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同樣是媽媽十月懷胎,辛苦養大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孩子知道心疼媽媽,有的孩子卻天性涼薄,對他再好都像白眼狼一樣「餵不飽」呢?
昨天,鄰居大姐找我聊天,一進屋她就抱怨:「我上輩子也不知道做了什麼孽了!」我以為她又跟老公吵架了,結果她說:「還不是我家那個白眼狼,我衣服疊好、飯端床上,兒子還嫌我不好。動不動就衝我發脾氣,剛剛還嫌我嘮叨,竟然動手把我推門外邊,這兒子我真是白養了。」
其實,鄰居大姐除了脾氣不好、愛嘮叨之外,真是個「十全十美」好媽媽。每天就是圍繞著老公和孩子轉,全職在家把家裡打理得井井有條。但付出那麼多,兒子還總吼她,要麼就天天對她愛答不理。所以,鄰居大姐就想問問大家:為啥孩子涼薄「餵不飽」呢?
一個家庭裡「孩子不像孩子,父母不像父母」是主因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話開始小心翼翼。有些甚至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他們連看電視都用「靜音模式」,走路都像做賊。或許,很多人說這是父母關心孩子學習,不想影響孩子。如果孩子的學習,比父母的情緒、行為、尊嚴都重要,那麼這個家庭註定「孩子不像孩子,父母不像父母」,孩子變「涼薄」是早晚的事。
因為,孩子會覺得自己是這個家裡的主導,也是家裡的晴雨表,自己心情好父母就可以自由喘氣,自己心情不好父母凡事都得遷就。就像我鄰居大姐,平時孩子第二天穿的衣服,她都給疊好放床頭,孩子說不想起床或不舒服,她立馬就把飯菜給他端床上吃,把孩子捧得太高了,孩子眼裡就沒了父母。
父母從小「掐斷」了孩子想表達感恩的火苗
另外,很多人說那些「餵不飽」的孩子是天生涼薄,其實仔細想想,孩子的心也有熱的時候。比如,小時候他們把好吃的遞到父母嘴邊,父母總說:「我不捨得,給我的寶貝吃吧。」次數多了,孩子就不會再把自己認為好吃的東西分享給父母了。
所以,孩子不懂感恩,其實跟父母從小「掐斷」孩子想表達感恩的火苗有很大關係。其實,父母與孩子,愛是相互的,如果只是父母一味付出,孩子就會感覺理所當然,不僅不懂感恩,反而還會蠻橫索取。
不想孩子越來越「涼薄」,父母要學會兩大原則
其實,想要改變孩子這種涼薄「餵不飽」的行為,很簡單,只要堅持兩大原則就好。
①要麼「心狠」
所謂「心狠」,不是不關心孩子,而是要捨得對孩子放手。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堅決不插手。一些原則性的教育問題,堅決不能妥協,孩子和父母的家庭地位不能對調。
②要麼「示弱」
所謂「示弱」,就是告訴孩子,作為父母也有很多事不懂不會的時候,自己也有無助、犯懶、需要孩子幫助和心疼的時候。在孩子面前示弱,讓孩子懂得關心和感恩父母,很重要。
【話題討論:家長們,你家孩子的心捂得熱嗎?懂得關心父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