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目未來」單元鼓勵電影原創精神,激發電影藝術創新活力
「注目未來」國際展映單元首設於2014年,是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時,由組委會和北京電影學院本著鼓勵電影原創精神,激發電影藝術創新活力;發現推出電影新人,增進各國青年影人間的合作與交流的宗旨而設立的,入圍影片均為導演的處女作或第二部劇情長片作品。2015年,首設「最受注目影片」「最受注目導演」「最受注目編劇」的表彰活動,極大地提升了「注目未來」單元的吸引力和專業度。今年「注目未來」國際展映單元將一如既往地秉持不變的宗旨,在符合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章程的前提下,不限題材、類型、風格,鼓勵新導演,充分展示電影新人的藝術才華,呈現當下國際新電影的藝術潮流和美學。
今年「注目未來」單元的籌備工作自2017年12月啟動,在組委會官方報名通道的基礎上,繼續沿用去年行之有效的選片人制度,分成北美、拉美、非洲、中東、亞洲、歐洲、中國等多個區域,經過4個月遴選,共有16部影片入圍展映。其中,外國電影13部,中國電影3部。13部國外作品涵蓋了2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秘密原料》(馬其頓)、《養豬場的奇蹟》(立陶宛)、《家庭》(伊朗)、《凜冬兄弟》(丹麥/冰島)、《遺忘詩行》(法國/德國/荷蘭/智利)、《艾娃》(法國)、《露西》(日本/美國)、《颶風小隊》(丹麥)、《梅達》(羅馬尼亞)、《長睫毛的勞瑞》(芬蘭)、《加布裡埃爾和群山》(巴西/法國)、《真空》(瑞士)、《憐憫》(希臘/波蘭)。3部中國作品分別是《旺扎的雨靴》、《西小河的夏天》和來自中國香港的《某日某月》。
本屆「注目未來」單元新導演的處女作在本屆展映中佔了較大比重,共有12部,其中,國外10部,分別是:《秘密原料》《養豬場的奇蹟》《家庭》《凜冬兄弟》《遺忘詩行》《艾娃》《露西》《颶風小隊》《梅達》《長睫毛的勞瑞》;中國2部:《旺扎的雨靴》《西小河的夏天》。這些參展影片導演在20世紀80年代之後出生,在35歲左右完成自己的處女劇情長片,最年輕的導演是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拉華加,出生於1989年,僅29歲。另外,女導演作品在本屆展映中佔了相當的比例,在16部作品中共有6位女導演作品,分別是:《真空》的導演Christine Repond(瑞士),《養豬場的奇蹟》的導演EgleVertelyte(立陶宛),《艾娃》的導演LéaMysius(法),《露西》的導演平柳敦子(日),《颶風小隊》的導演Annika Berg(丹麥),《長睫毛的勞瑞》的導演Hannaleena Hauru(芬蘭)。
這些影片將於4月14日—4月21日在北京電影學院標準放映廳展映。屆時,會有9部影片的主創到場與觀眾見面交流。今年,「注目未來」單元將繼續設立「最受注目影片」、「最受注目導演」、「最受注目編劇」三個表彰項目。
今天晚上,本屆「注目未來」單元即將開幕,開幕影片是巴西導演費利佩•巴爾博薩的第二部作品《加布裡埃爾和群山》。這部影片曾入圍 2017 年坎城電影節影評人周,以及聖保羅電影節影評人獎最佳影片獎。
本屆「注目未來」單元的閉幕影片也已經確定,是入圍今年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的喬治亞影片《媽媽》。
在展映活動之外,「注目未來」國際展映單元還將於4月15日在北京電影學院舉辦第二屆國際電影論壇,今年的主題是北歐電影研究,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針對主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