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在線召開。會議由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教育部西柏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共同主辦,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及中央媒體的3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連線參加會議。
會議圍繞「四史」學習與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四史」學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史」學習、大眾傳播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人才培養三個專題展開。論壇分別由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薛念文教授,安徽師範大學馬陵合教授,上海師範大學石書臣教授,我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全國最美高校輔導員李睿,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渠長根教授主持,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四史」是廣大師生的必修課,要在學思踐悟中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平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當下學習「四史」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並對「四史」的歷史語境進行了解析。教育部西柏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姚志軍教授介紹了教育部西柏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史料收集整理的經驗及中心今年研究的主要成果。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軍在發言中認為,加強「四史學習」有利於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危害,有助於深刻認識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艱辛探索。
同濟大學原文法學院院長、上海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唐培吉教授指出,學習「四史」的根本目的是確立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的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念,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信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雜誌常務副主編曹泳鑫則認為,學習「四史」最主要的功能是解決身份認同問題,國家的強大取決於社會和民眾的凝聚力。上海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盧嵐教授認為,我們學習「四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河北省正定縣委原書記、河北省政府參事孫萬勇解析了西柏坡精神的內涵,並介紹了正定縣踐行初心使命的實踐探索。
渠長根教授表示,深化「四史」教育必須明確目的的多樣性與價值的多元期待、「四史」的「史性」交融與本質疊加、核心問題與敘述聚焦、過程呈現與規律挖掘這幾方面的關係,需要對紅色文化再次定位。安徽師範大學教授王習勝則解析了紅色基因傳承中的「形」與「神」,為「四史」學習構建了清晰的脈絡。
教育部西柏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和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姚志軍教授、上海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石書臣教授等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四史」學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史「學習與人才培養等議題進行了精彩發言。青海大學盧豔香教授、南京郵電大學李沛霖教授、華中師範大學何家偉教授、寧波工程大學張天正教授通過聚焦案例研究、歷史研究、教學與紅色基因傳承關係,探討了「四史」研究的理論問題。人民日報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等中央媒體資深記者通過採寫「四史」報導和親身參與「扶貧攻堅戰」實踐為例,暢談了學習「四史」與媒介傳播的關係。上海歷史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劉華、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芳教授、上海建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宋豔華副教授、上海杉達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遊昀之分別介紹了各自單位「四史」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的做法,探討了「四史」教育深入影響大學生思想品德培養的路徑。河北師範大學許倩圍繞深挖紅色文化資源,根植大學生紅色血脈基因作了報告。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郭強教授、藝術與傳媒學院陳立生教授總結了同濟大學「四史」研究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傳播學教學的經驗。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以及首都經貿大學師生參與了會議研討。
我校數學科學學院黨委副書記趙盈副教授作了會議總結,認為「四史」學習與研討具有重要意義。她還介紹了同濟師生的創新做法,並期待理論研究能進一步深入,從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