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鄰居》讓我挺直了腰杆

2021-01-08 網易新聞

重慶電影家協會前副秘書長、創作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本土原創情景劇《街坊鄰居》製片人劉崗先生,是較場口大巷子老街老巷出生的重慶崽兒,我們已打望其黃埔家世和他方家院子街坊鄰居的故事,今天說說他製作重慶一代名劇《街坊鄰居》背後的故事。

觸電

1982年,20多歲的街道積極分子、重慶鐘錶廠工人劉崗,碰到遠房親戚馬及人(《霧都夜話》的製片人、總編導),老馬見他還沒女朋友,又愛文藝,就介紹他去一個漂亮女娃兒很多的地方。劉崗說:「我就帶著耍朋友的低俗目的,入了高大上的重慶文化宮工人話劇團。女娃兒確實又多又乖,但都看不起我,朋友沒耍成,倒第一次觸了電,一直到現在都甩不脫。」

他一去就參演話劇《相逢在路上》,排了半年,這個戲雖然最後沒能演出,但他還是過了一把話劇癮。後來有部電視劇《在希望的航線上》,寫的重慶到上海遊船上的事,有一個導演要來團裡招群眾演員。「大家都很興奮,來了黑壓壓百多人。我被選上了,拍了兩場戲,一場在碼頭,一場在船上。最後播出時,才發現自己的鏡頭遭剪了。」

這是他第一次觸電,收穫如下:從字幕上看到當初號稱導演來選角的那個人,其實是一個劇務,說明貴圈人和事,有時出入很大;同時也感到群眾演員的命運,是被剪刀決定的。

不久,他就開始當了7、8年的劇務,同時還要拉贊助。「第一次當劇務是1984年,老馬找的我,拍的沙坪垻土灣一個銀行搶劫案《案件發生以後》,上下集,每集四十多分鐘。當時我還在鐘錶廠上班,借調到劇組,我和廠裡關係好,每個月20多塊的工資照發。

《案件發生以後》,他就開始拉贊助了。「當時拉贊助是一個高大上的活路,口號是 人民電視人民辦,我辦電視為人民 。也沒什麼壓力,也沒規定你拉不到就沒工資。第一次我去綦江拉,成績單很漂亮:重慶火柴廠1千元,綦江鍋廠1千元,綦江鋁廠500元,某街道工業300元;我又去江津米花糖廠,拉到500元。總之一共找了5千塊。當時電視還是新奇玩意,電視臺的身份也被人尊重,國營廠商也還沒有要在劇裡面植入廣告的想法,只要最後字幕打上名字就行。」

大劇

1999年,當劉崗和曾在《山城棒棒軍》裡面出演「賣肉帥哥王唰唰」的張新導演、策劃餘紀、李耀國、編劇李小海、祝雲清等人籌劃100集方言情景喜劇《街坊鄰居》時,為了不惹麻煩,他們虛構了「嘉陵巷」這個地名。「1999年12月,電視臺投資正式啟動,在重慶無線電三廠一個禮堂搭景開拍。100集前50集,2000年10月30日起在重慶電視臺一套晚上黃金時間首播,最高收視率24%,後50集2001年5月播出,最高收視率34%。」

劉崗至今記得有一些觀眾的評論是:「不演官,不演款,演的是我們平民百姓,演的是我們身邊發生的事,仿佛可以跟劉衛東、蔡倩雲、白小軍、周么嬸、張伯伯交談,感到特別親切」、「回味自己的生活,懷念自己曾經的街坊鄰居,在嘉陵巷到處都是和睦團結親情,很有人情味。」

編劇們也很給力,由於沒有大腕演員的加盟,劇本本身必須過硬,妙趣橫生。首先要提交故事,通過之後才寫劇本,劇本過審之後才能拍攝。所以在年輕人打堆、比較挑剔的豆瓣上,這個劇評分曾高達9.0,豆瓣評論:「這才是我們重慶的集體記憶」、「離開重慶這幾年看了大大小小若干部美劇,回想起這部從初中看到高中的百集情景喜劇,不由得唏噓不已,雖然比不上美劇的大製作,但是《街坊鄰居》絕對是夠有誠意的。」

劉崗說:「我對這部作品的感情是特殊的,沒有它,或許仍然有現在的凌淋和曾凡強,但一定沒有現在的我。它為我帶來了一份堅定的硬朗的社會地位。讓我即使不是電視臺的正式職工,但也能硬著腰杆,在這個圈子裡行走。」

遺憾

劉崗最遺憾的是《街坊鄰居》沒能獲得飛天獎,但這不怪他。「當時有個規定,沒在央視播出的劇就不能參評飛天獎。後來這個瓶頸打破了,我拍的《為民醫院》和《美麗夢工廠》有兩集,都得了飛天獎。」

2004年,100集《街坊鄰居2》把場景從老舊的嘉陵巷搬到一個新小區,但小區高樓這種空間本身就不易拍出親切感;2015年,30集《街坊鄰居3》又打回老家去,場景回到已作為傳統文化街區保護起來了的嘉陵巷,但影響都不如第一部,劉崗的身體,更不如第一部的時候了,一直在硬撐。「2015年1月6號《街坊鄰居3》停機後,我11號才住院。我從1999年開始拍《街坊鄰居》以後,每年都住院,糖尿病、心臟病、膽囊炎、胃炎、食道癌變,到2015年,我在大坪醫院已經住了十四回。」

有一次在大坪醫院外一個茶樓談劇本,談完劉崗說:「上次手術後,這幾天肚皮裡面腸子又套疊了,下午要再開一次刀,把它理伸展。」他的口氣,像在補充說明剛才的劇本情節線,必須來一個反轉。這也許是從1985年開始的製片生涯的後果之一。「很多人認為逆境是貧窮、冤屈,其實病痛也是,特別是你躺在床上,和死神徵戰,不能說一句話,不能動一個手指頭,這時只要活著就讓人羨慕不已。」

這時,他想得最多的,可能不是《街坊鄰居》這種成功的項目,而是他經手又失手的那些大項目,就像一個母親最掛欠的,往往是還沒成器的娃兒:「1999年預算2500萬的30集《重慶大轟炸》,劇本已成,因歷史背景審批敏感,被領導放棄;2004年預算1600萬的25集《死水微瀾》,幾經周折,痛失製作主權,拍攝質量不高,枉費一腔心血;2007年投資1000多萬的36集《盧作孚》,戲外刀光劍影、硝煙瀰漫,不亞於戲裡面的抗戰劇情,片子拍出來,因不能播出而流產,人財兩空,家屬不滿意,領導不滿意,出錢方不滿意。」

從42到52歲,這三部大片花去他作為一個製片人最黃金的年華。「在所有的失敗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體制內製片人根本沒有項目控制權,所以2009年,我只有創辦自己的影視公司,成功製作了我的第一部電影代表作《黨員吳顯才》,從管理到資金使用都由我自己掌控。」

2013年,重慶電視臺電視劇中心人員分流,劉崗面臨下崗。他使出像當初拉贊助一樣的洪荒之力,給主要領導寫信,爭取一次面對面的談話機會。「結果該給我的錢給我了,因為《死水微瀾》為臺裡實現了六十幾萬的利潤,我的提成應該是十多萬;該為我調動的工作也解決了,我調到了電影集團。當然我至今仍然沒有轉正,不是編制內人員。我得飛天獎的時候有機會轉正,但忙得錯過了,現在更沒有轉正的機會了。雖然不是正式員工,但我也仍然會像過去一樣,為重慶影視做出貢獻。」

本報記者 馬拉

相關焦點

  • 自食其力讓張浪民挺直了腰杆
    他說:「我雖然是殘疾人,但不能一直靠國家養著啊。我真的沒有一點價值嗎?」包聯高門村的單位是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李西峰對張浪民的情況非常熟悉,多次和他促膝談心,知道張浪民不想被人認為毫無用處,非常渴望找個活幹。但了解到張浪民想成為一名停車收費員後,李西峰有點犯難了,因為停車收費員的工作需要來回走動,張浪民腿腳不便,這份工作對他來說有些困難。
  • 重慶著名本土原創情景劇《街坊鄰居》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街坊鄰居》讓我挺直了腰杆——製片人劉崗的街坊鄰居重慶電影家協會前副秘書長、創作委員會副主任、著名本土原創情景劇《街坊鄰居》製片人劉崗先生,是較場口大巷子老街老巷出生的重慶崽兒,今天說說他製作重慶一代名劇《街坊鄰居》背後的故事。觸電1982年,20多歲的街道積極分子、重慶鐘錶廠工人劉崗,碰到遠房親戚馬及人(《霧都夜話》的製片人、總編導),老馬見他還沒女朋友,又愛文藝,就介紹他去一個漂亮女娃兒很多的地方。
  • 他終於挺直腰杆 感謝好心人相助
    小張此前後凸畸形嚴重小張已能挺直腰杆穩步行走早報訊 (記者林志安 文/圖)飽受強直性脊柱炎病痛折磨的小張,今年31歲,身高僅1.17米,體重才15公斤左右,如今,他順利完成三次手術,於昨日出院,挺直腰杆的他已能和常人一樣目視前方穩步行走。
  • 曾經的「板凳大哥」 現在能挺直腰杆走路了
    " 我已經有 10 年沒有直立行走,也沒有出過遠門,感覺像與世隔絕了一樣。" 肖叔叔說,因為依靠板凳移動,村子裡的人都叫他 " 板凳大哥 "。行動困難,失去勞動力的肖叔叔生活更是舉步維艱。" 很心疼他,但又很無奈。" 肖叔叔的妻子說道,看著丈夫都不能挺直腰杆走路,很心疼。家裡的經濟開銷都都壓自己身上,壓力特別大。
  • 永遠腰杆挺直的楊洋不累嗎?網友:要他彎腰才是真的累!
    永遠腰杆挺直的楊洋不累嗎?網友:要他彎腰才是真的累!在娛樂圈中,一說到站姿挺拔,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楊洋。不管在什麼場合,日常生活,路透,還是在拍戲時,永遠都是腰杆挺直,幾乎沒有見過他彎腰駝背的樣子。楊洋是學過舞蹈,舞蹈對身體的要求也很大。
  • 44歲男子駝背20年終挺直腰杆
    「終於可以平臥了,也不用再低著頭,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昂首闊步了。」近日,駝背20多年的黃先生經過我院骨科西區林宏生教授團隊的手術治療後,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術後黃先生一改二十多年來只能低頭行走,睡眠只能側臥的體態,終於挺直了腰杆,身高也增高了5釐米。
  • 零花錢刮中25萬 他下意識挺直了腰杆
    我就颳了4張彩票試試手氣,誰能想到會中25萬!」近日,王先生(化名)手持「福鼠送彩」中獎彩票到省福彩中心兌獎時,還是有點懵。吃罷午飯,王先生拐進西安市高新區付村花園61011713號投注站,從一本「福鼠送彩」中隨意抽取了4張票,最後一張「福鼠號碼」29,「我的號碼」第2局第四個數字就是,刮開一看,是最高獎金25萬元!王先生意識到中了大獎,但不敢信,也沒給媳婦說。
  • 女童脊柱彎曲如「S型」 手術後終於「挺直腰杆」
    手術後,婷婷終於「挺直腰杆」。圖為婷婷(化名)手術前的CT,脊柱彎曲如「S型」。兒童醫院供圖據該院骨科病房副主任劉星教授介紹,婷婷患的是特發性脊柱側彎。「患兒10歲時,家長發現其雙肩不等高、駝背,曾到醫院就診。當時雖然脊柱側彎已經很明顯,但考慮到患兒當時年齡小不適合手術,採取了保守治療方法。」
  • 終於可以挺直腰杆了
    近期,小李和家人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就診,在對其後凸畸形進行了手術矯正後,他終於挺直了腰杆,身高還增長了3釐米。小李術前大體照片及脊柱X線片。21歲小夥無法挺直腰杆,只因後背太「凸出」21的小李是一名來自四川農村的小夥,脊柱自幼有些畸形,後背位置脊椎凸出一角,以至長年累月無法挺直後背。因為駝背,小李從小飽受不少人異樣的目光,但家中經濟困難,一直未能手術,讓小李自卑不已。
  • 本土情景喜劇《街坊鄰居3》春節回歸
    劉衛東白小軍周么嬸是原班人馬  蔡倩雲趙美麗換了新人  未來擬打造周播劇請觀眾進棚觀看  2000年,重慶本土方言情景喜劇《街坊鄰居》曾風靡一時,時隔14年,《街坊鄰居》第三季昨日在沙坪垻磁器口馬鞍山民俗文化村低調開機
  • 電視劇《街坊鄰居3》首映式在沙坪垻區舉行
    王越希望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2月13日,本土方言電視劇《街坊鄰居3》首映式在我區舉行。這是一部反映重慶人鄰裡之間的故事,將於春節期間登陸重慶文體頻道。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洪斌,區領導王越、何勇、賴明才、林平、陶世祥出席首映式。
  • 《街坊鄰居》主創 聚首醫院看望癌症病人
    昨天上午十點,曾經風靡山城的方言喜劇《街坊鄰居》裡的主創出現在了市腫瘤醫院住院部大廳,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但這次聚首不是為了拍《街坊鄰居》的續集,而是為一位身患淋巴癌的病人捐款。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據《街坊鄰居》製片人劉崗介紹,病人名叫謝德貞,大足寶頂鎮人,還未滿27歲的她在2010年查出患有淋巴癌。
  • 平頂山市魯山縣村民李自立:自強自立脫貧 腰杆挺直做人
    說起李自立脫貧後挺直腰杆做人的新鮮事,該村黨支部書記張長立感慨地說。(文 師紅軍 喬新強)
  • 朝鮮的小區沒有物業,街坊鄰居都很熟悉
    在朝鮮旅行的時候,在平壤和開城的馬路旁,我見到過很多老舊的小區。朝鮮的小區,給我的印象是綠化不怎麼樣,小區沒有物業。
  • 湘雅醫生巧手安裝腦起搏器,幫助「扭曲女孩」挺直腰杆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月7日訊(通訊員 劉微全媒體記者 彭放)「謝謝楊教授讓我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寶寶,生活很幸福。」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楊治權教授收到患者小顏(化名)發來的一段視頻。
  • 四旬女子因病駝背十年 截骨矯形後終挺直腰杆
    合肥下線訊  (記者 李靜 通訊員 鄭慧)  駝背65度,腰杆彎成「C」形,40歲的周女士因患強直性脊柱炎導致脊柱嚴重畸形,近十年來只能低頭行走。由於駝背重心不穩,周女士站立、走路時時常要雙手撐膝,睡覺只能側身睡,無法正常工作生活。日前,周女士在安醫大二附院接受了脊柱截骨矯形術,專家團隊成功「拉直」了她的腰杆。
  • 街坊鄰居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街坊鄰居,街坊:鄰居。指鄰居人家。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裡。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居,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近義詞有:街坊鄰舍,街坊鄰居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指鄰居。
  • 《喜劇之王》開賽了 「街坊鄰居」都來當導師
    原標題:《喜劇之王》開賽了 「街坊鄰居」都來當導師   重慶晚報訊 由重慶電視臺時尚頻道打造的《2013喜劇之王》近日完成了全城的海選階段,從海選脫穎而出的24位選手將進入到「名師收徒賽」的環節。
  • 《街坊鄰居3》大年初一與觀眾見面 磁器口古鎮上銀屏
    電視劇《街坊鄰居3》首映儀式今日在沙坪垻舉行 記者 張雅萍 攝    華龍網2月13日11時訊(記者 張雅萍)重慶的市民們,還記得劉衛東、白小軍這些熒幕形象不?記者今日從重慶沙坪垻區獲悉,重慶本土方言喜劇《街坊鄰居3》將於新年上映,你們熟悉的周么嬸等喜劇人物要與你們大年初一不見不散喲。    「哎呀,是在磁器口拍的,這是磁器口那個牌坊的嘛」、「快看,劉衛東出來了」……今日,電視系列劇《街坊鄰居3》首映式在沙坪垻區舉行,數百幸運市民提前觀看了《街坊鄰居3》中關於山城棒棒軍的一集,而劇中熟悉的場景和人物也引起不少觀眾的共鳴。
  • 重慶愛心企業家擺百家宴 請街坊鄰居吃團年飯
    當天,一位愛心企業家在瑪瑙學校操場擺起了百家宴,請街坊鄰居吃團年飯。2016年2月1日,重慶南岸區瑪瑙學校,南坪東路社區規模宏大的百家宴。當天,一位愛心企業家在瑪瑙學校操場擺起了百家宴,請街坊鄰居吃團年飯。2016年2月1日,重慶南岸區瑪瑙學校,南坪東路社區規模宏大的百家宴。當天,一位愛心企業家在瑪瑙學校操場擺起了百家宴,請街坊鄰居吃團年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