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黃金水道」更綠色更順暢——推動長江經濟帶大保護5年間|新華社

2021-01-14 荔枝網新聞

  新華社記者

  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5年來,沿江各地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黃金水道」活力迸發,生態效益日益彰顯,交通先行棋激活滿盤,一幅生態畫卷正在鋪展。

  岸線更「綠」了

  隆冬時節,安徽蕪湖長江與青弋江交匯處的江灘上,不少年輕人冒著寒風,漫步於超10公裡長的生態景觀帶。誰能想到,這裡曾非法碼頭密布、砂堆連綿,「住在江邊不見江」。

  煥然一新的江岸得益於當地鐵腕整治非法碼頭、持續發力生態修復的決心和努力。

  近年來,安徽深入推進長江幹線非法碼頭、非法採砂專項整治。2017年取締拆除224個長江幹線非法碼頭,又以淮河流域為重點開展專項行動,取締拆除941個無證碼頭、砂石堆場。

  「江邊的環境曾經很差,整治後舊貌換新顏,成了遛彎的好去處。」在附近生活了10多年的王先生說。

  不只是安徽,「十三五」以來,江蘇取締拆除了長江幹線江蘇段117個非法碼頭,恢復長江自然岸線13.3公裡,岸線面貌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有效修復。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拆除長江幹線1300餘座非法碼頭、長江支線900餘座非法碼頭,兩岸綠色生態廊道逐步形成。

  如今,變「綠」的還有長江航運業。

  湖北宜昌,秭歸港茅坪遊輪碼頭。一艘艘從重慶開來的遊輪一到港就接上了岸電,靠泊期間採用岸電供能,不見黑煙,不聞噪音。

  「以前用燃油發電,一到晚上噪音特別大,產生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對環境造成汙染,費用也高。」重慶冠達世紀遊輪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長俠說,「現在用上了岸電,既省時省力省成本,又保護了長江生態。」

  推廣使用岸電是沿江各地狠抓船舶港口汙染治理的一個縮影。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蘇傑介紹,5年來,長江經濟帶港口岸電使用率逐年增加,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汙水和含油汙水接收設施已實現全覆蓋,沿江船舶和港口汙染得到有效治理。

  運輸效率更高了

  就在1個多月前,一艘滿載糧食、麥芽、馬口鐵、建材的貨櫃船從江蘇淮安新港駛出,經京杭運河進入長江駛向湖北武漢陽邏港國際貨櫃碼頭,「淮安—武漢」水上貨櫃快速班輪航線正式開通。

  該貨櫃快航從淮安至武漢航程約6天,返程約4天,綜合成本較原有公路運輸降低一半以上。初期實行每周2班對開,後期將逐漸增加航班密度。

  通過該航線,淮安的糧食、麥芽可以低成本發往武漢等地,武漢等長江中上遊地區的化肥、有色金屬可直達淮安。快航開通形成了以淮安港、武漢港為中心的區間貨櫃物流運輸新通道,將推動長江中上遊與京杭運河區間的「江河聯運」,有利於「散改集」和貿易物流,促進內循環的暢通。

  大力發展江海(河)聯運,已成為提升「黃金水道」功能的內在要求。記者了解到,當前長江幹線14個港口鐵水聯運設施聯通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長江貨櫃江海聯運運量已佔到總運量的60%以上。

  在發力推進加快多式聯運之際,「黃金水道」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跑出了「加速度」。

  「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用,2020年,長江幹線貨物通過量突破30億噸,再創歷史新高,穩居世界內河首位。」蘇傑說。

  截至2020年11月,長江經濟帶鐵路、高鐵通車裡程分別達到4.4萬公裡、1.5萬公裡,沿江高鐵建設方案基本確定,公路互聯互通網絡不斷完善,成都天府機場、鄂州貨運樞紐機場加快建設,對外開放大通道加速形成。

  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長江經濟帶交通運輸發展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一些問題仍需解決,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蘇傑說。

  船舶港口汙染問題尚未根除。部分地區還存在船舶偷排或違規排放汙水、港口不具備汙水接收設施、接收處理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接收轉運設施銜接不暢、碼頭廢水直排等現象。

  運輸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三峽壩區船舶積壓常態化,部分鐵路、公路骨幹通道能力接近飽和,港口、綜合交通樞紐「最後一公裡」問題仍存在。

  蘇傑說,今後將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系統謀劃、全面推動長江「黃金水道」高質量發展,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

  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在鞏固船舶和港口汙染突出問題整治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建立長效機制。堅決遏制非法碼頭「死灰復燃」,鼓勵引導老舊碼頭退出、資源整合和升級改造,提升岸線使用效益。

  注重協調發展,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動構建統一開放有序的運輸市場,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創新運輸組織模式,系統提升幹線航道通航能力,持續提升數位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建設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著力打造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主動脈。

相關焦點

  • 5年間,這條大江煥發新顏
    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謀篇布局,為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5年間,沿江11省市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母親河生機盎然。
  •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_文化_中國西藏網
    促進江西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訪江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殷美根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 是什麼讓長江江豚回來了?
    江豚再次現身,生動說明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江碧水,百舸爭流,一切來之不易。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5年間,這條大江煥發新顏-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題:5年間,這條大江煥發新顏新華社記者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01/04/c_1126945594.htm2016年1月,2018年4月,2020年11月;上遊重慶,中遊武漢,下遊南京。
  •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基礎與策略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長江是我國第一長河、全球第三長河,國家戰略水源地,以及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的黃金水道。長江在維護我國生態和水安全方面的地位無可替代。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建設長江經濟帶是新時期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形成國家「一體兩翼」開發開放大格局的主幹軸線。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1月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市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周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  5年來,沿江11省市和有關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系統思維,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整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
  • 報告顯示:長江經濟帶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但仍存資源過度開發風險
    《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對比分析》報告採用文獻計量方法,基於2010年至2019年十年間被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索引收錄的科學論文,從整體研究、學科研究、國際科研合作、重要成果的規模與影響,及其變化趨勢等方面,揭示了長江經濟帶、黃河生態經濟帶及其各省份在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版圖中的地位與影響,為黃河生態經濟帶戰略的構建,及我國不同區域的科研布局與協同優化提供了客觀數據支撐
  • 打造高質量發展黃金經濟帶
    5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將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戰略機遇,著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大文章,奮力當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近日,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黃楚平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專訪。  記者:走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之路,湖北如何用好「綠色指揮棒」?  黃楚平:湖北省委、省政府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 生態保護+產業提升 蘇州壘起長江經濟帶新高地
    一邊是生態保護,一邊是產業提升,如何答好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題?蘇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主動扛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歷史責任,沿江各地積極開展環境整治、改造提升,推動一批資源環境友好、高端產業鏈項目。滾滾長江,最美岸線。
  • 「微笑天使」江豚回歸視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5年來發生這麼多變化!
    1月5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羅國三介紹,五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羅國三指出,長江流域水質發生了顯著變化。
  • 當好「領頭雁」扛起長江經濟帶汙染治理主體平臺責任——專訪中國...
    作為長江經濟帶汙染治理的主體平臺企業,中國節能全方位參與,為共抓長江大保護注入強勁動力。目前,中國節能展開了哪些實踐?在推動項目開展方面有哪些創新模式?已經總結出哪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
  • 綠色為底,繪就長江大保護「鎮江新區畫卷」
    尤其是今年以來,鎮江新區把綠色生態發展作為新區「三高一爭」重要戰略機遇期的新內涵,從源頭管控、產業轉型、生態修復等方面著手,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力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上「跑起來」,為長江大保護貢獻力量。
  • 長江經濟帶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人民日報北京1月5日電(記者趙展慧)1月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五周年。當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五周年取得的成效。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全國政協委員雷世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黃金水道」
    本報訊 (見習記者 祝繼平)「岷江是長江上遊徑流最大的支流,是四川省『一橫兩縱』水運主通道之一。應將其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雷世銀在全國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支持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渝黃金水道的建議》,呼籲重視岷江水道開發。
  • 讓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綜述
    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係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指明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三次座談會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中華民族母親河煥發新顏,長江經濟帶正在奏響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
  • 河海大學以「四個能力提升」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河海大學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加快水利工程學科建設,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成立研究機構,提升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支撐能力。聯合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機構,組建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設立水生態與環境、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工程技術、岸線保護與綠色航道、智慧水利、綠色發展戰略等六個研究中心,構建完善綠色產業體系、綠色運輸體系、綠色城鎮體系,為長江大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搭建科研平臺,提升服務長江大保護的科技創新能力。
  • 關注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在這裡互聯互通
    自設立以來,雲南自貿試驗區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沿邊開放的要求,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設連接南亞東南亞大通道的重要節點,推動形成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開放前沿。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時指出:雲南的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希望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努力建設成為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 方向新:《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報告》的特色及現實意義
    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打造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是黨中央、國務院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綠色生態廊道,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範帶,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定位。
  • 河海大學學者為長江經濟帶建設建言獻策
    五年來,河海大學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優勢,緊密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長江大保護等重大戰略重大需求,成立了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江蘇長江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基地,為長江大保護和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庫支持和科技支撐。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近5年來,在「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領下,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區域,江蘇在取捨之間,肩負擔當,全省上下聚焦重點任務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強力推動環境汙染、岸線違規利用等問題加快解決,毅然拿出發展經濟的智慧和魄力,以全新的「領跑者」姿態,護江而行,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