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相信很多魚友已經看到了我購買的兩條小泰金羅漢,不錯,它們今天剛到,狀態倒是相當好,入缸既親人,只是一開始的色澤有點淡,大半天才恢復過來,總起來說,我還算滿意。
其實作為我來講,並不希望購買如此貴的羅漢魚,雖然說它們的花色、身形以及諸多方面,比起我之前的那兩條羅漢,魂鬥羅和菠蘿蜜要強很多,但是那兩條羅漢我已經養出感情了,也摸出了它們的脾氣和習性,在我眼裡並不比這兩條差很多。
因為今天的天氣還算涼爽,我的水虎啊、羅漢啊,都沒有吃的了,所以今天一早我就去冒雨撈魚了,戰果還不錯,竟然意外收穫了三條鰟鮍魚和一條小蝦虎,美死我了。
在第一個根據地收穫頗豐,趁著熱乎勁,直接轉戰第二根據地,畢竟小水虎需要的麥穗魚個頭較小。
我早就把今天羅漢魚到家的事情拋在了腦後,反正魚缸水質、水溫都已經調好了,就是到家後加個隔離板罷了。
結果剛到第二根據地,羅漢魚就到了,到了就到了吧,因為購買的距離較近,也不會出什麼問題,有我的老同學代收,放在那裡好了。
直到兩個多小時以後,我感覺撈取的小麥穗不能再多了,再多就缺氧了,才想起來往家走……
我的同學也很興奮,當場就要開包賞魚,那就開吧,因為袋子包裝有好幾層,看不出來裡面的魚到底長啥樣,我同學直接給我來了句:
這是兩條什麼破魚?還這麼貴,要不今晚咱燉了它……
唉,我很理解,這就是不懂觀賞魚的悲哀,但是呢,它們真值這個錢嗎?根本不值,真正值錢的是我們的愛好,因為愛好無價。
由於耽誤的時間有點長,本身袋子有一個還有點漏水,所以簡單的把它們泡在魚缸能有個三五分鐘,我整好隔離板以後,就把它們給直接撈出來了。
在我這裡有個習慣,就是越高檔的觀賞魚,越不能當爹養著,適度的讓它們經歷點風吹雨打,沒有什麼事的。
兩個袋子中的水溫大約在二十七八度,因為我購買的路途很近,一天時間就到了,我的魚缸水溫定在32度,之間就差個三四度,魚缸的水溫又高,過不過溫倒也無所謂。
至於說過水嘛,羅漢魚不太講究那些所謂的酸鹼度、軟硬度的,又是小亞成,本來它們的適應能力就很強,根本沒有什麼問題,只要在它們之前,把各種準備工作做好也就行了。
這些問題,真的沒有各位新魚友想的那麼複雜,但是遠途運輸,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再一個還有季節原因。
很多魚友把羅漢魚的體色、品相、起頭問題看得很重,在我這裡看來,區別並不大,當然是起個大頭,花色更漂亮點為好,畢竟鈔票花在那裡。
但是,我認為飼養羅漢魚,最有趣的事情在於過程,作為魚主人,如何去逐步了解它們的脾氣和習性,慢慢去分析、去互動,能夠根據它們的不同性格去有選擇的飼養和投喂,這才是最有興趣的一件事情,其他的還在其次。
錢花到位了,它們就該是這個品相和體色,比如說:
金線包頭啦、鼻花已經若隱若現啦,有著泰金該有的身形啦,將來一定能起頭啦,這個已經是含在它們的基因裡了。
剩下來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仍然是如何根據它們的習性去選擇飼養方式。
水質和水溫問題,那都是靠加熱管、過濾器還有人工換水去解決,根本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言,所謂的技術含量,其實全在於觀察二字。
關於這一點,我是這麼看的,之前在購買它們的時候,我也問過魚場,他們給這些小羅漢投餵的是人工飼料,當然人家說的很高端,泰國魚場專用飼料。
那麼,我們在短期內就不能冒然去投餵活魚了,等等再說,既然是泰國魚場專用飼料,那就先來一張毛爺爺的,以後就不一定還需要了。
同樣的道理,入缸三天後不能投喂,之後可以使用它們的原有飼料進行投喂,畢竟它們比較熟悉這個味道,很快就可以開食。
再然後就要根據它們的各自狀態和腸道反應、排便情況、攝食慾望,來決定需不需要投餵活魚,我的意見仍然是魚肉第一,天然食品為佳。
但是魚飼料可以相結合,之間應該有一個過渡期,過渡完之後,就不需要原廠的飼料了,其他羅漢魚飼料也能一樣投喂,結合小活魚穿插投餵即可。
排便不正常就停食,正常了就按照既有習慣投餵即可,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一切全靠我們自己的觀察力了。
大部分的羅漢魚最終都是死在了腸炎上,咱也甭管它亞成還是成魚,而內寄問題,未必來自活食,很多投餵魚飼料的羅漢魚也會內寄。
原因就在於魚主人對於它們的性格和脾氣,了解程度太差,導致了它們的長期壓抑,繼而體質下降,無法有效控制住體內寄生蟲的爆發,所以才會患病。
這是個長期的,比較謹慎的操作,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適度調整和觀察,在魚飼料和活食的轉換中、調理中,羅漢魚才能夠健康成長。
至於說,想要它們能夠起個大腦袋,那就不能投餵過多,尤其是到了大亞成期,需要適度控制一下體型,也就是說,最起碼腹部不能太大、身形不能太長,別讓我們給餵走樣了,這樣也就可以了。
還有魚友問到了是否需要陪伴魚?
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能算是問題,一個魚缸裡養兩條,本身它們就會互鬥,再者需要主人調動起它們的積極性,另外,每一條小羅漢,我都給配備了一條清道夫,也夠它們玩的了,所以說,有沒有陪伴魚都是無所謂的事情了,畢竟它們的基因在那裡。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