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來到深秋季節,外界的氣候也變得有點清涼了。不管南方還是北方,11月對肉友們來說都是一個值得開心的月份,因為我們可以放心地去露養多肉植物,從而讓它們達到顏值的巔峰。那麼,我們在11月份養多肉,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問題呢?接下來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保持通風,光照要足
北方的肉友不願多肉早入室的原因主要就是入室之後通風和光照會相對欠缺,然後導致多肉植物體弱徒長。所以在多肉入室之後,最好把它們放到光照最多,通風最好的位置,一般室內的南向窗戶旁邊是最理想的地方,然後在晴朗的中午可以打開帳戶讓室內的空氣流通一下,這樣對多肉、對我們人類都是有好處的。
當地白天光照實在欠缺的話,可以考慮用全光譜的補光燈來人為給多肉補光,此外要注意的是,北方多肉在入室之後,一定要記得避開供暖的熱源,比如爐子、暖氣片旁邊,以及地暖的地上都要避開,以免把多肉植物變成「烤肉」。
第二、觀測室外氣溫
話說到了11月份,多肉友們的心情可謂是最矛盾的,特別是北方的肉友,對於多肉植物到底應不應該入室保暖非常糾結。不入室吧,就怕多肉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凍壞了;入室吧又不太甘心,擔心入室太早而導致多肉徒長掉狀態,所以說多肉植物到底應該在什麼時候入室保暖才是最合適的,成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我們最好還是以當地的實際溫度來作為參考因素。由於我們家庭養多肉並不是去做科學實驗,所以個人覺得大可不必去挑戰這個極限,而是為了安全起見,只要環境溫度低於0℃就一定要採取保暖措施了。此外,如果此時溫度尚可,多肉還在室外露養的話,則一定要注意查看天氣預報,以便提前預知冷空氣,謹防氣溫驟降對多肉造成凍傷。
第三、儘量在中午澆水
11月份之後,對於多肉植物的澆水,南北方的差異可說是非常大的。對於南方的多肉友來說,此時如果溫度依舊在10℃以上,那麼我們正常澆就可以了,可以說是隨心所欲;而對於氣溫已經降到10℃以下的北方多肉友來說,此時的多肉生長速度已經變得很慢,有的已經是停止了生長,所以它們此時對水分的需求變得很小,這時候就一定要嚴格控水了,否則等待我們的不是凍傷就是爛根。
到了11月份,就把澆水的時間段改到晴朗的中午吧,因為這個時間段是一天當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此時的多肉相對來說吸收能力最強,且多餘的水分也揮發得比較快,基本到了晚上低溫的時候,盆土就已經不再那麼溼了,從而減少了凍傷和爛根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