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縣針灸感染事件始末:針眼長了小疙瘩,創口從花生大變成小棗...

2021-01-08 環京津網

涉事的冉寨村衛生所

2019年11月,河南開封市杞縣爆發上百人針灸後皮膚潰爛。涉事醫生範晨旭的行醫資格證被吊銷並接受警方調查,涉事醫院冉寨村衛生所被關停。

杞縣衛健委主任楊玉振主任向深一度記者確認,「接受針灸後皮膚潰爛」事件起始於今年8、9月間,杞縣冉寨村衛生室因消毒不規範,致115名患者感染膿腫分枝桿菌。根據官方統計數據,截至12月2日中午,在115名感染者中,已有37人已出院,尚有70人在杞縣縣內住院治療,8人在縣外住院治療。

從「針眼裡長小疙瘩」到扎針處潰爛、反覆感染、乃至「開口」割肉,患者經受長達數月的折磨。眼下,他們心懷忐忑,既不知道自己的感染何時能治癒,又生怕每一次「開口」會讓創口變得越來越大。

衛生所已關閉,從窗戶看去能發現有做過飯的痕跡

家族醫院裡的「針灸名醫」

11月29日早上9點左右,醫生在換藥的過程中,發現徐麗此前一處已結痂的開口處再次感染,她需要在此開口處再度「割肉」。

這是徐麗第二次發生二次感染。此時,距離8月20日她第一次去冉寨村衛生室針灸已經過去了三個多月。她患有腰間盤突出,原本想著,針灸幾天,到9月,三歲的女兒去上幼兒園時,自己正好也能過去當生活老師。

在冉寨村遠至附近鄉鎮,範晨旭是頗有名氣的針灸醫生,甚至有商丘、新鄉等地的病人專程來找他治療。

來自杞縣蘇木鄉的王萍告訴記者,她在杞縣中心醫院治療腰間盤突出20餘天,花了三千多元仍療效甚微。經朋友介紹,在8月12日至範晨旭處接受針灸治療。「在醫院裡花幾千都解決不了的事情,範晨旭那兒幾百塊就能解決。」王萍說。據她回憶,第一次去扎針時,由範晨旭坐診,確認治療方案,並在一張小紙條上註明針灸位置。大多數病人的治療周期是3-4次針灸,每次間隔約一星期。第一次針灸價格為200元,此後每次收費130元。

據患者描述,範晨旭使用的針灸方式為「火針」,針灸時背部需鋪毛巾,針的直徑比一般針粗,長約十公分,頂部插有艾葉做的艾灸條,每次針灸時間在20分鐘左右。

這是基層醫療機構常見的一種中醫適宜治療技術,「技術簡單,價格便宜。」杞縣人民醫院院長朱慶立告訴記者,範晨旭從上海學來的這項技術,相當於針灸與艾灸的結合,通過針的熱傳導,效果會更好一些。

自2006年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訂了第一批中醫臨床適宜技術推廣計劃項目。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實施方案(2009年—2010年)》要求,在河南、河北、內蒙古、安徽等22個省,縣級衛生、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縣(市、區)內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所轄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100%.

範晨旭個人名片顯示,其任職單位為「杞縣裴村店鄉付裡莊醫院(疼痛科)」。範晨旭個人微信名為「付裡莊頸肩腰腿疼專科」,患者們也多將此衛生室描述為「付裡莊醫院」(付裡莊村為冉寨村內一自然村)。但深一度記者在國家衛健委官網查詢發現,不存在名為「付裡莊醫院」的醫療機構,只有冉寨村衛生室。

在範晨旭執業的地方,為三層樓加地下室的建築,掛著「冉寨村衛生室」的橫幅。該衛生室的法人為範晨旭,目前執業許可證有效日期為「2018年2月27日—2023年2月26日」;範晨旭的執業機構為「杞縣裴村店鄉冉寨村衛生室」,執業類別為「中西醫結合」。 據了解,該衛生室共有註冊醫護人員八名,範晨旭的父親是位老軍醫,在當地開診所已有幾十年,範晨旭與其兄弟分別專攻疼痛科和耳鼻喉科,另外,他的家人也在藥房等擔任具體工作。2013年起,範晨旭在診所開展針灸治療。

國家衛計委醫改辦處長魏子檸向記者介紹,在我國醫療體系中,縣、鄉、村稱為「三級醫療衛生服務保健網」。其中,村衛生室就是這張網的網底,在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保健方面,還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三級衛生保護保健網的末端,在過去大多是家族式傳承的。

多位患者稱,具體的針灸步驟,大多數由範晨旭嫂子的弟弟和範晨旭妹妹進行操作。針灸室內共有6張床位,常需排隊等候治療。

「範晨旭有時候也扎,只有在排隊扎針人比較多、診室沒有病號時,他也會去針灸室幫忙,不過很少扎。」

11月30日上午,深一度記者來到冉寨村衛生室。如今,衛生室大門上鎖,透過窗戶仍能看到,樓裡一個房間內,飯桌上有尚未收拾的碗筷,砧板上的刀具也未清洗。多位村民向記者證實,此衛生室也是範晨旭的家,其父母及幾位親戚均居住於此。

雖然醫療室已經封閉,但仍有各地不知情的患者來這裡找範晨旭。不到一小時內,陸續有七八名周邊村子的病人來衛生室看病。

患者提供的針灸圖片,針上都裹著艾灸條

針眼裡長出「小疙瘩」

在範晨旭這裡看了十幾年病的患者們也想不到,為治療腰腿疼痛,如今竟到了在針眼處「開口」、「割肉」的地步。

深一度記者採訪十餘位患者發現,針眼發生感染的現象集中在8月10日前後至8月底。

8月13日,得了膝關節滑膜炎的55歲的商丘市民權縣人張英,去付裡莊進行最後一次針灸療程。她兩邊膝蓋各扎了8支針。「回去路上就覺得腿跟前幾次針灸完感覺不一樣,有點疼。」次日,膝蓋周圍便產生淤青,約一星期後,針眼裡長出了硬疙瘩。

王萍也在8月12日針灸後的兩三天,覺得扎針的11個針眼不對勁,用手觸摸有綠豆大小的疙瘩,當時無明顯疼痛感。8月19日第二次針灸時,王萍曾向範晨旭問起此事,「他跟我說因為當時是夏天,天氣熱容易出汗,再加上我自身免疫力不太好,不是什麼大問題,休息幾天就好了。」當日,王萍又進行了第二次針灸,此次針灸後未出現不良反應。

8月20日第一次針灸之後,徐麗發現針眼處長起了疙瘩。「當時沒想會這麼嚴重,範晨旭說是天熱發炎,吃點消炎藥就好了。」徐麗說。但不久後,針灸的針孔內開始長出綠豆大小的「疙瘩」,並慢慢變大,形成膿腫。

8月26日,王萍進行了第三次針灸,此次針灸結束3日後,王萍身上開始出現紅腫。

9月1日,王萍又去了冉寨村衛生室。這一次,範晨旭給出其它解釋,「從廠家那進貨的消毒水出了問題。」王萍回憶,範晨旭給自己拿了阿莫西林、消毒丸,以及自製的外用黑膏藥,「當時範晨旭沒收錢,他說是他的責任他就要承擔。」

但在魏子檸看來,「消毒藥水過期了,以這一句話來搪塞的話是說不過去的。」他解釋道,一個接診人數不小的診所,藥水不可能用那麼長時間。在他看來,這100多人感染公共醫療事件,更像是消毒環節沒做到位引起的。

彼時正值農忙,患者們並未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大多靠範晨旭給的消炎藥物消炎。至9月中下旬,情況開始惡化,患者們不得不在村衛生室內進行「開口」——也就是在膿腫的地方劃開一道口子,往裡面放入引流條,將內部膿液引出。

9月25日,王萍在冉寨村衛生室進行第一次「開口」。王萍稱,當時範晨旭給出承諾,「開口」一周之後便可正常上班。為了讓身上的膿腫儘快康復,從9月25日至10月14日,王萍陸續分4次在衛生室內開了18道口。

到了10月下旬,患者們再去範晨旭處「開口」或換藥,範晨旭告訴他們,需要轉去裴村店鄉衛生室治療,「當時才感覺到事情開始嚴重了」。

此時,由於病情未見好轉,張英已從民權縣內醫院轉至位於鄭州的河南省骨科醫院治療。

據患者提供的當時在裴村店鄉衛生室內掛號照片顯示,室外空地站滿了人。「輸液的屋子裡面全是人,都滿了。」

較為嚴重的膿腫區域,需要進行「開洞割肉」。在鄉衛生室空地右側,便是進行「割肉」的手術室。王萍稱,「在外面排隊等候時,能聽到手術室裡的哭聲。有些患者由於害怕,排到他時就『跑掉了』。我也猶豫了兩天,當時真的嚇哭了。」

患者在「開口」之後反覆感染

到底為啥反覆感染

從10月20日起,王萍陸續在鄉衛生室開了11個洞。從那會兒開始,她的丈夫徐建設得每天開車50公裡,往返於家裡和鄉衛生室之間。輸液每天都要進行,換藥隔天一次,王萍向單位請了半年假,徐建設則辭掉了工地上的臨時工。

11月初,鄉衛生室工作人員又陸續通知前來看病的患者前往縣內醫院,患者被分流安排至杞縣中醫院、縣中心醫院、縣人民醫院及縣人民醫院舊址住院治療。

楊玉振表示,感染或與與扎針時天氣炎熱、患者出汗多有關。「在8月中下旬在範晨旭處扎針的人中,並非所有的人都發病,(發病的)只佔當時扎針的一小部分。」

他告訴深一度記者,目前裴村店鄉衛生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已被降職為副書記和副院長。縣衛健委的主要負責人也正接受紀委監委問詢。

朱慶立告訴記者,10月10日,縣衛健委組織成立救治專家組。在通過第三方機構檢測後得出感染細菌為膿腫分枝桿菌,10月14日制定初步的治療方案,此後進行藥物敏感實驗,10月25日在省、市專家討論後調整治療方案。按照目前的治療情況,整個群體都在好轉,再有20來天患者基本上都可以出院。

膿腫分枝桿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在生活環境中隨處可見,但不接觸傷口就沒有感染風險。膿腫分枝桿菌感染在醫學中並不多見,發生機率小,且並非傳染病,可以治癒。只是療程會略長些,輕則需一兩個月,重則需三四個月。

朱慶立解釋,一開始的「疙瘩」就是膿腫的前期。感染是從針眼開始的,然後出現紅腫,流膿。為了讓感染好得更快,醫生會沿著針眼用手術刀切開,並放入引流條,以使得裡面膿液流出來,即「擴創引流」。在擴創的過程中,有一些爛掉的肉需要切除,方便內部肉芽更快生長。但患者一開始「開口」未切除「壞肉」,恢復就慢。

不少患者至今都沒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什麼感染,也不知道到底要治療多久。採訪中數名患者告訴記者,自住院以來,他們從未看到過自己的病歷,向醫生詢問病情,醫生則回復「說了你們也不懂,只管好好治療就可以了。」

「醫院的醫生說讓找衛健委,衛健委說讓找醫院。」王萍的丈夫徐建設稱。

患者與醫院及主管部門的溝通不暢,帶來了更多猜測與憂慮。徐麗的背上的洞從「花生大小」挖到「小棗大小」,從第一次「開口」至今,大多數時候,她只能趴在床上。徐麗開始懷疑治療方案是否存在問題,「到底割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11月28日,杞縣衛健委發布通告

患者稱「即使出事,範晨旭的手藝的確沒的說」

對於患者開口處的復發,朱慶立表示,這是「極個別」現象。朱慶立解釋,由於患者一開始在冉寨村診所處理不徹底,切口切得小,膿液流出較少,未完全恢復。「我們團隊一接管病人,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

每天下午4點半,縣城幾家醫院的主治醫生都會集中開會,匯報每位患者的治療狀況,並根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調整各自的治療方案。

但這並不能減少患者們的擔憂。11月29日上午,徐麗不得不再次接受手術。

「醫生按壓這處肉表面時就很疼,醫生的解釋是,割掉的肉外面長好了,但裡面還是有膿,沒有長肉,是空的。」徐麗說。

當天上午十點半左右,手術結束,徐麗情緒有些失控,接連給記者發了數條微信,「咋都沒人關心我們呢」、「我們只想治好病」、「我想家想孩子」。

吊了近三個月消炎點滴的張英產生了不良反應。據其女兒張潔介紹,母親「天天發燒,肚子脹得不行,一天都吃不下飯。」在醫生建議下,張英於一星期前出院,醫生讓她先觀察一段時間。另有患者告訴記者,自己也出現了發燒和吃不下飯的情況,為此醫院停了近十天的點滴。

朱慶立則解釋,發生上述反應是正常現象,並指出不存在停藥10天,「他們說的可能是由於不良反應為患者調整了治療方案,將點滴換成了口服的消炎藥。」

出院後,張英的病情並不樂觀。「呼呼地蜇得慌。」11月30日晚,張英向記者描述了自己膝蓋處的痛感。

「前天(11月28日)帶我媽在村裡診所,醫生拿一個細管子給我媽把癒合的切口表面扎開,裡面還有血水。雖然外面結了痂,但實際上裡面沒長好肉。」張潔說道,「之前我媽還能走路,只是走多了腿疼,現在只能天天在家呆著,最多拄個雙拐上個衛生間。」

張潔表示,母親現在擔心,「要是接下來不行的話,就只能去鄭州的醫院再重新切。」

埋在病患和家屬心頭的焦慮久久不散,他們想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麼病;口子越開越大,現在的治療方案到底管不管用;一旦出院之後會不會復發;要是再次復發了該怎麼辦?」有患者從杞縣中醫院辦理出院手續後,又回到裴村店鄉衛生所繼續住院。

儘管這樣,記者注意到卻鮮有人責備醫生範晨旭。「就事論事,範晨旭的手藝的確是沒得說。」徐建設說。多位患者證實,範晨旭曾表示,目前杞縣縣內患者醫藥費,由他給醫院打欠條。他還曾給縣人民醫院舊樓裡居住的50多名患者飯卡內充值過400元。

張潔告訴記者,母親的醫藥費已花費近8萬元。治療之初,範晨旭曾承諾,「治病花多少錢他都給出」。並支付了約2萬元醫藥費。但從11月13日起,範晨旭便沒有繼續支付醫療費用了。「我們給範晨旭打電話,他說他自己房子、車子都賣了,說他不是不給我們錢,等他有了就會給。」張潔說。

楊玉振證實了這一說法:此前範晨旭曾墊付過部分患者的部分治療費用,目前則由縣政府支付患者的治療費用。

在範晨旭被調查之後,患者們又開始擔心,自己的醫藥費該怎麼辦。

「馬上就到年關了,大家都想能回家過年。」徐麗說。

(應受訪者要求,患者及家屬均為化名)

文/韓謙 胡琪琛

編輯/楊寶璐 宋建華

【反侵權公告】本文由北京青年報與今日頭條聯合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編輯/宋建華 楊寶璐

相關焦點

  • 眼睛裡面長了個疙瘩 眼睛裡面長了疙瘩怎麼辦
    眼睛裡面長了個疙瘩是很常見的情況,因為眼睛如果發炎或者被細菌感染都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我們需要搞清楚原因。那麼眼睛裡面長了個疙瘩具體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眼睛裡面長了個疙瘩怎麼辦?眼睛裡面長了個疙瘩我們一點也不能忽視,如果不積極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嚴重危害我們眼睛的健康,所以眼睛裡面長了個疙瘩的解決辦法很重要。
  • 針眼是什麼?長了針眼怎麼辦?
    秋季乾燥,按中醫來講容易上火,內外火毒攻竄上炎到眼部皮膚,就是我們俗話說的「針眼」了,「針眼」相當於西醫學的瞼腺炎,又稱麥粒腫。睫毛毛囊或附屬的皮脂腺感染稱外麥粒腫;瞼板腺感染稱內麥粒腫。均為細菌感染所致,多見於葡萄球菌感染。
  • 大陰唇外側長疙瘩怎麼回事 陰唇疙瘩的原因
    尤其是在大陰唇外側長疙瘩的時候還是需要第一時間察覺到的,那麼,大陰唇外側長疙瘩怎麼回事?哪些原因會引起大陰唇長疙瘩,我我們又該如何去治療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大陰唇外側長疙瘩怎麼回事陰唇作為女性至關重要的一個外生殖器官,其健康狀況還是要時刻關注的。大陰唇外側長疙瘩怎麼回事?
  • 眼睛長針眼怎麼辦 長針眼時可以這樣做
    在日常的生活中相信大家對於針眼並不陌生,針眼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眼部的疾病,它比較常見於青少年和兒童的身上,那麼我們在發生針眼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治療呢?我們哪些的行為方式會造成針眼的形成,我們又應該怎麼預防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長出來的疙瘩能摳掉嗎?醫生:身體這2處的疙瘩,或是感染了HPV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皮膚病非常特殊,並且危險性比較高,當你發生身體這些部位長出了接下來我介紹的這種疙瘩,一定不要亂碰或者摳掉,否則容易引起大問題。大概是幾個月前,小李在出差回來後不久,就發現自己眼皮上長出了一顆「瘊子」,看起來是小小、尖尖的一個疙瘩,像是一個到插在眼皮上的「螺絲釘」,剛開始時不痛不癢的,小李也沒太在意,後來發現,這些尖尖的絲狀小疙瘩數量變多
  • 皮膚上長小肉疙瘩就是感染了HPV嗎?這種女人是不是不檢點啊
    「我最近脖子上長了好多小肉疙瘩,上網查了,說是感染了HPV。聽專家說,感染了這個病毒的人以後都會得宮頸癌的!」 劉女士進了醫院,神神秘秘地摘下脖子上裹得嚴嚴實實的絲巾,對醫生訴苦。 」我都不敢給別人看見,怕人家知道我得了HPV,覺得我生活不檢點。
  • 針灸後多久可以洗澡 有什麼要注意的
    針灸是中醫的一個理療,是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那麼針灸之前要做什麼準備呢?針灸後可以洗澡嗎?    針灸前要做什麼準備 針灸後多久可以洗澡 針灸有什麼要注意的    針灸後多久可以洗澡    針灸後是會在身上留下小小的針眼的,一般是不好馬上癒合,為了防止傷口感染,需要等到4到6個小時之後再碰水。洗澡時儘量使用溫水衝洗,防止皮下出血的情況發生。
  • 孩子長了針眼怎麼辦?不早點治療可能變大病,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麥粒腫本身是小病,但要是不早點治療,小病可能變大病麥粒腫,俗稱針眼,屬於急性細菌性感染,多數感染的原因是因為寶寶手髒、用帶有細菌的手揉眼睛。麥粒腫不分季節、不分年齡,寶寶比較容易感染,尤其是發生在經常戶外玩耍的寶寶身上的機率更高,此外,在幼兒園裡也容易感染。但是不用擔心,麥粒腫並不會傳染。
  • 孩子手或腳上長了小疙瘩,不痛不癢,竟是感染了HPV?
    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手或腳上長了膚色的小疙瘩,通常不痛不癢,不怎麼起眼。一般發現這種小疙瘩時,就已經長了數月甚至幾年時間了,這種不容易被發現的小疙瘩被稱為瘊子。一旦皮膚出現破潰,「母瘊子」就會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生很多「小瘊子」,沒多久就可能生出十幾個甚至幾十個。當勞累、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就更容易被病毒侵害,與成人相比,未成年人群的免疫力較弱,並且運動出汗機會多,因此孩子是尋常疣的高發人群。
  • 市民喝花生牛奶長紅疙瘩 標註「致敏原」食品寥寥
    近日,南京市民金女士在喝完一瓶含有花生成分的牛奶後,身上過敏長紅疙瘩。不過金女士查看奶瓶包裝發現,上面並沒有標註花生為「致敏原」的相關信息。  記者了解到,從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包括花生在內的八大致敏原在作為配料時,必須標註在包裝上。但是記者走訪超市,發現標註有「致敏原」的食品寥寥無幾。
  • 針眼是怎麼造成的?有傳染性嗎?長了針眼該怎麼辦?了解一下
    這也是常見的一種眼部疾病,在民間,很多人都說針眼有一定的傳染性,其實民間所說的針眼在醫學上被稱為麥粒腫,它是一種普通眼部疾病,並不具備傳染性,當出現針眼時,只要採取合理的措施就能緩解各種不適感,並且讓針眼快速消失。麥粒腫是怎麼形成的?
  • 打耳洞長出「肉疙瘩」 特殊體質小心瘢痕疙瘩
    可別小瞧這些疙瘩,醫學上稱之為瘢痕疙瘩,它不僅影響美觀,相信長過這種疙瘩的人都會對那種難以忍受的瘙癢和刺痛記憶猶新,而且治療難度大、易復發,一直是整形外科領域中的難題。那麼,什麼是瘢痕疙瘩?如何處理瘢痕疙瘩?哪些人易長瘢痕疙瘩呢?
  • 皮膚上長肉色小疙瘩,是什麼皮膚病
    核心提示:皮膚上長肉色小疙瘩,是什麼皮膚病?可能是扁平疣。扁平疣,和尋常疣一樣,都是病毒感染引發的皮膚病,不同的是扁平疣的個頭通常要小一些,如果看到皮膚上肉色的小疙瘩,那麼需要引起警惕,下面北京華醫皮膚病醫院來講講扁平疣的相關知識,幫助大家更好的應對扁平疣。
  • 紋眼線後容易長「針眼」?霰粒腫如何治療?
    紋眼線後容易長「針眼」?霰粒腫如何治療?霰粒腫是最常見的外眼病之一,兒童和成人均好發病,該病進展緩慢,可反覆發生,無紅腫和壓痛,皮膚表面隆起,觸摸硬結或者腫塊的大小可以是米粒,綠豆,蠶豆,花生,櫻桃大小(圖2),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可以一個眼瞼發生,也可以四個眼瞼同時或者先後發生。霰粒腫的關鍵原因還是,瞼板腺開口以及管道堵塞,瞼板腺分泌過於旺盛導致,瞼板腺發育不良,瞼板腺功能障礙。
  • 9歲娃耳朵長出小疙瘩,逐漸變黑!起因竟是半年前在學校發生的事
    最近,深圳9歲男孩小駱右耳上莫名長出了一個黑色的小疙瘩看起來像是個被蟲咬的包又像是個凸起的痣,不痛不癢但顏色卻一直變黑加深家長有點擔心帶他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耳廓上這小疙瘩裡藏著一截鉛筆芯!起因源自半年前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一件事耳上小疙瘩逐漸變黑可能是異物雖然小駱耳朵上的這個小疙瘩,並沒有引起任何不適,但家長看著顏色越來越深,倒是有點擔心,便帶小駱前往醫院檢查。
  • 身上長瘊子,可能是感染了HPV?醫生:2種疙瘩不能隨便摳
    身上長「瘊子」,竟是感染了HPV?但也有例外,如疣狀表皮發育不良,可能是高危hpv5、8感染所致,癌變率較高。尋常疣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易感染,反覆發作是其特點,在發病初期,皮膚病變發展較快,增加較快,因為尋常疣中存在大量活性病毒。一般無意識症狀,無疼痛,很少有輕微瘙癢。容易發在手和腳,因為手腳更容易出汗,產生摩擦。
  • 2歲寶寶眼皮上長了一個疙瘩 長沙醫生提醒:疙瘩雖小但要及時治療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9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媛 通訊員 陳雙)2歲寶寶綿綿(化名)眼皮上長了一個疙瘩,家中老人說不要緊,是「偷針」,過幾天會化膿,用針一挑破把膿擠出來就好了,可是20多天了,疙瘩沒有化膿,而且越長越大。
  • 針灸前要了解這些常識
    在利用針灸治療時,要注重針灸的禁忌事項及注意事項,才能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 針灸的禁忌人群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比正常人的血糖水平要高,傷口癒合能力較差,即便出現小的傷口,也難以癒合。
  • 耳垂裡面長了個硬疙瘩 耳垂裡長硬疙瘩怎麼辦
    耳朵是聽覺器官,出現任何問題我們都不能忽視的,那麼耳垂裡面長了個硬疙瘩是什麼原因呢?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但是也不能忽視。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耳垂裡長硬疙瘩怎麼辦吧!耳垂裡長硬疙瘩如果我們非常重視,或者經常的摸來摸去可能會導致疙瘩越來越大,如果不理會也可能會消下去,所以我們應該要了解耳垂裡長硬疙瘩到底有哪些原因吧!
  • 身上長「瘊子」,竟是感染了HPV?醫生:2種「疙瘩」不能隨便摳
    而這些"痘痘",就是HPV感染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疣,叫尋常疣,在中醫中也稱"千日瘡"。 尋常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兒童和青少年的發病率為33%。它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皮膚和黏膜引起的良性疾病。說到人類乳頭瘤病毒,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說HPV,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沒錯,HPV就是人乳頭瘤病毒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