜,我們在全面了解疫情的同時,也要學會分析和辨別信息的可信度。
  • 疫情期間,聖歷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疫情期間,聖歷人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
  • 144萬捐贈款,新聲科技獻力,愛的分貝邀請參加感謝會
    9月23日,愛的分貝在北京舉辦了一場溫馨的感謝會,感謝在99公益日內為聽障兒童獻出愛心的企業、個人和組織,新聲受邀參加。愛的分貝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娟、副理事長李修平等多位播音主持人出席感謝會。
  • 全球疫情期間,狗都逼瘋了。|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成了疫情期間可以跟口罩比肩的硬通貨人人都想得而「遛」之家裡有狗的當然瀟灑了一天能遛十回絕不遛八回狗:我走不動了主人:不 你還能堅持唉 終究是一條狗扛下了所有本著能多遛就絕不少遛的原則外國網友們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費勁了心思稍微低調點的戴個頭盔
  • 你聽到的聲音到底有多少分貝?
    按普通人的聽覺:  0-20分貝 很靜、幾乎感覺不到;  20-40分貝安靜、猶如輕聲絮語;  40-60分貝一般。普通室內談話;  60-70分貝吵鬧、有損神經;  70-90分貝很吵、神經細胞受到破壞。
  • 普通人宅在家期間幹點事掙錢
    #春節宅家的正確姿勢#如果你是普通人現在是疫情期間,又適逢春節假期,推薦以下方式,請酌情採用。拍幾個小視頻。適合美女,適合有創意人士,適合有表演能力的朋友。現在拍小視頻門檻不高,在家反正也是閒著,拍上幾條,萬一火了呢?編程、數據抓取與分析等。
  • 一群普通人,用愛和韌勁All in
    這種愛和韌勁,聯結了認真生活的普通人,凝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也帶來了看得見的改變。 站在時間這一邊 人到中年,劉偉浩先戒了煙,又戒了酒。
  • 春暖花開,溫暖回家路-疫情期間的返鄉故事
    救助站,在疫情下及時發揮職能帶給了他們家的溫暖,帶給了他們安全的避風港,帶給了他們這些臨時遇困和弱勢群體黨和政府的關懷。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也給我站的救助護送返鄉工作帶來了重壓,但是為了織緊織密救助網路,做好救助管理領域首都護城河,我站在「戰疫」期間不僅頂著風險敞開大門主動出擊救助,還在盡力為在站的流浪乞討人員尋找親人,幫助他們儘早回到家人身邊。
  • 購房人,35分貝多美好?是愛人耳邊喃喃低語,是愛的音量!
    可以在手機裡下載分貝測試儀,在《導則》中,小區聲環境應符合標準:白天≤45dB,夜間≤40dB。最佳效果35分貝,一般來說,選擇小區要遠離交通聲源及商業聲源。交通聲源,就是交通工具在操作過程中產生的聲音。根據測量,汽車外通過主幹道產生聲音處於80~110分貝之間,超過《導則》中白天≤45dB,夜間≤40dB標準。對小區居民未來正常生活產生聲汙染的影響。
  • 在一起十個故事播出時間順序 在一起十個故事有沒有原型
    抗疫題材電視劇《在一起》定檔9月29日,十個單元的故事按照順序依次播出,每一個都是真人真事原型改變而來,名導演名編劇,再加上實力派演員必定是王炸,下面帶來《在一起》十個故事播出時間順序 在一起十個故事原型。
  • 疫情期間奇葩行為大盤點,雷霆暴風按摩口紅小銀棒最另類
    在疫情防治這段時間裡,很多小夥伴都當了一把「磚妃」,享受到了深宮寂寞的感覺。甚至有人表示,自己在家裡蹲期間,已經理解了關在冷宮的后妃為什麼會黑化了。和冷宮中的失寵后妃相比,我們被禁足的日子其實還好點,畢竟我們有手機。
  • 狗子:疫情期間,生活對主人下手,主人又對我下手了
    寵物故事不僅僅是帶給你快樂、感動、傷感……更重要的是讓你了解寵物的內心世界,每天了解一點點,你會更懂它、愛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國家出臺「禁足令」,使得當地人民生活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也影響著毛孩子的生活。
  • 疫情期間,中國人對貓狗的態度,上了國外新聞……
    還有一些寵物,因為主人被隔離,只能自己呆在家中差點餓死……    所幸,人間有愛。    疫情期間,無數中國人,有組織或者自發地幫忙救助留守動物,他們的做法甚至登上了外網,感動了全世界人。    儘管發生了一些悲傷的故事,但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人與動物的溫暖相助。
  • 引以為戒,疫情期間10個典型案例曝光!
    來源:平安三明微信公眾號 「平安三明」榮獲全國政法百優微信帳號眾志成城 共抗疫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為依法防控疫情,以案說法,三明市司法局選編了疫情期間發生的十個典型案例,希望廣大市民以此為鑑,自覺遵守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不觸碰法律底線,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 疫情期間,我想對你說...
    疫情期間,我想對你說...你們毅然站在第一線扛起責任和擔當疫情期間,隔斷病毒,但隔斷不了愛看看在後方的家人想對你們說的話...疫情開展以來,作為機要室民警,她一天24小時堅守在工作崗位,作為黨員民警,在休班期間,積極開展入戶排查、核查登記工作。女兒阿筆雅通過圖畫,表達對媽媽和人民警察的尊重和敬仰..... 蘇豔:烏審旗公安局監管大隊輔警。疫情開展以來,看守所實行封閉式管理,女兒吳姝頡想對奮戰在疫情一線守護者和15天不能回家的媽媽說......
  • 《愛的分貝》點名感謝肖戰,還頒發了證書,支持正能量偶像
    2020-12-16 10:56:32 來源: 旅行時間 舉報   近日,《愛的分貝
  • 致敬:疫情裡每一位偉大的普通人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一對退休老警察夫婦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初心,為控制疫情傳遞了正能量,做出了積極貢獻。院黨支部負責榮軍小區三棟樓管理,9個樓門都制定了一名黨員負責人,共9個樓道9名黨員,組長負責組織開展工作。
  • 盛博優留學應邀參加《連線中國》直播,分享疫情期間的留學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5月22日,盛博優留學應邀參加央視《連線中國》時,資深留學專家黃德容老師和盛博優的老師們在直播中分享了留學生家長們近期最關注的熱門話題,以及疫情期間發生的各種故事中國留學行業有一句名言: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中國留學生打全場。換言之,中國即將申請留學的高中生們,從今年初開始就經歷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變化和挑戰,孩子們為了追逐自己的夢想院校可以說拼盡全力,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子打亂了他們的陣腳,面對千變萬化的標化考試規則和國外名校招生政策,中國的準留學生們該怎麼辦?
  • 十五億分貝入駐沂源 拍微電影推廣城市名片
    《當土豪金戀上沂源紅》拍攝中  鳳凰網娛樂訊10月17日由北京十五億分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投拍的微電影《當土豪金戀上沂源紅》在山東沂源正式開機,電影將以「沂源紅」蘋果為線索,展開一系列詼諧幽默的故事此次以「沂源紅」為主題的系列微電影由十五億分貝創始人瀟藝親自策劃執導,是十五億分貝沂源分公司回報家鄉的開始,也將是「沂源紅」全方位立體化走向全國的開始。  眷戀故土,回報家鄉,作為北漂80後,在北京完成學業並創業,歷時十多年。在此期間,始終關注家鄉的發展,並一直希望結合我們擁有的資源為家鄉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 世界上最大的聲音是什麼,帶你了解各種聲音對應的分貝數
    分貝是度量聲音強度的單位,那麼每個分貝對應多大的聲音呢?下面讓我們體驗下從10分貝到人類能聽見的最大聲音的分貝數。10分貝是一個普通人平均呼吸的頻率。20分貝是風吹過樹林時發出的沙沙聲。30分貝是你說悄悄說話的聲音。現在還是挺安靜的。聲音調到40分貝,也就是圖書館裡的噪音。50分貝是一個正常的室內交流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