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眾議院只有10%的議員是女性,在國際婦女節前夕發布的一份最新數據顯示,這一性別失衡在G20中排名相當糟糕。
日本排名第165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在國際議會聯盟的一項調查中,日本在193個國家中排名第165位。截至今年1月1日,日本眾議院463名議員中只有47名是女性,比例為10.2%。而全球平均比例為24%,亞洲為19.6%。
盧安達在國際議會聯盟的名單上名列榜首,女性佔下議院61%的席位。古巴位居第二,女性佔比53.2%。法國以39.7%排在第16位,中國以24.9%排在第73位,美國以23.5%排在第78位。
根據這份名單,密克羅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萬那杜沒有女性政治代表。
「在全球範圍內我們遠未實現性別平等。」國際議會聯盟主席、墨西哥議員奎瓦斯·巴龍如是說。
「政治屬於男性」?
日本內閤府性別平等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認為,男女比例失衡原因有兩點,其一,日本政壇的女性代表必須與「政治屬於男性」這一老生常談作鬥爭;其二,她們還面臨著如何平衡家庭和政治生活的障礙。
「日本女性要在政界實現與男性平等面臨巨大困難。」英國《泰晤士報》指出。
有觀點認為,首先,女性整體的受教育程度仍低於男性,參與政治的意識相對淡薄,鮮有女性抱有馳騁政壇的理想和規劃。其次,傳統觀念是一重阻力。日本社會向來看重「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分工。2016年的一項民調發現,45%的男性受訪者贊同「女性應留在家裡」的觀點。就連現任首相安倍晉三在拜相前也曾揚言,男女平等的觀念忽視了婚姻和家庭的價值。
然而,進軍政壇離不開政治資源,比如名望、資金、派系支持等等,如果沒有父輩或丈夫的鼎力支持,女性要想單打獨鬥在政壇站穩腳跟何其艱難?
再者,家庭責任也是一重阻力。有數據顯示,日本男性每天用於家務的時間僅為女性的五分之一左右。即使在瑞典、丹麥等男女平等較為先進的國家中,女性通常仍需承擔60%至70%以上的家務。正因如此,來自家庭的負擔和顧慮很可能會讓女性在政治事業上踟躕不前。
「安倍並不認真」?
讓人欣喜的是,去年日本政府通過一項法律,鼓勵政黨為性別平等設定配額。但對於是否遵守這項法律,政府並沒有任何激勵或懲罰措施。
同年10月,安倍再度改組內閣,女性閣僚從原本的2名下降至1名:參議員片山皋月被任命為地方創生擔當大臣。這也是自安倍2012年12月重新掌權以來內閣中女性代表最少的一屆。安倍當時也承認,與其他國家相比,日本新內閣中女性部長的數量「較低」。
事實上,不僅僅是政壇,日本職業女性在高層中同樣形單影隻。有數據顯示,8位日本律師中只有一位是女性,10位公司經理中只有一名女性,30位大使中才會有一名女性。目前,日本僅有約4%的企業管理職位由女性擔任,而中國為9%,美國為17%。
這或許說明一點,在安倍所鼓吹的「女性同樣可以閃耀的社會」,在「安倍經濟學」出臺多年後,男女不平等並無太大起色。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日本女性佔總人口的51%。彭博社指出,儘管日本女性勞動參與率從2012年的46.2%升至2017年的略低於50%,但與德國、美國和加拿大(分別為55%、56%和61%)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美國西肯塔基大學副教授根本久美子(音)認為,這沒什麼可大驚小怪,安倍並不認真,他說的只是如何改善日本國際聲譽的一套。日本一橋大學一名學者稱,日本政界商界一直都由保守、年長的男人主導,他們豈能輕易放棄屬於自己的「特權」?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