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的護照為什麼用中國秦朝的小篆寫標題?

2021-01-09 不二齋孫賓旭

日本國的護照和郵票用小篆寫標題,原來源自中國這個傳統。

最近在網上看小視頻,經常見到一些網紅曬日本國的護照,且不論其它,日本護照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日本國護照封面用的是中國秦朝的小篆體,護照最上端用中國的篆書寫著「日本國遊券」五個大字,中間應該是一幅櫻花的圖案,最下面才用的英文。

日本護照

日本國的護照為什麼用中國秦朝的小篆,而且還是用來寫護照的標題,我查了下資料,也看了幾篇文章,作者都沒有說出所以然來。這種小篆體是秦朝丞相李斯獨創了,秦朝當時實行的書同文政策就是基於這種文字,但是,由於這種文字太複雜了,不好識別和書寫,「書同文」政策並沒有推行下去,實際上當時的民間已經開始書寫更加簡便的隸書了,時隔千年,日本人為什麼把小篆寫在了護照上,還是寫的標題?

有人說日本根據中國的漢字發明了自己的文字,用小篆則是「拿來主義,」其實不看語法,單從文字上看這並不是發明,而是一種改造,無論是日語的平假名還是片假名,其造型都源於中國漢字,很多日語的文字一般的中國人都不認識了,但是學習過中國書法草書的人卻能夠識別,原因在於日本的文字融入了很多中國書法草書的元素。

可是日本全面學習中國和中國漢字是在唐朝時期,按道理來說他們應該使用楷書才對,因為唐朝是楷書最為盛行的時代,中國書法「楷書四大家」其中有三位是唐朝的,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是唐代的楷書大師,名氣僅次於王羲之,而小篆則是秦朝的官方字體,日本為什麼把小篆寫在護照上?其實這也是源於中國書法的一種傳統。

因為篆書是中國書法第一個成熟的文字體系,後世把篆書也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被譽為「書體之宗」,古人認為篆書是一種可以上下聯通的字體,用篆書書寫更加莊重,和正式,後世書法家寫文章和刻碑,無論正文用什麼字體,標題則習慣用篆書書寫,唐朝是這樣、元朝也是這樣,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

比如一塊石碑用楷書書寫,但是他的碑額,也就是碑的最上端標題部分一般都是用篆書,寫一幅長卷作品,前面的標題也一般用篆書或者隸書,目的是就是為了表示正式和莊重。

現在的很多書法家在寫大尺幅的作品的時候,也喜歡用篆書寫標題,這種形式,我們在全國書法展覽上經常看到,正是延續了這一傳統。

日本的護照其實也是學習了中國的這種傳統,用篆書作為標題會顯得更加正式和莊重,不僅僅是護照,日本國的郵票標題、印章也是用的中國的篆書,能夠把這一傳統保持下來也是很好的。

你覺得用小篆寫標題好看嗎?你怎麼看日本延續了這一傳統?

相關焦點

  • 秦始皇以小篆統一六國文字,為何出土秦朝文物上文字以隸書居多?
    對於隸書出現在秦朝的文物中,我們之所以感到意外,這是因為,歷史資料給我們的常識是,第一,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制度,那按理,不應該在秦朝的文獻上有隸書而是小篆啊?第二,隸書起源於什麼時代。我們古代的文獻資料,對隸書的起源記載是比較模糊的,也是不太可靠的。比較權威和大家都知道的是,秦始皇時期的下層官吏程邈發明了隸書。
  • 小篆的前世今生……
    作者:周祖兵 大家都知道,中國書法的書體,包括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和草書。篆書屬於古文字,其餘各體屬於今文字。其實這兒的篆書包括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各體。有人說篆書是五體之首,我覺得不無道理。這其中小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實前面簡單的幾句話,無法概括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單就小篆而言,在中國書法史上也是熠熠生輝 。小篆發展的高峰其實有三個,秦朝、唐朝和清朝。秦朝丞相李斯,在國家統一後,將各地不同體系的文字進行整理,刪繁就簡,使文字書寫更加規範統一,以便於官方的通行使用和信息交流,這就是秦小篆的誕生,這是漢字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進步。
  •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的書法文字——小篆
    其綜合六國文字之共性, 在戰國集成大篆用於通行文字後, 再通過簡化、規範而形成小篆, 為日後中國的長久統一提供了劃時代的主要文化載體, 也為文字和書道能藉此承前啟後奠定了基礎。從歷史的角度看, 歷朝歷代國土的統一是一時的, 而文字的統一意義更為深遠。這種統一和規範有利於教育、傳播和文明的積澱, 較之以往文字的複雜多變, 這也是一種「解放」和疏通。
  • 從秦始皇統一文字到今天時隔兩千年,才發現當時統一的並非小篆!
    文字上的差異不同,勢必會給國家的統一帶來種種不便,中國兩千年來分分合合,卻一直都延續著秦朝的制度,享受著統一文字帶來的好處,不會因語言不同而帶來不必要的戰爭。  中國兩千年來一直認為秦始皇以小篆統一六國,是來源於後續各種史料上的記載。  而在2002年出土的裡耶秦簡,已經證明了秦始皇當時統一的文字正是古隸書,而不是篆書或者小篆,在三萬七千枚裡耶秦簡中,絕大多數內容都是古隸書文字,而小篆在其中則佔據極少的一部分,完全否定了之前秦始皇以小篆統一六國文字的說法。
  • 秦朝時才統一了文字,那麼春秋戰國人們是如何交流呢?帶翻譯嗎?
    大家都知道,是秦朝橫掃六合,最早統一了中國,那麼在統一之前,春秋時期有140多個諸侯國,以及戰國時期的七雄都沒有統一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如何交流的呢,出門的時候需要準備好幾個翻譯嗎?春秋時期的文字到了春秋時期,由於各諸侯國分立時間長,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文字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慢慢的文字也就不同了。但他們的源頭是一致的,都是在西周大篆上發展起來的,不像現在英語、日語、法語的差距那麼大,出門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翻譯了。
  • 此國把日語寫進憲法,國旗用日本的(除顏色外),拒絕與中國建交
    最大島嶼為巴伯爾島(Babeldaob)儘管在殖民時期,帛琉人民飽受日軍的蹂躪,見識過日本的殘暴,然而後來的帛琉,仍然將日本當親爹一樣伺候,把日本人當恩人,把日本當母國,仿佛日本曾經帶給帛琉的不是罪惡,而是像耶穌一樣,來解救帛琉的。
  • 秦帝國統一中國文字,字體究竟是採用的小篆還是隸書?
    按照當時的實際情況,小篆和隸書都開始流行了。這兩種書體的差異就在於:小篆,筆畫複雜,整齊協調,寫出來的字像圖畫一樣漂亮,而且利於辨認,但是書寫起來比較麻煩。隸書,相對小篆來說,筆畫比較簡潔。但書寫效果略微寬扁,講究「蠶頭燕尾」。那麼秦帝國究竟是採用了哪一種字體來統一中國文字呢?這個問題,不同的學者持不同的看法。
  • 統一天下的秦朝為什麼用玄鳥作圖騰?從中探究大秦王朝起源
    就是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並沒有採用龍作為其圖騰,而是用玄鳥來作為國家的象徵。圖騰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特定物體(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用來做他們氏族的徽號或象徵。從秦朝的圖騰中,我們追溯到大秦王朝的起源。從神話傳說中探究起源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中,一開卷就向我們講述了秦人的起源。
  • 韓國護照全用日本產晶片 韓媒:還能怎麼辦,只能用著了
    韓國護照全用日本產晶片 韓媒:還能怎麼辦,只能用著了  Emma Chou • 2019-10-24 14:30:08 來源:前瞻網
  • 小篆
    小篆為大篆的對稱,也稱「秦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鞏固其統治地位,採取了一系列的國策,其中有「書同文」,就是要求全國統—文寧,廢除六國文。嶧山刻石小篆就是在戰國時秦國文字的基礎上,吸收了六國文字的優點,廢除了大量區域性的異體字,從而進—步整齊、簡化、規範了的文字,這是中國古代史上對古文字進行的第一次大規模的系統整理,也是漢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裡程碑。統一後的小篆,順應書寫的需要趨於抽象化,象形意味大大減少,符號化更加明顯,對後代文字的規範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 帶你了解漢字文化: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七百除一答一字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子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的文字。由於殷商時代還沒有紙筆,因此遇事要記錄時,就用刀雕刻在龜甲獸骨上。「引」是「引長」的意思,「引書」就是一筆一 畫引長來寫。篆書的特點在於字體結構整齊,無論筆畫多少,都是一筆一筆引長來寫,構成 一個完整的方塊字,筆畫的疏密長短都要求配合得很好。大篆是針對小篆而言。廣義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國文字在內。這裡所說的大篆,專指籀文——即春秋戰國時代秦國通用的一種字體。大篆是秦國 早期應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以石鼓文為代表。
  • 「伊斯蘭國」手握上萬空白護照 或向歐洲滲透
    「伊斯蘭國」在敘利亞和伊拉克戰場上大勢已去,但德國執法機構提醒,該極端組織有可能利用盜取的空白護照向歐洲國家滲透。  德國《星期日圖片報》10日援引聯邦刑事警察局和內政部機密文件報導,「伊斯蘭國」武裝人員盜取1.11萬本空白的敘利亞護照。
  • 學書法,大篆之三:寫成小篆,或者「蛇吞蛋」
    寫大篆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大篆寫得像小篆。什麼叫像小篆?字體是大篆,但是筆畫缺少按提變化,線條均勻秀氣,風格上像小篆,站遠點一看,分不出是大篆還是小篆。原帖就在旁邊,基本上臨得好像小篆,很少按提變化。大篆的風格是雄渾豪放,粗服亂頭,不事雕琢,有金石味,細看之下線條的按提變化非常豐富。為什麼人們容易臨成很少按提變化呢?首先是因為,金文原來是鑄在青銅器上面的,字比較小,特別是長篇。印成帖,一般來說,印的字也不大。
  • 俄羅斯:就憑中國人拿著中國護照
    俄羅斯:就憑中國人拿著中國護照一位親身經歷過利比亞撤離行動的中國人告訴記者,我們慶幸的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感到幸運的是生在了一個和平的國家,我愛中國!要知道,無論你身在何處,無論是和平還是戰爭,這個都是你最強大的支持。當一個人在外國時,如果發生戰爭,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到中國回家。
  • 市民質疑護照上英文翻譯出錯
    尚虹波 攝  Inner Mongolia還是Nei Mongol 市民質疑護照籤發地英文翻譯出錯  「內蒙古的英文翻譯不是Inner Mongolia嗎,為什麼我護照上簽發地內蒙古的英文是Nei Mongol,這個不會是錯的吧?」20日上午,剛剛拿到護照的李瑞(化名)向記者說道。
  • 籤證和護照有什麼區別?有了護照為什麼還要辦籤證?
    (1)籤證和護照的作用不同:護照是本國籤發的,證明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而籤證是到訪國家對持照人出入國境的許可證明。進行國際間旅行,通常需要同時持有效護照和籤證。說白了,出國之後護照就是你的身份證明,籤證則是一個準許進入其他國家的許可證,護照上面要有籤證,才能證明你是來自某個國家,並且有進入其他國家的許可。
  • 中國駐德國使館:中國公民所持過期護照可一直使用至年底
    如有必要,及時向就近的中國駐德使領館預約申請換發。因疫情影響,我館仍以「不見面」方式為在德中國公民辦理護照/旅行證業務。具體如下:一、受理範圍(一)所持中國護照/旅行證已經過期或當月將過期,急需換發;(二)所持中國護照/旅行證遺失或損毀,急需補發;(三)所持中國護照因德國居留即將到期,急需換發;(四)新生兒因辦理戶口,急需申請頒發;(五)其它必要原因急需換發。