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初創企業Nordic Aqua Partners(NAP)在中國寧波開發的陸基RAS三文魚項目「Seafood dragon」已完成了第一階段融資,預計幾周後動工。這事兒最早有動靜是在2017年,在經歷了三年的籌備和摸索後,終於要開始過河了。有人會說,選這個時間點有點尷尬,因為國內對於三文魚的「敵對情緒」處在歷史高位附近,但有句話講的好,危機與機遇並存。
我們先來劃一下重點,Nordic Aqua Partners(NAP)和三文魚陸基RAS。
Nordic Aqua Partners(NAP)別看它是個初創企業,但它拉過來搞這個寧波項目的資源堪稱業內頂級。項目總經理由前美威(Mowi)法羅群島公司董事Ragnar Joensen擔任。美威這家公司太過傳奇,在這裡就不再展開,總結一句話:全球最大的三文魚生產商,基本染指了全球每個適合養殖三文魚的海域。
挪威水產設備頂級供應商AKVA集團,是既出資310萬歐元,又出設備;荷蘭水產飼料企業泰高集團(共投資6,000萬歐元,第一階段將投資2,000萬歐元),飼料也給解決了。
荷蘭合作銀行出口信貸、挪威出口信貸機構(Eksportkreditt)、挪威出口信貸擔保機構(GEIK),這三者共出資2,500萬歐元,資金的保障也是槓槓的。
以上這些,足見Nordic Aqua Partners(NAP)公司對寧波三文魚項目的重視和全力以赴的決心。
陸基RAS
英文全稱是 Land-based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翻譯過來的字面意思是陸上循環水養殖系統,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建在陸地上的,用循環水環境來養殖魚類的系統。為啥將陸基RAS三文魚養殖,比作汽車業的「特斯拉」?只要稍微深入了解一下,你就會發現陸基RAS三文魚養殖大有跟電動車一樣的發展趨勢。
陸基RAS其實並不算是一個新型的養殖技術,歐美國家起步較早,在我們國內現在的淡水養殖領域也有不錯的應用。如今全球的三文魚養殖行業,對於降海鮭(生活在淡水環境中的幼魚期)的培育,基本都是通過陸基RAS方式養殖的,等達到可以入海生存的規格後,再投放到自然海域的網箱中進行養殖。
但是,一般有適合養殖三文魚的自然海域,企業還是會首選深海網箱進行養殖,而避免用陸基RAS全程養殖,因為選擇後者的養殖成本會非常高。硬著頭皮上陸基RAS的,基本都是先天條件不足的,比如土豪國家阿聯,就在沙漠裡搞了陸基RAS養殖三文魚。
用錢「堆」出來
這裡不整那些專業的數據,說一些通俗易懂的,為啥陸基RAS是資金密集型的項目?硬體和土地成本就不用說了吧,因為需要將水源不斷淨化循環利用,能源成本肯定是非常大的一塊。三文魚後期是需要在鹹水環境中生長,而鹹水淨化會比淡水淨化的成本更高;因為要確保足夠的營利空間,人工養殖環境又不能跟廣闊的海面相比,只能提高養殖密度。
這密度一高,對養殖環境的要求就更高了,各項參數指標都必須保持在適度的範圍,一旦出現問題,必須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不然就會釀成養殖事故。對於深海網箱養殖來說,一旦出現局部問題,留給工作人員的處理時間還是相對寬裕的,可一旦高密度的RAS水池出現問題,處理時間將會大大縮短,個別極端的甚至只有幾個小時,壓力不是一般大。
而且因為要繁育種苗,必須模擬三文魚各個時期的生長環境,所以這部分投入也會非常巨大。
「在這裡,我們可以創造出任何一個國家的水環境,無論是日本還是加拿大,只要需要,我們都可以做到。我們可以調控水溫、潮汐、鹽度和深度,甚至可以創造日出日落,就好比在自然河流或海洋,白天波濤洶湧,晚上風平浪靜。」 阿聯陸基RAS三文魚養殖公司Fish Farm CEO Bader bin Mubarak說。
貴有貴的好
雖然成本高,但是如果真的搞起來了,那好處也是槓槓的。前世界水產工程學會主席,世界著名水產學家Michael B.Timmons教授指出「水產品室內養殖或是唯一能讓海產品100%安全、無化學品和重金屬殘留的養殖模式」。
之前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的三文魚寄生蟲和濫用藥物事件,在陸基RAS統統都能得到完美解決。從魚卵開始,到成魚都生活在沒有一隻蟲子和病菌的封閉環境中,只要有效利用疫苗和在養殖過程中防控得當,魚想生蟲得病都難。
還有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優勢在於口感。對於無法在自然水域養殖三文魚的國家來說,想要吃到真正意義上的冰鮮三文魚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比如說我們國家,因為在運輸、報關、檢驗等環節就已經耗去了一周以上的時間,而真正冰鮮三文魚的定義必須是從宰殺到上桌不超過3天時間。
而本土陸基RAS養殖的三文魚,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將三文魚送上餐桌。國際資本這次選址寧波,自然是看中了長三角地區龐大的高端消費市場。寧波的高塘島,距離上海5個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
尷尬的國內三文魚養殖
我國雖然國土遼闊,但是非常可惜,並沒有現成的適合養殖三文魚的天然海域。雖然後來發現了著名的「黃海冷水團」,而且我們的國之重器「深藍一號」也肩負創造歷史的使命下水並投入使用,但想要實現這個理論上的可能性,創造一個全球第一的成功案例(首例在溫帶海域成功養殖只能在冷水中生存的三文魚)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在自然水域攻關的,我國其實在十年前,就開始了陸基RAS三文魚養殖。2010年,我國的水產上市企業,山東的東方海洋集團從挪威引進了養殖技術和設備,與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聯合開發了國內首個陸基RAS三文魚養殖項目。三文魚是養出來了,但是由於多方面原因,始終未能盈利。東方海洋抗了十年之後,終於還是扛不住了,在今年2月份出售了這個項目的大部分股份,給自己找個了合作夥伴來一起抗。
雖然三文魚養殖門檻非常高,但國內的水產養殖業和國內的相關科研機構,肯定不會放棄三文魚這條肥魚,從兩個方面的數據就能說明。2018年,我國三文魚的進口量是8萬噸,而歐洲和美國分別是100萬噸和45萬噸,我國三文魚市場的潛力遠比跟歐美之間的差距刺眼。
2019年,我國水產品出口總量426.8萬噸、出口額206.6億美元(約合1390億人民幣),而挪威在2019年的三文魚出口總量約為120萬噸,出口額86億美元(約合600億人民幣)。挪威靠一條三文魚,就實現了我國水產出口額的42%,視覺「衝擊力」太強了。三文魚的經濟附加值固然高,可是我們連第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真的是太難了。
對於國內的三文魚養殖業來說, 「特斯拉」即將進場,可國內BYD、理想們卻還沒有上線。
外企「帶資進組」
寧波的項目早在2017年就開始運作了,其實不止前文提及的丹麥企業,還有一家名為Pure Salmon 的三文魚開發商的動靜就更大了。Pure Salmon 9月22日披露,其在日本三重縣開發的RAS基地已於上周破土動工,最快將在2022年迎來第一批三文魚卵,第一批成品魚將於2023年收穫。
「Pure Salmon在法國濱海布洛涅投資的項目也進入最後審批階段,2021年開始建設,我們預計法國項目將只比日本晚三個月左右,第一批三文魚或在2024年年初收穫。美國維吉尼亞州塔茲韋爾縣的項目也將在2020年年底動工,2021年第二、三季度進行主體工程建設,2024年收穫第一批三文魚。」「另外,我們還準備投資7億美元,在中國五大城市開發陸基養殖項目,每個基地2萬噸,中國總產量10萬噸。」 Pure Salmon的投資方——新加坡私募股權基金8F Asset Management聯合創始人Martin Fothergill說。
Pure Salmon在中國的發展計劃真可謂是直擊要害。Martin Fothergill指的五大城市分別為北京(2,100萬人口)、成都(800萬人口)、上海(2,400萬人口)、廣州(1,300萬人口)和深圳(1,300萬人口),都有大把的高消費人群,如果項目進展順利,基本就是數錢的節奏吧。
兇猛的外資進場,對國內三文魚養殖業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憂的是,國內的市場會被它們給瓜分乾淨,後來進場就會略顯被動。喜的是它們會把前期要掃的雷都給掃了,而且會培養出一批本土的陸基RAS人才,國內的養殖業也能夠近距離感受到國外先進的運營模式,對國內的養殖業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對於國內水產養殖業來說,缺的從來不是資金,而是先進的運營模式,管理經驗和技術手段。
寧波項目的野心
丹麥公司的三文魚項目基地位於寧波南部的高塘島,第一階段的目標是發展4000噸的產能,後期會根據進度擴增至8000噸。相關負責人表示,寧波政府批准的土地實際可開發出4萬噸的產能,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要實現第一階段的目標就需要超過兩年的時間。
雖然前期基本就是燒錢的節奏,但長三角地區擁有超過1億的高消費人群,如果項目取得成功,根本就不用愁銷路,而且成功的模式還可以複製到國內其他地區,沒有風險哪裡來的收益。雖然這個陸基RAS全程三文魚養殖,對於很多老牌的三文魚養殖企業來說,也不是件輕鬆的事兒,但在廣闊的市場前景面前,所有的冒險都是值得的。
參考:
1、UCN國際海產資訊,寧波RAS三文魚項目「數周內」開建,產能4,000噸;
2、UCN國際海產資訊,Pure Salmon日本RAS基地破土動工;
3、海鮮指南,從大海向陸地擴張的三文魚產業!三文魚陸基循環水養殖,你了解多少?
4、凍品攻略,2.26億元成交!東方海洋打造的中國首個RAS三文魚養殖場易主青島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